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青年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5月1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校区园”三方培养大学生创业思维

青年报记者 陈晓颖

    大学生创业训练营。青年报记者 施培琦 摄

本报讯 如今创业能力培养已加入了大学生素质拓展的内容中。不过创业思维训练已不单单是实地参观学习这么简单。5月13日,36名参加宝山区第九届大学生创业训练营的青年大学生们经过校园、社区、创业园区的创业训练后,在主办方安排下“搭台销售”,通过“销售竞赛”深度培养创业思维。

整合创业所学开公司设计、市场、销售“一体化”体验

此次的销售竞赛是本届训练营的最后一次“授课”了。如何将之前创业课堂中的授课内容灵活运用?此次销售活动成为了“试金石”。在围绕环境保护的主题内容下,36名学生兵分六组创建虚拟公司。他们前期需要制定销售计划、购买产品、市场调研,现场还需布置摊位、主动销售。

记者在现场观察到,每组学生所售产品不同,既有生命科学学院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制作的“微观生态圈”摆设,又有美术特长生带来的手绘环保袋。学生团队在设置销售内容时,也将课程中所学融入进去。“上节课老师提到公司所售产品前要设立、明确目标受众。我们观察到在销售地点附近有一家幼儿培训机构。周末刚好是父母送孩子补课的集中时段。那我们就推出了孩子喜欢的软泥还有家长感兴趣的文艺书签。”小唐是上海大学的一名在校生,她觉得此次销售实践可将课堂内容“操练”起来。

5月13日,在经过8:30到17:00共计八个半小时的销售后,6组学生团队中核算获取利润最高的一组获胜。记者了解到,面向青年大学生的创业训练营是由是宝山区人社局就业促进中心和上海大学招毕办联合主办的。如今已经举办了九届。在为期半年的活动中,参与比赛的学生将走入创业园区了解初创企业运营模式和运作机制。训练营开办至今,已有360名大学生参与此活动。

“想成为训练营学员还需要过五关斩六将。”林慧是参与训练营的学生,她介绍说,身边不少同学都关注创业能力培养,因而每次开营都有百余位同学报名。此次参与的36位学生就是经过多轮面试报名筛选后录取的。

对接“园区社区”整合大学生创业服务资源

记者了解到,36名筛选出的训练营学员中,大多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对刚进校的青年大学生培养创业思维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记者从主办方处了解到,此次创业训练营主要面向在校低年级学生,通过带领他们在社区、园区中实地学习,培养他们的创业思维,增进对创业的理解。

此次,宝山区人社局就依托“七号创意带”上各方力量,融会贯通社区、校区、园区资源,组织开展了宝山区第九届大学生创业训练营活动,通过理论培训、园区走访、CEO对话、销售比赛等环节,让学生获得真实的创业体验,激发学生创业兴趣、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七号创意带”,是以轨道交通7号线宝山段为载体,整合七号线沿线产业载体资源、地域人文资源以及高校人才资源的产业集群带。在园区合作中,位于“七号创意带”的昇PARK文创产业园则组织参营学生走访了VR虚拟工坊、虾猜直播平台、天空之城共享农场等创业企业,让学生们了解当前创业热点及创业模式,并通过与初创企业创始人的面对面交流,直观感受创业的甜酸苦辣。

在社区培养中,大场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则在日常工作中筛选了一批经营情况良好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作为青年创业见习基地,为上海大学学生提供就近的创业见习机会。目前大场镇有创业见习基地三家,可同时提供九个见习岗位。

在校园中,宝山区有关部门在上海大学设立了“院校创业指导站”,成为资源整合的载体、政策落地的窗口、指导创业的平台、创业活动的空间,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创业指导服务。记者了解到面向毕业学年的学生,学校还会增加具体的创业指导课程。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