第B07版: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6月0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给孩子高质量陪伴 创造美好的未来

青年报 于诗婕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不同的个性和能力。很多家长都认为成绩将决定孩子的未来,其实不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功方式,普通的学校也能培养出很多优秀的孩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是家长高质量的陪伴,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爱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家庭优秀文化的影响。

家长不要催促孩子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尤为重视,因此一回到家就催促孩子做作业,没过多久就问孩子“数学做完了没?”“英语单词背好了吗?”“快点快点,要来不及了!”其实,这种“盯梢”式的教育方式,可能刚开始会有用,但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厌烦心理,失去效用。

家长对孩子的催促并不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孩子动作慢,这不是他的本意,因为年龄的关系,孩子只能有条不紊地去做自己的事情,因为他们没有大人们想得那么多,说是要迟到啊赶不上之类的问题,他们不是爱拖拉,而是没有意识到问题。家长的催促只能是让孩子更加慌张,人一慌就什么事也做不好了,也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总是做事不利索,犹豫不决的,因为他们不敢放手去做,怕被家长说。

生活中或者电视上,我们会经常看到这一幕,孩子早上睡眼朦胧地被家长一把拉起,催促孩子起床上学,看到孩子慢吞吞地穿衣服,洗脸刷牙,家长恨不得直接把孩子套上送走,这就是几乎每个家长都有过的心态。

在孩子做自己事情的时候家长就不要不停地在旁边催了,给孩子一定的空间,时间赶不上,家长可以告诉他,而不是急躁地催促,甚至不分青红皂白批评孩子一顿。

让孩子和同龄人玩耍

现在独生子女居多,常常由家长陪着玩,打羽毛球、跑步、玩耍等,这里要提醒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与伙伴一起玩。上学后,孩子已经正式进入了一个团体、班集体,他们的人际交往范围大大扩展,有了更多的同龄伙伴,这是孩子社会能力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孩子在这个团体中,在与很多伙伴交往中,才能学会社会适应,学会与人相处,才能完成社会化过程。

现在城镇居住特点比较妨碍孩子与伙伴一起玩耍,但家长要想办法创造条件让孩子尽可能与伙伴一起玩。人与人之间都是在矛盾中相处,孩子在闹别扭中才可能逐渐学会处世待人的道理和经验,孩子必须拥有这个经历,这种经历是家长替代不了的。因此家长要支持孩子与其他伙伴一起玩,在孩子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指导孩子如何与人相处,如果不与伙伴一起玩,孩子永远也学不会。

随年龄增长,与伙伴一起玩的时间还应逐渐增加。即使节假日、双休日,家长也应鼓励孩子呼朋唤友找自己的伙伴玩耍,邀请伙伴到家里来一起玩,这对孩子,尤其对独生子女是极其重要的。

不要过度安排孩子人生

有些家长觉得自己是钢琴天才,就安排孩子一定要走这条路;不要因为你买得起最贵最好的玩具,就不允许孩子对泥土和蚂蚁感兴趣;不要把你的梦想强加给孩子,也不要嘲笑孩子努力的方向。

有的家长喜欢代替孩子管理孩子自己的时间,例如帮孩子制定详细的时间表,事无巨细地提醒孩子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强制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分配时间等等。如果孩子的时间一直由家长来管理,从来没有体验过自己的时间自己支配的经历,那么只要离开了大人的催促和监督,孩子就很难自觉按时行动。

不要站在家长的角度过度安排孩子的人生。有的家长看到别的孩子都在上课外补习班,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会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而不考虑孩子自己的意见和接受能力。其实,贪多嚼不烂,家长要了解孩子,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让孩子自己选择。重要的不是量的多少,而是质,被动灌输不如内在成长,孩子对自然和生活中一切事物的好奇心以及在家长的指导下产生的观察、想象、思考、探索这个完整过程,才是真正最好的教育。

家长要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无不每时每刻影响着孩子。父母的育语、举止、习惯、爱好、性格等、都会在孩子的心灵中打上很深的烙印。因此,家长必须通过自己良好的行为,影响和教育孩子。

家长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有些父母自己不注重学习,工作之余,不是聊天、喝茶,就是打扑克、搓麻将,结果教育孩子时则软弱无力。所以,要使自己的孩子爱读书、爱学习,家长本身就要具备爱学习的好品质。这样,孩子喜欢学习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

家长也要注意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最无效的教育方法是焦虑再加上无休止的指责和埋怨,其实这种教育的结果不仅是吃力不讨好而且与家长想要的结果越来越远。

温柔的鼓励远胜于严苛的指责,时不时与孩子的交流远远比每天无数遍嘀咕孩子的问题来得更有效。当孩子感受到我们能接纳他们的不完美时,他们往往更有想把事情做好的愿望。不是因为孩子优秀了我们才接纳孩子,而是我们接纳了孩子,孩子才会有动力成为最好的自己。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