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城事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5月1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90后准教师玩转装置艺术微展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本报讯 如何全面提升未来教师的文化素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号召,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正积极创新教育形式,搭建各类平台。前天下午,语文教育方向的硕士生们在教师教育学院楼一楼大厅举办一场名为“语文教师‘文化化’之旅”的装置艺术微展览。

《架构》《灵魂多面体》《学路魔方》……此次装置艺术微展览展出的作品全部来自教师教育学院语文教育方向一、二年级的硕士研究生,展现了“90后”准教师们的文化品味、审美旨趣,以及对“语文教师”这一带有鲜明文化特性的职业特质的理解。语文教育方向2017级的硕士生娜仁同学认为,“通过装置艺术这一形式,我们打通了学术思考和艺术表现的关系,通过作品传达情感、描摹愿景,展现准教师们的教育智慧。塑造作品的过程也是解读专业理解和自我智识的过程。于此期间,我们也收获了一种‘文化化’体验。”

作为一种表现形态,装置艺术需要创作者在特定时空环境中主动选择、改造、拼贴相关物质文化实体,以展示个体或群体的生命状态或精神意蕴。主持装置艺术微展览的总策划正是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硕士生导师区培民。她在自己的研究生课堂教学中坚持这一实践已有十多年时间。在她看来,借助装置艺术这一表现形态,准教师们可以表达对自我、世界和教育的艺术化概括,凝视“我”的生命状态和文化形象,从美学层面思考课程与教学的展开。制作、讲解装置艺术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体验丰富的“文化化”之旅。

教师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蒋瑾指出,装置艺术微展览旨在通过、“做中学”的形式赋予研究生某种“专业分水岭”经验,艺术地活化准教师们的专业觉识。这是一次“以文化人”的积极实践,我们期待通过这样的活动形式促进对研究生们的文化化育和她们文化心智模式的更新。同时,这也是一次课程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专业教学与创新教育相结合、审美教育与师德教育相结合、教师教育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积极尝试。这种跨学科尝试绝不是“花架子”“游戏”或“赶时髦”,而是促成多层面的深度学习。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