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6月0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大师梵志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记者 陈宏

本报讯 对古典乐迷来说,指挥家梵志登是当今世界的大师之一。这位即将于6月3日执棒上海交响乐团,为上海观众带来马勒《第九交响曲》的纽约爱乐乐团音乐总监,也特意给上海乐队学院的学生们开了一堂讲座,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讲述音乐家应该有的知识储备,以及该如何“追随自己的内心”。

演《马勒》要知背后故事

梵志登的讲座,就从即将演绎的《马勒九》开始。“不知道大家今天早上是否看过排练,对于我们来说作为乐队指挥非常重要几点,是要知道音乐背后内容,知道作曲家当时的心理状态。”他说,马勒《第九交响曲》其实是他与生命在告别,他知道生命即将结束,所以这里有很多情绪的变化,“仿佛我们是用老式电视机换台,是需要扭这个按钮,一到二频道是有一个瞬间的过程。对于马勒来说有的时候这种情绪转换又是一个非常花时间的缓慢过程,这是我们指挥要去非常清晰非常了解的细节。”

众所周知,马勒《第九交响曲》是基于对于中国诗歌死亡当中一些描述。“当时作曲家非常感兴趣的就是中国一些诗歌对于死亡描述,他当时身体状况有一点问题,心脏不太好。所以,第一部分对于他的心脏部分表达,这从马勒《第九交响曲》一开始的节奏就可以发现,乐句很短,这是象征他的心跳和正常人心跳节奏不一样。这个乐句后面有很多很短乐句,原因是他把自己身体状况反映到这个音乐当中,他没有办法完成很长故事,只能完成很短的故事,然后他看到的是自己的葬礼,看到了在葬礼上的行为。”

追随自己的内心

当然,是做乐手,还是像自己一样,从演奏员“转岗”成为指挥,梵志登对年轻学子们说:“别人的期待或者要求,并不重要,大家应当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有所期待,我的建议是,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刚开始职业生涯时,梵志登跟伯恩斯坦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他担任乐团首席,但在偶然的机缘巧合下,38岁的他完成了自己“很糟糕”的指挥首秀,却从此走上了指挥的道路。“我发现对于我来说,我在指挥台上的指挥过程当中,比我在家里待着还开心,可能大家跟我不一样。我最大建议是希望大家能够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希望将来大家在某一个时刻,回顾自己一生的时候,不会后悔说当时想做的事情自己没有做。”

如今57岁的梵志登,成为了纽约爱乐乐团下个乐季的音乐总监,成为了古典乐界的“成功人士”,但他也表示,这是需要时间来磨练的。“我所看到在这个浮躁社会,很多人是急于求成的,我们没有耐心把一个种子放到土里等它发芽,我们希望这个种子10点埋下去,11点就开花,所以希望大家明白所有事情有一个过程是需要时间。”而这个过程,他说,是需要不断学习的,“在生活当中,我们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安于现状。”他说。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