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城事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6月0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上海交大科技援藏

乐高模式打造高原藏式新居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本报讯 西藏高海拔、高寒冷、高烈度地震及生态脆弱等“三高一脆”特点,使得工程建设受到恶劣自然环境的制约尤为严重。同时,由于水泥在低温情况下无法达到建筑所要求的强度,西藏每年只有4月至10月半年左右的时间可以施工。而今,用乐高模式打造雪域高原栖居,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胡昊、杨健领衔,徐峰、王斐亮、张家春为技术骨干的建筑工业化研究团队正探索出一条科技援藏之路。

高原装配式建筑是预先生成结构信息化模型,确定每一根钢构件及墙板的尺寸、形状、开洞位置等。提前在预制构件工厂采用自动化设备生产出钢构件、墙板和其他部件,并在工厂完成管线洞口开设,在房屋施工现场,只要采用“乐高搭积木”的作业方式,即在现场地基上,按照每一个钢构件的编号进行现场安装,就能在现场采用“干”式方法施工,节点拼接均以螺栓连接形式完成,无需灌浆及焊接作业,最后完成屋面吊装及水电安装。

高原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方式将包括主体在内大部分构件和部品转移到工厂生产,将传统的建筑工地变为住宅工厂的“总装车间”,最大限度消除人为因素的制约。

这样一来,主体结构全部采用钢结构,只有起围护、分隔作用的墙体需要用到水泥。那水泥从何而来呢?经过调研发现,日喀则地区有一定数量的采石场,其产品废料——小石块,大有用武之地。研究团队通过技术攻关,将采石场废料小石块变成发泡混凝土。

通过这种变废为宝、就地取材的做法,不仅很好地解决了高原装配式建筑新体系与藏区生态环境脆弱的矛盾,还为当地采石场的废料找到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并且为预制构件加工企业节约了成本,从而实现了三赢。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