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脸谱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6月0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穿上警服他是王牌教官 脱下制服他是“青年学员之友”

珠穆朗玛峰顶传来“上海特警之声”

青年报记者 钟雷

    5月16日上午7时37分,44岁的刘昊身穿特警制服,在珠穆朗玛峰顶展开一面红底白字的大旗:上海公安。受访者供图

5月16日上午7时37分,44岁的刘昊喘着粗气,将一面五星红旗插上了珠穆朗玛峰顶。“阅历属于个人,荣誉属于集体。”在刘昊的朋友圈里,身穿特警制服的他在身前张开了一面红底白字的大旗,“上海公安”四个大字印在中央。登顶珠峰不是他的终点,对于这位特警队的王牌教官而言,追梦之旅从未停止,而他需要做的,只是随心出发。  

青年报记者 钟雷

“穿上制服,我代表的是一个集体,不是我个人。别人看到我的时候,不是说这是刘昊,而是说这是特警,是上海公安,这是我想表达的意思。”“如果没有勇气,那什么都做不了。”

登顶珠峰这个愿望,已在刘昊心中埋藏了10年。他与珠峰的缘分,始于2007年。“当时报名参加一个清理珠峰垃圾的活动时,虽然最后落选了,但是对珠峰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尽管没能通过那次活动踏上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但登顶珠峰的念头却已在刘昊心中萌芽。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刘昊开始系统地进行登山技能的培训,并逐渐尝试攀登高海拔山峰。从海拔5445米的博格达峰,到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再到海拔8201米的卓奥友峰,他一步一个脚印,终于跋涉到了珠峰脚下。

攀登珠峰,难度大于以往任何一次登山经历,“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个都不行。”在空气含氧量不到海平面三分之一的环境里,刘昊每走一步都伴随着大喘气。而攀爬裸露的岩壁时,他的脚下即是万丈悬崖,即便有保护绳的保护,一旦失手也不堪设想。

除了体能濒临极限外,珠峰上各种极端天气也轮番招呼着他的团队。“前一秒钟还是风和日丽,一两秒钟之后,雪崩就来了。暴风雪来的时候,五米之外的人都看不到。”刘昊回忆,在登顶过程中,一次晚上10级大风刮了整整八个小时,“感觉帐篷都要吹跑了,四个男人在里面都差点拉不住帐篷。”在山上,一行人只能与方便面为伴,在零下30℃的环境里,他每天都在掐着手指算,还有多少天能登顶。“登顶珠峰我已经想了五年,我只有一次机会。这次如果没上去,我不可能再爬一次了。”

登顶前,特警总队战训支队副支队长许峰收到刘昊发来的一条信息,“他说我要上去了,之后的大半天就再没消息了,搞得我们整个支队都紧张坏了。”直到下午一点,看到刘昊更新的那条登顶成功的朋友圈,许峰悬着的心才落下。

在珠峰顶,刘昊脱下连体的御寒服,露出里面的特警制服拍照,还摘下了氧气面罩,唱了一段《歌唱祖国》。在专业人士看来,这些都是高风险的动作。但刘昊说,穿着特警制服拍照这件事,对他特别重要。“穿上制服,我代表的是一个集体,不是我个人。别人看到我的时候,不是说这是刘昊,而是说这是特警,是上海公安,这是我想表达的意思。”他说,脱下外套拿下面罩对自己肯定有伤害,在拍视频唱歌时,同行的伙伴也一直在催促刘昊“快呼吸”,但对于刘昊而言,所有代价都是值得的,“如果没有勇气,那什么都做不了”。

“练多了以后会感觉有些步骤是多余的,但这种想法其实是危险的苗头。一个细节不注意,可能只是缺乏安全,但几个细节出问题,就是一个意外了。”“回来以后,副支队长让我把高原上的一些心得、技能都要融入到技能训练中。”

“昊哥一直是‘传说中的人物’,在支队的时候就是整个上海特警队伍中索降的一块牌子,我们的索降几乎都是他教的。”与刘昊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了5年的特警总队战训支队副大队长景佳森说,几乎所有的上海特警都认识刘昊,在大家眼中,他是大侠一样的存在,古道热肠。

1994年从警校毕业后,今年44岁的刘昊已在特警队度过了24个春秋。刚入行时,三个警种摆在刘昊眼前供他选择,分别是特警、交警和治安警。“最初我不太清楚特警具体是干吗的,老师告诉我,特警有更多机会打枪和运动,我就选了特警。”抱着“作为男人要不断挑战自己极限”的信条,他穿上了特警的制服。

接下来的十多年里,从2008年的汶川地震,到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几乎所有重要的国家级任务,刘昊都没有缺席。凭借过硬的职业素养,他逐渐成长为特警总队的业务骨干,并于2005年起担任特警总队战训支队索降战术教官,负责培训上海特警索降、攀岩、急救、野外生存、高海拔跨区域拉动等内容。

“大家都知道枪支射击危险,而索降的危险在于,大家对它没有概念,不知道它危险。”作为教官,在训练中首先要确保学员的人身安全,为此,刘昊时常参加攀岩、索降以及相关器械操作的培训,并阅读介绍这方面先进技术的书籍,将积累的知识经验汇总成教材,总结出一套安全操作流程。平时训练,他要求每一位学员严格按照这一流程操作。“练多了以后会感觉有些步骤是多余的,但这种想法其实是危险的苗头。一个细节不注意,可能只是缺乏安全,但几个细节出问题,就是一个意外了。”凭借严谨的教学态度,刘昊带过的班级中至今没发生过一起事故。

平时学员训练索降能利用的楼宇只能达到7至8层的高度。但实战中,特警队员极有可能需要在十几层甚至几十层的高楼上实施索降。为了让训练更贴近实战,刘昊主动“开荒”一些高层楼宇,“高层风的大小、技术动作和低层会有一定差异,学员要是没尝试过,万一实战碰到就会心慌,练过心里就有底了。”在实地勘查试验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他不时会带着学员体验二十层高度的索降,其间,小到绳结摆放的位置、绳摆的距离如何控制等细节,他都会为学员一一剖析。

就连此次登顶珠峰,副支队长许峰也早早给刘昊布置好了“任务”,“回来以后,他让我把在高原上的一些心得、技能都要融入到技能训练中,再通过课程展现。”提到这件事,刘昊大笑。

“每一次挑战就像一个地铁站,北极点站、珠峰站我已经到了,之后还有南极点站、维和站。”而在工作上,他也希望像此次攀登珠峰一样,在追梦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充实经验,优化自己的警务课程,努力为城市安全建设添砖加瓦。

在许多人眼中,刘昊是精通索降的特战精英,但与他相熟的人都知道,在不少领域刘昊都称得上半个专家。烹饪、攀岩、油画、金缮、珠宝鉴定、皮具制作、品酒……在朋友圈里,刘昊隔三差五就会晒出自己各项兴趣爱好的最新成果。用他的话说,只要见到好玩的东西,他都想亲手尝试,而在同事眼中,他是名副其实的“考证狂人”。

“昊哥兴趣很广泛,学习能力非常强,和90后80后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代沟。”景佳森回忆,为了和学员打成一片,刘昊会了解学员的爱好,寻找共同语言,年轻人爱玩的东西他都有所了解,“他始终保留着一颗充满好奇的童心”。

刘昊说,他不喜欢那些“工作狂魔”的生活状态,对他而言,这些兴趣爱好是对生活最好的点缀。“生活中的点滴也可以融会到工作当中去。现在不是提倡快乐工作才能幸福生活嘛。”除了攀岩技能可以运用到平时的授课中,他还会自己动手为学员烤羊肉作为训练的奖励,“调料也是我自己调配的,学员都说挺好吃的。”特警总队战训支队武力使用教官施鸿毅用“匠心精神”评价刘昊对每件事的态度,“昊哥的细致让人感动,什么事都能静下心钻进去。”

即便是献血这件事,他都能一贯坚持,每半个月一次的成分献血,十年来雷打不动。“虹桥路血液中心里面的同志全都认识我,时间久了,去献血就像看朋友一样。”凭借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献血,刘昊还曾获得上海市无偿献血白玉兰奖,但在他看来,自己的行为只是救人一命,“这是我能坚持的东西,能帮到别人就献献爱心。”

这种不断进取的心态也感染着刘昊身边的人。“刚进队叫他昊哥是因为他的资历,后来叫他昊哥是真的觉得他亲切,打心里服他。”景佳森坦言,有时非常羡慕刘昊的生活,“一个人有梦想,能够去做想做的事情,成功的时候是非常震撼的。”

当然,在坚持和挑战的路上,刘昊还远未到达终点。2015年“打卡”北极点,今年实现了珠峰登顶,明年他将目的地定在了南极点,他还说未来要争取参加一次维和。“每一次挑战就像一个地铁站,北极点站、珠峰站我已经到了,之后还有南极点站、维和站。”而在工作上,他也希望像此次攀登珠峰一样,在追梦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充实经验,优化自己的警务课程,努力为城市安全建设添砖加瓦。对他而言,珠峰已成为过去式,而细数起自己未来的“小目标”,刘昊的声音也不觉高亢了几分。

征集小人物

如果你的身边有绝不渺小的小人物,如果你有不凡的凡人故事想与大家分享,请与本版联系:qnbxiaorenwu@sohu.com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