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下一版   

 

2018年05月2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直击婚恋交友平台猫腻:线上线下套路深,一些婚介收费就变脸

青年报连续报道的“青年脱单之惑”引起不少社会关注。那么对于那些有强烈交友意愿,却因为各种原因“被单身”的青年,他们中的一些人为何处处碰壁呢?他们中的一些人通过现有的婚恋平台、交友活动为何无法脱单呢?青年报记者开展了深入调查。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内幕1

婚恋网站套路深,几分钟搞定一次虚假注册

遍地是“照骗”,警惕婚托酒托

事实上,这些年来,关于婚恋网站会员注册和实名制认证存在安全隐患的讨论从未停息。2017年9月,WePhone创始人苏享茂疑遭骗婚被前妻逼迫自杀身亡一事持续发酵,也将促成二人交友的婚恋交友网站置于风口浪尖。

为了了解情况,记者随机到一家婚恋网站注册了一个账号,只需填入手机号码,获得验证码,就可以填写资料,记者虚构了身高、年龄、学历、婚姻状况、城市,精心选择了三个标签“温柔”、“皮肤白皙”、“细心”,就一键注册成功了,整个过程只需短短的几分钟。记者随机上传了一张他人的美照,毫无悬疑地通过审核。

待注册完成后,跳出来一个对话框,上面写着一则提醒:“XXXX作为一个海量信息平台,从技术上和成本上暂无法确保每一条信息的真实性,也无法确保每一个会员的人品及其对待感情的态度。为了你的征友安全,请您承诺做到以下两点:1、不借钱给任何会员,也不与对方发生任何形式的经济关系。2、拒绝一夜情,自尊自爱,理性交友,不轻易发生亲密关系。”

编剧柴士郡曾是几家大型婚恋网站的会员,一提及婚恋网站,他连声反对,“千万不要注册,你的信息会被贩卖,我刚注册好后没过多久,婚介所的电话就接踵而至。网站就好比大数据的二道贩子。那些网站上有很多虚假信息,充斥着微商、传销、别有用心的婚托,搞得乌烟瘴气的。”

柴士郡透露说,有一次他在婚恋网上认识了一名27岁女生,两人在网上相谈甚欢,一看照片眉清目秀的,又是上海本地女孩,没过多久就邀约对方出来。谁知,当天出现的女生体貌特征和照片上判若两人,就连身高和网站上描述的也不符。柴士郡顿时有种狸猫换太子的受骗感。“看到我不可思议的表情,她解释说网站上上传的是几年前拍的照片。还反复强调,让我不要光看外表。我顿时意识到她可能是盗用了别人的照片。”

在接下来聊天的过程中,柴士郡发现,这位女生明明是外地来沪的,之前的信息却标注自己是上海人。在提到曾经在网上聊过的话题时,对方的说辞和之前完全不同。他立刻起了疑心,故意说起对方此前提到的喜欢看的书和电影,与其当面对质。谁知,眼前的这位女生竟然矢口否认,表示从未听说过这些书和电影的名字。情急之下,柴士郡脱口而出,“那前两天和我聊的不是你吗?否则你的说法怎么前后不一致呢?”女生发现露馅了,立即支支吾吾,“可能事情太多,忘记了。”

柴士郡随后问她住哪里,女生回答说,自己住得不远,打车过来的,还嫣然一笑,“你是不是要给我报销车费?”把柴士郡气得再也坐不住了。

身为编剧的他凭借职业敏感度,感到自己肯定是遇上骗子了。越想越不对劲的他将自己的遭遇写成了段子发到了豆瓣上,不想竟引来了无数跟帖。让他吃惊的是真相远比他见识到的残酷,“通过网友爆料,我得知网站也许请了第三方公司虚拟出来那么多注册会员,很多是陪聊的。网上有一个团队专门负责和会员聊天,所谓的美女也有可能是抠脚大叔,照片也是电脑合成出来的。这俨然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链。”

和柴士郡一样,白领肖坤宇也在婚恋交友网站上吃过闷亏。有一次,一位女孩将他带到酒吧,一下子开了一瓶XO,他脑子还没反应过来,一张2300多元的账单就放到了桌上。还有一次,他在婚恋网上与一位照片上非常漂亮的女孩聊了一周后,约对方出来见面,女孩和照片上一模一样,令他十分惊喜,但女孩指明约会的地方消费水准也很“漂亮”,两杯普洱要价1800元。这两位疑似酒托、茶托的女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见面后就立即失联。

内幕2

交友网站线下店诳人没商量

所谓的心理测试、爱情指导、高富帅都是虚的

记者注册了婚恋交友网站没多久后,就接到了一家婚介所老师的电话,“你的照片很漂亮,我们这里有很多符合你要求的男生,你周末有空吗?过来看看。”当记者提出对方是怎么知道自己的昵称时,对方支支吾吾。

“都是骗人的,我再也不会上当了。”去年年初曾购买了一知名婚恋网站线下店服务的公务员柳卿悦愤愤不平地告诉记者,“那天我接到了这家店的婚恋老师的电话,说有个很适合我的男会员,年收入五六十万,工作、身高、学历都特别好,让我去他们店了解情况。她口中的男会员条件很不错,很诱人。”

当天,柳卿悦如约来到徐汇区一栋破旧的商务楼。婚恋老师承诺说会根据她的需求来服务,给她做心理测评,找的男会员绝对会符合她的要求。聊了没几句,婚恋老师就提出让柳卿悦购买他们的婚恋服务,总价2万,一年可以见12个人。起初,柳卿悦觉得这个价格有点小贵,但对方劝说,“你只花了一个名牌包的钱,就能收获一辈子的幸福,这笔钱花得很值。”柳卿悦被说动了。

在付款时,婚恋老师贴心地让她先付1.6万元,称“剩下的4000元等你结婚了再付吧。至于12个人的数量只是写写的,我们提供终身服务,约见人数不受限制,一直服务到你结婚为止。”

签合同后,婚恋老师绝口不提电话里那个条件很好的男会员,之后相继给她介绍过几位会员,但却规矩多多。“在见面前,老师不让我看照片,规定每次到店里只能聊半小时。有意向的大家加个微信,没意向就拉倒。我很窝火,反抗了好几次,我来回路上都要两三个小时,聊却只能聊半小时。那里的聊天室也很差劲,一点都不隔音,每次去都很糟心,到后来我都不高兴去了。”

让柳卿悦不满的是,此前老师在推销时说得好好的心理测评、咨询服务、婚恋技巧指导一次也没有提供过,推荐的人选都有明显的短板,不是颜值太低,就是情商差,压根聊不下去,有几次她甚至想不顾礼貌中途逃离。但老师还是让她耐着性子,“反正来都来了,就看下吧,说不定就看对眼了。”陆陆续续见了九到十个人,不愿意再浪费时间的她没有再见过其他男会员。

“现在一年服务到期了,我给他们发微信都不回了,我估计这家公司已经把我忘了。我和这家公司已经失联快半年了,也不知道怎么维权。”柳卿悦吐槽说,个人觉得维权成本很高,当时签合同的时候没有录音。虽说老师承诺说是无期限提供服务,但合同上白纸黑字写着服务是有时效的。每次去见面的时候,婚恋老师会一次安排3个人,其中有2个不符合条件的。但对方也可以说提供了3次约见,这些都是比较容易钻漏洞的地方。

内幕3

线下交友活动只看颜值

因为活动设计不周,不善言辞的女生成了“滞销商品”

从事设计工作的白领王薇薇曾参加过几次线下交友活动,但她吐槽说,这些活动给她的体验很差劲。其中有一个活动是位于陆家嘴的精英交友活动,她和同去的朋友坐在一起看寻缘墙上男嘉宾的资料。突然有人拍了拍她的背,“你们是单身吗?方便留个联系方式吗?”见对方略有些谢顶,明显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就断然拒绝转身离开了。

不料,过了没多久,这位男士又蹭了过来,再次索要电话无果。这一次,这位男士愠怒地说,“你们本来就是单身的,为何不给对方一个机会呢?干坐着有什么好聊的!电话不给,微信不加,这样怎么找的到朋友?难怪嫁不出去!”这番话把王薇薇呛得不行。

还有一次,王薇薇参加了一位公益红娘在浦东举行的免费交友活动。当时的模式有点类似于8分钟交友,即女孩在桌前不动,感兴趣的男孩可以轮番到她对面聊天。“当时的局面出现了冰火两重天,像我这样不太会聊天的女生,碰到同样不太会聊的男生,两个人只能干瞪眼,面对面玩手机。而坐在不远处一个很会聊天的女生,有一排男生排队想和她聊天,加微信。可能是因为活动设计有偏颇,这个场面让我想到了菜市场,显然,她是‘畅销商品’,我和其他被冷落的女生成了‘滞销商品’。”

王薇薇透露说,多数情况下,参加线下交友活动的男生比较有目的性,在最短的时间内希望了解很多女生的信息。而传统的8分钟交友模式注定很多女生会被冷落,被只看颜值的男生第一时间淘汰。“

“找对象真的比上班还要累,我已经心力交瘁了。”1984年出生的柳卿悦也认为,在一些没有针对性的大众化的交友活动中找到另一半的可能性很低。“首先是匹配度不行。参加活动的大多是年龄比我小的,就算年龄相仿,男生的条件也不好。即便两个人条件相当,因为现场有太多选择,男生往往抱着这山还有哪山高的心态广撒网。”

“灭剩团”老团长小白曾和许多机构合作举行过一些线下交友活动。“我们的活动是公益的,但我发现和我们合作的一些盈利性机构有些目的不纯。比如这些盈利性的机构每次会推出几个条件还不错的男生,如果有女孩看中对方,男生会示意说,自己是哪家机构推荐来的,建议对方去和该机构的婚恋老师对接。然后这位老师会鼓动女孩说,”今天来的只是冰山一角。我们那还有很多不错的男会员。"

小白指出,一旦女嘉宾受到诱惑,就会掉入一个坑,支付昂贵的服务费,根据择偶条件,年费从三万到六万不等。“我们有一个女嘉宾被忽悠交了3.8万的服务费,原本对方答应安排五六次约见服务,但有两次,婚恋老师提供的男会员资料和事实有出入。”

内幕4

交友软件、公众号、单身微信群也有雷区

奇葩何其多,甄别需谨慎

在朋友的推荐下,白领陆雪吟前不久安装了一个交友APP。因为邂逅两个奇葩的缘故,她已经卸载了该交友软件。

第一位奇葩男的硬件条件看似不错,海归IT男。一上来,海归男就热络地打听陆雪吟的喜好,当得知对方喜欢看展览后,急切地表示,彼此是兴趣相投。互相加了微信后,陆雪吟奇怪对方为何会没有朋友圈,对方解释说,自己是不发朋友圈的人。

谁知有一天深夜12点,海归男更新了一条朋友圈,写了一长篇发泄的文章,大致意思是说,“现在的剩女,已经知道自己年纪很大了,还要端架子。不想让我知道很多情况。这种心态是有问题的。大家都是一把年纪了。何必再浪费对方的时间,一点诚意都没有……不要以为这年头谈恋爱还要走感情路线,明明你们都是追求物质的……”洋洋洒洒一袭评论将陆雪吟看呆了,她在底下打了个震惊的表情。第二天再去看的时候,海归男已将此文删除了。

过两天,无意中又发现海归男发了一篇言辞更为激烈的文章。她将此事分享到单身朋友群,众人一致觉得这位男士有些偏激。于是,陆雪吟默默地将此人删除了好友。不料,过了两天这位海归男又请求加回好友,不解地问为何自己被删,更请求见面,让陆雪吟颇感无语。

陆雪吟遇到的第二个奇葩网友比她大了五岁。在交友APP上显示是上海人,直到见面才如实相告自己来自宁波。男生长得并不惹人厌,工作也很体面,来自外资银行,这原本可能是一段浪漫爱情的开头。没想到待落座后,银行男的问题接踵而至,“你单身多久了?”“前面一段感情是如何分手的?”“你讨厌什么类型的?”……问题一个比一个敏感,一个比一个细致,待陆雪吟气也喘不过来地开好“新闻发布会”后,也开始向银行男发问,对方却打起了太极。因为感到了明显的敷衍,陆雪吟略有不满,质疑对方没有诚意。“你为啥对我刨根问底?自己却避而不谈自己的情况呢?”谁知,银行男轻描淡写地答复说,“这是你自己要回答得很清楚的。我又没有逼你。”两人最终不欢而散。

心情郁闷的她将自己在APP上遇到的神奇交友经历和朋友分享了,谁知对方说自己也见过一个人,问的问题几乎如出一撤。“我朋友脾气比我大,在被问到一半的时候中途买单走人了,这也太巧了吧。两个礼拜我们见了同一个人,都是交友APP上同时加我们的。”陆雪吟说。

为了脱单,另一位白领崔子萱加入了一个单身群,因为单身群的群友都有推荐人,大家彼此很信任。于是,当有一位和她年龄相仿的财务男提出要见面时,她爽快地答应了,谁知对方一见面就拼命打听她的经济状况,包括有几套房产、月薪几何,最后她不得不求助闺蜜给自己打电话,佯装接下来有临时安排才得以脱身。

崔子萱告诉记者,自己还关注了一个海归交友公众号平台,有一位比她小了9岁的弟弟加了她,聊了半天后才发现,原来对方是做咨询的,加人是为了了解各行各业的资讯。这让她觉得现在的各类平台充斥了不靠谱的人。

内幕5

部分婚介收费前后判若两人

除了婚恋交友网站、网站线下店、交友活动、交友APP、公众号、单身微信群外,还有一个渠道就是传统的婚介机构。但其间同样鱼龙混杂。

记者昨天专访了上海市婚姻介绍机构管理协会负责投诉的工作人员张国燕,她介绍说,近些时段接到的投诉大多是女会员投诉自己是付费会员,而婚介所找来的男会员没付费。“对于协会来而言,认为只要婚介所登记了会员的婚姻资料,检查过证件了,无论是否付费都可以作为会员。现在男女会员的资源不匹配,男会员不愿付费,或者少付一点,婚介所也接受。”

张国燕透露说,还有一个投诉热点是会员指摘婚介所的老师付费前后判若两人。付费前非常热情,付费后个别老师就爱理不理了。付费前老师说的花好稻好,真的付费之后发现和自己匹配的会员人数寥寥无几。一般碰到这样的情况,协会会在当中起到调解作用,协调婚介机构给会员换老师重新跟进,或者退费。而对于早些年广为诟病的婚托现象,张国燕表示,这一情况在行业内是最不入流的,一般现在很少有机构会使用婚托。

(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背景资料]

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和“青年之声”婚恋服务委员会21日联合发布《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报告》,调查显示青年对网恋以及婚恋网站、交友APP的认可度较低。

在选择“如果你是单身,更愿意通过哪些方式交友”时,78.52%的人选择朋友介绍,73.39%的人选择团组织或社会机构举办的联谊会,相形之下,分别只有11.06%、6.20%和2.24%的人会选择“陌生人社交APP”、“婚恋相亲网站”和“电视相亲节目”。

在看待与陌生人网恋交友时,60.22%的人认为“与陌生人网恋不靠谱”,25.41%的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可以尝试网恋”,14.37%的人“可以接受与陌生人网恋”。

■A04-05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