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城事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5月1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送礼品打感情牌 低收益更隐蔽

警方提醒广大群众 要摘下非法集资的“面具”

青年报记者 钟雷

    民警在社区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受访者供图

“私募基金”、“消费返利”、“退保理财”、“集资建养老院”,繁多的名目背后,不变的是非法集资的事实。趋于“合理”的收益率、小礼物中的“感情牌”,这些都是此类案件中常见的手段。昨日是全国公安机关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当天,警方集中揭秘了非法集资案件中的常见“套路”,以期为投资者敲响警钟。

青年报记者 钟雷

“退保买理财”八千人被骗3亿元

“接触的时候态度老好的,说他5年从来没缺别人一分钱。我就是看中产品利息高,结果被他忽悠了。”回想今年2月初购买的一款理财产品,市民顾先生懊悔不已。据他回忆,今年年初,其购买的某银行保险理财产品到期后,接到了陌生销售人员打来的电话,向其推销一款新的理财产品。“他知道我以前买过保险,说他是保险公司的,问我要不要继续买别的产品。”对方提出,该公司旗下的一款产品年收益率可达8%。

想到这一利率高于银行此前售卖的保险理财产品,顾先生随后花费2万元购入该产品。“但是他们保单不让我看,就说签个字就行了。”在接下来的第一个月,顾先生收到了133元的利息,但是到了4月,利息却迟迟没有打入卡内。由于销售人员不接电话,顾先生前往公司门店,却发现已经人去楼空。他随后向警方报案。

顾先生并非该公司唯一的受害者。据悉,顾先生所购买的产品由上海捷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量公司)发行。经查,2015年2月至今,该公司通过不法手段获得本市多家保险公司的保单信息,随后指使公司业务员冒充保险公司客服,采取随机拨打电话、发短信等方式联系投保客户,诱骗客户提前退保,购买该公司非法理财产品,并承诺年化8%至10%不等、保本保息的固定收益。截至案发,捷量公司共吸收8000余名投资群众共计3亿余元资金,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此类案件多以辨识能力较弱的老年人为诱骗对象,具有犯罪手法新颖、欺骗性大、隐蔽性强等特点,社会影响恶劣。2018年4月,上海公安机关一举捣毁该犯罪团伙。目前,公安机关已对徐某、成某等2名主要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并已对信息泄露源头实施打击。下一步,警方将在侦办该案件的同时全力做好追赃挽损工作。

理财产品收益不高同样可能暗藏风险

前述的案例并非个例,近段时间,随着警方先后披露一系列非法集资案件,相关的犯罪手法也逐一“现出原形”。从早些年的e租宝、沪易贷到不久前的旌逸集团、灵鸟网络借贷平台,近年来,上海公安机关在侦办非法集资系列案件时发现,不少案件呈现出以下共同特征。

一、虚构投资标的,多名目包装产品。

犯罪嫌疑人通过发布虚假的融资租赁、票据、房地产等投资项目,以私募股权、债权方式包装成虚构的投资标的。据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一支队支队长周海峰介绍,警方在调查中发现,一些涉嫌非法集资的公司,虽然获取了从事私募基金业务的相关证照,但实际上旗下并没有实际的产品。此外,“私募基金”、“消费返利”、“退保理财”、“集资建养老院”等也是犯罪嫌疑人常用的“障眼法”。

二、收益率看似“合理”实为“吞金无底洞”。

警方指出,近期破获的案件中,理财产品的收益不再像过去那样动辄高达近20%,有一定程度“缩水”,看似趋于“合理”。但实际上,投资人资金并未用于涉案公司对外宣传的投资项目上,而是用于资金出借、还本付息、投资其他项目甚至个人挥霍。“一些产品年收益8%,但是他的每年开支成本就要达到20%,肯定是入不敷出的。”警方表示,相比过去“天马行空”的高收益率,这类低收益的产品更具隐蔽性。

三、线上线下结合、大肆宣传造势。

经营模式方面,相关公司通常采用线上平台与线下门店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中青年人和老年群体销售的覆盖。如“中晋系”案件中,涉案公司聘请某明星担任其品牌代言人,为其“中晋合伙人”理财产品宣传造势,而此前旌逸集团也在公交车上投放过广告。

四、用“小甜头”吊住中老年胃口。

犯罪嫌疑人通常挑选中老年人聚集的场所,如在公园、广场、老年大学等场所举行宣传活动,吸引目标人群注意。然后通过组织老人饮早茶、旅游、派送小礼物等方式赢取信任。

警方强调,犯罪嫌疑人利用积蓄充裕的中老年群体对银行存款贬值的担忧、渴望多结交朋友或找点事情做、减少子女的养老负担等心理,用高回报理财作为切入点,实施诱骗。一些案例中,犯罪嫌疑人还会直接在中老年群体中雇佣职业说客,一旦有集资人站出来主动表示甘当投资中介,其他人很容易“上钩”。

[警方提示]

投资应选正规渠道

警方提醒广大投资者应自觉抵制高息集资诱惑、树立正确理财观念,警惕非法集资陷阱、谨防上当受骗。做到不轻信、不盲从,不轻易涉足不熟悉的投资领域和投资项目。在出资进行风险投资前,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该领域的法律法规,对投资理财信息进行甄别,防止被犯罪分子利用信息不对称实施犯罪行为。

在购买基金或认购股权时,一定要到合法的销售机构购买经证监部门批准发行的基金产品和私募股权。应要求销售人员出示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并通过保险公司对其身份进行验证,同时核实所购买保险产品的真假,以避免个人财产遭受损失。

如遭遇非法集资损失,要第一时间至公安机关报案,寻求法律帮助。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