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5月1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部分银行结构性存款被叫停?

多家银行回应:没有收到新消息

青年报记者 孙琪

昨日,一则关于“结构性存款的监管政策或将出台”的消息激起千层浪!作为即将消失的保本理财的替代品,结构性存款备受投资者关注,记者昨日采访多家银行,并未印证该消息。而近期发售结构性存款的年化收益率普遍提升,在4.6%附近,成为银行揽储利器。

青年报记者 孙琪

结构性存款已破8.8万亿

一直以来,国人都习惯于将自己的钱交给银行保管,这使得国人的储蓄率长期高居世界前列,而购买理财产品,国人也觉得从银行渠道购买更有安全感。

所谓结构性存款,即嵌入金融衍生工具的存款,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或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更高收益可能的产品。早在2002年,光大银行推出了外币结构性存款产品,并在2005年发行了国内首个人民币结构性存款产品。该产品虽然名为存款,但在多家银行官网,其是出现在理财产品的栏目里。

据央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中资全国性银行结构性存款达8.8万亿元。其中,个人结构性存款共计3.8万亿元,仅3月就增加3720亿元。融360监测数据显示,4月份共有6银行发行117款结构性存款产品,相比3月减少了55款,其中115款保本,2款非保本;但预期收益率较3月增加了4个百分点,为4.6%,与银行理财平均预期收益率仅差0.25个百分点。而记者在某大型商业银行官网看到,以“保本”为关键词,搜索出不少结构性存款产品,可见银行期待其成为保本理财的替代品。

真假结构性存款难分辨

结构性存款近期成为低风险、保守型投资者的新宠,由诸多因素促成。

融360理财分析师刘银平介绍,“由于存款利率太低,且根据存款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利率存在浮动上限,银行存款流失严重但又无法通过上调利率来留住储户;此外,资管新规下保本理财将退出历史舞台,于是结构性存款就成为了银行的揽储利器。”刘银平所说的资管新规,是指今年4月27日监管层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该意见要求打破刚兑,在发布之日起至2020年底的过渡期内,金融机构发行的新产品需符合《意见》相关规定。

媒体之所以声称结构性存款将迎监管,是因为部分银行将结构性存款通过设置“假结构”变相“高息揽储”。据悉,假结构性存款在业内已是公开的秘密,而监管层早已注意到这一点,“假结构性存款”没有实质性的结构性操作,由于银行只需要支付交易对手方期权费,因此到期日只损失期权费,其余部分并未投向衍生品市场,是刚性兑付的产品。不过记者昨日采访多家银行希望了解监管具体措施,并未获得确凿的回复。

据悉,5月1日-5月14日结构性理财产品已发售数量一共有79只。“不过目前数据还不全,预计全月发行量将在150-200只之间。”刘银平介绍,“目前并不清楚具体是哪些银行的结构性存款被叫停。”

那么投资者要如何辨别真假结构性存款呢?

刘银平认为,要看挂钩的资产在不同触发条件下是否会达到不同收益,以及不同触发条件是否真的有可能发生,二者必须同时满足。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其实很难分辨哪些是真正的结构性存款,也很难去搞清楚不同收益的触发条件是什么。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