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益调查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5月2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垃圾分类系列调查报道之三

垃圾分类攻坚战 绿色账户有用?

青年报记者 陈诗松

    志愿者倡导市民垃圾分类。青年报资料图 记者 常鑫 摄

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早在2009年,为倡导市民垃圾分类,以积分为正向激励模式的绿色账户在上海诞生。经过多年的努力,绿色账户已经普及到全市16个行政区共400万户,其实际实施也经历了多次变化。随着垃圾分类覆盖范围的增加,绿色账户使用者不断增长,成为上海市垃圾分类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对此,有关部门表示,将建立第三方联盟体系把绿色账户做广做深,以绣花针式的管理打赢垃圾分类攻坚战。 

青年报记者 陈诗松

进化

发起积分制 绿色账户激励居民垃圾分类

2009年,上海世博会前夕,上海开始大规模在全市推广垃圾分类。“在真正实行垃圾分类之前,民间的环保组织可以通过适当的激励机制,鼓励市民进行垃圾分类。”作为绿色账户这一概念的民间发起人,深耕环保领域的孔令韬在那一年通过以物换物、积分累计等形式,在社区中收集可回收、可资源化的生活垃圾。在孔令韬眼里,“绿色账户”不仅仅是物品交换,也是个人为城市环保贡献的记录,在为自己“理财”时,“也为这个城市的环保理财”。

和孔令韬一同加入“绿色账户”行列的,还有多家环保类社会组织,上海爱芬环保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就是其中一家。“每月的第二个周六,我们都会走进社区,居民用收集的灯管、利乐包装等来兑换礼品。在那个时候,我们开展兑换活动更多的目的,是倡导居民从源头开始垃圾分类。”爱芬的负责人宋慧回忆说。

这一方法从2009年起,一直沿用至今。青年报记者在随后的调查走访中发现,近十年来,绿色账户的实施经历了多次变化,随着垃圾分类覆盖范围的增加,绿色账户使用者不断增长,成为上海市垃圾分类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厨余垃圾分类成重要积分指标

最初,“绿色账户”的实体形似一张存折,实名记录着市民回收、交予废弃物的时间、地点以及对应的积分。如今,这张实体存折已经变为手机里的二维码,用户只要扫一扫,就能获得相应积分。

2011年,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联合中国银行,一起制作了绿色账户的扫码分类卡,垃圾分类从此进入了扫码积分时代。2014年5月1日,上海开始实施《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办法的根本宗旨是干湿分类,实现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的分离。由此,绿色账户开始对湿垃圾积分,厨余正式成为绿色账户的重要指标。

青年报记者在宝山路街道的一个社区看到,市民手持“绿色帐户卡”,将分好类的湿垃圾放到社区约定地点,在该地点上的垃圾分类宣传督导员,被戏称为“扫码员”。垃圾投放高峰时期,在垃圾桶旁边专门扫码。居民每投放一次厨余垃圾,扫码员用政府专门配备的手机扫描居民持有的绿色账户二维码,然后实现积分。

每次投放扫码可以积10分,每户每天最多投放两次,不限重量。而社区居民所获得的积分,可在绿色帐户平台兑换公园门票、食品饮料等各类礼品。如今,PPTV、光明集团、中国电信等企业,都已经加入绿色帐户爱心企业,为参与垃圾分类的市民提供兑换礼品。

智能兑换机“上岗” 志在解决兑换难题

75分换一包兰花豆、125分换一罐冰红茶……近期,上海不少小区内出现了一台草绿色的长方体机器,居民在机器上扫描一下绿色账户积分卡,就能用积分直接兑换零食、饮料、米面油等食品或生活用品。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是上海近期推出的绿色账户积分智能兑换机,目前有近60台分散在黄浦、长宁、杨浦、闵行、松江等区域的居民区内“上岗”。

在普陀区梅四小区内,记者见到了这台兑换机,其内部结构类似24小时自动贩售机,居民可以用绿色账户积分兑换机器内的商品,也可以通过手机支付的方式购买。

上海惠众绿色公益发展促进中心作为专职服务于全市垃圾分类工作的非政府组织,承担了全市绿色账户“互联网+平台”的系统开发和日常运维,建立了绿色账户虚拟账户和绿色商户联盟。其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全市有400多万户家庭领取了绿色账户积分卡,还在积极增加投放数量,便利市民用积分兑换或者以支付宝、微信等方式购买商品。

作为试点小区之一,梅四小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安装绿色账户智能兑换机后,能够让居民更及时地兑换积分,确保居民的分类积极性不因为积分难兑换商品而受到打击。如此一来,常年参与垃圾分类的活跃居民由100户左右预计能够增加到600户。

难题

顽固问题待解决 扫码积分缺乏有效监督

绿色账户的积分从低价格可回收物,转移到湿厨余垃圾,是推动分类投放和收集厨余垃圾的有效措施,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居民的垃圾分类参与度。不过,青年报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其在执行过程中,还是出现不少问题。

首先,在前端没有大量垃圾分类教育的社区,居民并没有实现源头干湿分类。其次,对于源头分出来的湿垃圾,扫码时并没有分类质量的监督。有居民向记者反映说,“居民区不论一袋厨余垃圾有多大量,分类是否符合标准,都可以扫码。”

有环保人士指出,上海推行绿色账户多年,目前主要问题之一依然是积分兑换不够方便。有数据显示,上海居民积累的12亿分绿色账户积分在2017年时仍有一半尚未被消纳,除了可兑换商品的价值不高,“不方便”、“没热情”也是积分消纳慢的原因。“由于没有其他的兑换渠道,一些社区基本依靠定期集中式的广场大篷车活动,才可以兑换掉积分。时间长的,一次活动要‘盼’上几个月甚至半年。等到后面没耐心了,许多居民对垃圾分类积分就失去了热情,政府部门用兑换商品来激励垃圾分类这条路就得比较艰难。”

未来

建立联盟体系 将绿色账户做广做深

对此,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方面表示,绿色账户将在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的指导下,建立以上海惠众绿色公益发展促进中心牵头,各级绿色账户第三方服务组织参与的绿色账户第三方联盟体系。绿色账户第三方联盟将在完善沟通交流和规范机制的基础上,更快更好地解决居民们在垃圾分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第三方联盟体系提供的解决方案中,青年报记者看到,其将加大推动广度和深度,包括进一步为推广策划、宣传组织活动增添新渠道,通过评比等方式并鼓励绿色账户活动推广、提升活跃度。

据了解,目前全市投入垃圾分类和绿色账户运营的第三方公益组织中,已有近30家计划加入绿色账户第三方联盟。“未来,绿色账户将借助联盟的体系和平台优势,形成了更多垃圾分类好机制、好创意、好模式,为进一步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提升上海市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贡献新力量。”相关负责人说道。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