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下一版   

 

2018年05月1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创青春”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大赛落幕,金奖作品47件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用手机就能完成服装的私人定制;用“虾滑”输入法在手机屏幕上“滑”出一个个字;将AR技术带入非遗竹刻中。

这些最善创造的大学生,带着创业项目,出现在上周末举行的2018年“创青春”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大赛上。172件作品从1000多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分三个类别角逐市赛决赛。

大赛由团市委、市教委、市科委、市人社局、市科协和市学联共同主办。市人社局副局长张岚,市科协副主席梁兆正,团市委挂职副书记戴冰,上海电力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徐凯等出席昨日在上海电力学院举行的成果展示会暨颁奖仪式。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团队风采

AI融入量体裁衣 用手机完成私人定制

点开公众号小程序,根据自身喜好选择衬衫的版型、领型、袖型、口袋等选项,经历约十多项选择后,就能完成一件私人定制的衬衫,在家坐等衣服送到手中。

这一用手机就能完成的私人定制MatchU,其主创团队来自上海交通大学。

此次大赛分为创业计划竞赛、创业实践挑战赛和公益创业赛这三项主体赛事,这支创业团队获得了大赛创业实践类的金奖。

2015年11月成立团队时,成员们还只是想为大学在校女生打造一个在线“美丽顾问”,在历经一场场校园活动和各种磨合后,到团队成立的第三个月,他们将目标投向了男性服装市场。主创团队自主研发了远程AI人工智能测量技术,实现了服装行业从C端到F端的全流程信息化。

团队成员之一的薛祺儿介绍,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数据,项目系统积累了亚欧美4000万人体净尺寸数据。用户下单后不需要等待上门量体,只需提供身高、体重,并勾选自己的胸、背、腹、肩四项身体特征,后端通过AI(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测算,就可以得到有效身体尺寸,并由服装供应链进行定制生产和发货。

有人会提出,量体裁衣还是“面对面”来得精准。对此,主修服装设计的薛祺儿表示,每一位上门服务的量体师对数据测量的标准不一样,等到了工厂后,对数据的理解也可能有一定差异性,最终也会导致误差。“我们运用技术分析后,尺寸准确度达到97%以上,有着标准化的流程。”

在团队里,薛祺儿负责海外市场和线下产品企划,据她介绍,目前公司每天都能接到1000多单生意,增长率十分迅速。

作为一名“95后”,她在加入创业团队后,一边感受到创业的艰辛,一边也感受到自己成长的速度。

刚加入团队时,她一个人承担了包装设计、生产和新媒体运营,由于辅修和财务有关,公司的财务一开始也由她承担。这个平台让她迅速成长为全能型人,相比身边的同学,她的思维方式也更有深度和广度。“创业这条路,我没选择错。”

虾滑输入法在屏幕上“滑”出一个个字

在大赛创业计划类展区,站在同济大学“虾滑战队”展板前,去壳、剁摔、调味、蒸煮等关键红字跃入眼帘,很容易以为他们做的是饮食创业。

其实,这是一个“互联网+”项目,创新的是输入法,此次“虾滑战队”获得了创业计划类的金奖。

作为团队创始人,大三学生侯剑锋介绍,输入法作为人机交互的基础工具和入口级应用,如今中文用户数量超十亿,流量优势十分明显,但最适合于触摸屏的滑行输入方式始终未能发挥滑行操作的优势。

他们原创的虾滑输入法深入研究了汉语拼音规律,使用输入法时对指示图上的字母进行了重新排序。

在展示现场,侯剑锋就不断打开手机,给围观的同学、老师展示如何“滑”出一个个字。

他使用的是26键键盘,要打字时,先在键盘上按好汉字的第一个字母,随后屏幕中间会出现一个八边形指示图,能与首字母相结合的拼音字母以他们研究出的拼写规律在八边形内分格显示,剩下的拼写就可以通过六个滑行方向滑动,与键盘再无关系。

刚开始看侯剑锋操作,由于对键盘设置不熟悉,很多人觉得眼花撩乱,觉得在输入速度上并无优势。

但侯剑锋介绍了虾滑输入法的特点,既无二义性,“在一笔滑行轨迹中可同时完成拼音输入和翻页选字,还支持标点及表情输入,熟悉后可实现盲打,滑行过程中没有无效滑行轨迹,学习成本低,趣味性强。创新这一滑行输入法,我们也是参考了前几年风靡的切水果游戏。”

在他看来,去壳,去的是传统拼音输入法的“点击式”外壳,保留拼音输入的本质。剁摔是指经过数次“摔打”,输入法经历了3次升级,可以在4键或者26键键盘自由切换。

这款新输入法已经于4月底在同济校内进行了内测,短短十多天已经积累了100多名用户。

侯剑锋介绍,目前他们还在研究2.0版,即将推出4键新模式,拼音字母按照规律,被分成了4组,每一组就是一个按键,可以做到用4键完成传统拼音输入,解决小屏幕拼音输入痛点。

对于目标人群,团队成员也有清晰的认识,主要是在移动智能设备上喜欢滑行操作的青少年及40岁以下的中青年。“接下来我们还将设计配套的滑行输入小游戏进行推广,鼓励用户养成滑行输入的习惯,最终形成固定的用户社群。也会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做到即时输入、即时服务,为用户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精准对接商家服务。”

结合专业原创智能机器人巡检发电厂

这是一款原创“智能巡检机器人”,由云台、驱动、电源系统、GPS、单片机组成的机器人,通过搭载红外热像仪、激光测振仪、可见光设备等装置,可以24小时对发电厂内的设备进行巡视、特殊巡视、远程巡视等智能巡检。

研发团队来自上海电力学院,之所以研发这款机器人,是因为团队成员注意到,目前发电厂的巡检主要采用人工巡检方式,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多,比如遇到恶劣天气不能巡检,巡检时需要人工记录,数据统计难,可能难以及时发现故障,也就无法最大化预防事故发生。

此外,目前市场上有类似巡检机器人用在变电站内,但在场域更宽阔的发电站内使用智能巡检机器人尚属空白

成员之一姚洋洋是控制工程专业研一的学生,在研发过程中,他参与编程算法。作为机器人的“大脑”,单片机的编程着实要费一番心思,姚洋洋为了这一编程不断接受着挑战,“因为发电厂比变电站地域广,对机器人的性能稳定性、数据储存等要求都很高,这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创新。”

他还提到了这一项目的核心优势——后台专家系统。机器人通过云台、驱动生成的数据,可以实时上传后台专家系统,进行大数据分析,“这也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系统。此外机器人还可以自动读取表记读数,自动识别开关刀闸分合状态及异常状态报警等。”

负责人赵晨洋表示,他们已经申请了7项国家发明专利,还有3项专利正在申请,要对产品进行全方位的专利保护。

姚洋洋参与这个项目已经2年,对于自主研发的技术他很有自信。在他看来,创业这条路的确很残酷,能够顺利走到最后的是少数,但他们拥有“团队+技术”这两样核心要素,都有利于创业。

创业这条路,姚洋洋和赵晨洋都表示,有兴趣走一走。

融入AR、3D建模让非遗竹刻展“新颜”

“嘉竹艺像”嘉定竹刻非遗传承创新工作室很年轻,今年3月才成立。这个来自上海大学的团队,这次参与了大赛公益创业类的比拼。

团队核心成员有7人,他们想要发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优势,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宣传推广嘉定竹刻,使人们关注嘉定竹刻、爱上嘉定竹刻,要为嘉定竹刻技艺传习与研发注入创新活力。

团队成员周佳俪介绍,嘉定竹刻工艺流程繁复,完成一件竹刻作品,需要数日乃至数月的时间,技艺门槛高,让青少年对这项非遗望而却步。

作为学校游戏创作专业的学生,周佳俪在这个团队里充分发挥了专业优势,承包了AR、3D建模等专业技术的运用。

这名“95后”觉得,作为非遗的竹刻想要吸引青少年,就必须要有创新,“我为产品设计了AR,也是为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让竹刻更生动形象,推动传承与发展。”

团队先为嘉定竹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威的竹刻作品设计了3D建模设计稿,又专门为嘉定竹刻设计了以竹子为原型的卡通吉祥物,利用漫画形式编写了嘉定竹刻文化读本。周佳俪为读本设计了AR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只要用手机扫一扫读本规定区域的标识,吉祥物和3D建模的竹刻作品就会“跳”出书本,让青少年全方位感受竹刻的魅力。

“通过中小学的课堂,可以普及我们的绘本校本教程与网络视频课程,互动参与的学习形式降低了学习嘉定竹刻技艺的门槛,提高青少年对嘉定竹刻的关注度、认知度与参与度。”

大咖支招

创业初期切勿“贪大贪全”

需考虑政策、法律风险

在大赛举办期间,团市委与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共同举办“天使投资资助路演”,邀请了3位创投大咖对“创青春”部分项目团队给予指导和资助,共有7个大学生创业项目参与路演。

基金会评审导师施强注意到这几年大学生创业的变化。

前几年大学生投身的创业项目,侧重于热门领域,什么项目是风口就一窝蜂去创。而现在,无论从大学生团队的创业切入点还是故事性等方面来说,创业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大学生也会发挥学校、专业优势,甚至是自身兴趣爱好的优势,而不是看到什么热门就去做。”

在施强看来,优秀的项目都具有共通性,比如拥有跨专业的团队背景,为创业项目提供跨专业的技术解决方案,或者懂得挖掘用户的心理需求,用技术满足心理需求,将现有产品更新换代,让人耳目一新。

当然,大学生创业也存在着一些明显问题。

施强指出,大学生创业最容易犯的错,就是在创业初期贪大贪全,什么都想做。他提到路演中一个项目,该项目要打造鸡蛋饼创业连锁,做出“家的味道”。

路演中,学生提到很多公司所要发展的方向和涉足的领域,但施强觉得,第一阶段就是聚焦如何把鸡蛋饼做得好吃,保证食品安全,要做连锁加盟店的话,如何做到流程规范化,“可以想美好的未来,做好计划,但最重要的第一步是如何开好第一家样板店,接下来复制又有相当多的细节。”

在他看来,创业起步阶段,从0到1,甚至从0到0.1,每一个阶段都要清楚,只做一件重要的事情,注重在这一阶段必须要达到的目标。

大学生创业,另一个存在的问题便是,对政策风险、法律风险,甚至包括对人性的理解考虑欠少,也不深刻。

施强提出,若想涉足与人面对面的服务行业,这需要创业团队冷静地对市场做深度调研,与从业人员分析市场环境,清楚认识到市场的多面性。

“在早期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培训时,我建议需要更多跨专业、跨学校的学生一起进行头脑风暴,在认知上进行互补,也可请相关行业的资深人士,先讲述行业的复杂性,做到心中有数。”

经历过路演后,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与上海中医药大学生态药林公益碳汇交易平台等5个项目达成了资助意向。

■背景

“创青春”力求打造 创新创业全过程链

据主办方介绍,本届“创青春”大赛自3月份启动以来,得到了全市高校的积极响应,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数量1223件,覆盖全市49所高校,超过万名大学生参与其中。

经过各高校的层层选拔,校级申报至市赛的作品数量为472件,覆盖全市49所高校,最终有472件作品参加市级角逐,其中创业计划竞赛328件,创业实践挑战赛77件,公益创业赛67件。

经过前期的网络初评、集中复议以及决赛期间的现场答辩,上海市“创青春”评审委员会最终评出了金奖作品47件,银奖作品67件,铜奖作品145件。10所高校获得“优胜杯”,20所高校获得市级优秀组织奖,上海交通大学获得本届大赛的“冠军杯”。

戴冰代表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祝贺大赛的圆满举办,感谢上海电力学院领导、老师、同学和志愿者们的全身心付出,并鼓励当代大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实现大梦想;弘扬奋斗精神,成就大事业;勇立时代潮头,开创大格局。

近年来,上海共青团围绕“创新创业,我们在行动”主题,坚持“青年为本”的理念,汇聚整合各方资源,引领广大青年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热潮,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项目,为上海科创中心的建设不断添砖加瓦。

作为选拔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的品牌赛事,“创青春”上海大学生创业大赛不断探索创新参赛理念和形式,加强育人实效,努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以赛促业的办赛新局面。逐步搭建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与优秀大学生项目洽谈、供需对接的平台,推动赛事中涌现出的优秀项目孵化落地,打造创新创业全过程链。

在新的起点上,“创青春”将更好地服务于上海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局,更好地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更好地服务于青年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

■04-05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