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乐业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5月1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陆凯忠:专注技术创新 铸就“铁军工匠”

自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陆凯忠始终坚守在电工岗位上,逐步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成长为企业首席技师。如今,作为上海建工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电工组长、“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他专心致志做好盾构机的“守护神”,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不断创新,用踏实执着的态度阐述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断实现自我价值。

■B06

自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陆凯忠始终坚守在电工岗位上,逐步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成长为企业首席技师。如今,作为上海建工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电工组长、“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他专心致志做好盾构机的“守护神”,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不断创新,用踏实执着的态度阐述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断实现自我价值。

青年报记者 明玉君

科班出身 潜心钻研技能

“当年,我在技校学的是电工专业,属于科班出身。”陆凯忠笑着说。从小就很有主见的他,坚信“一技傍身,才是生存之道”,于是他下定决心认真学习电工技术。

经过3年的学习,陆凯忠从最初的一窍不通,到精通电工工艺、电气原理等理论知识,并在跟随师傅学习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学会了看图纸,按图施工。“我对电工的兴趣更加浓厚,从那时起,就坚定了自己的职业理想,要投身电工行业,不断打磨和提升技术。”陆凯忠说。

1991年,从技校毕业后,陆凯忠进入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从事电工工作。能吃苦、肯钻研的他,在短短三个月后,便开始尝试独立操作,深受领导和同事好评。

繁忙的工作之余,为了提升技能,陆凯忠还自创了“工作前期、工作间隙和闲暇时间”的三段式学习模式,即工作前进行情景模拟,将工作的具体步骤在脑海中提前演示;利用工作间隙回忆和梳理操作过程中有待提升和改进的地方;闲暇之余,积极参加技能培训,向师傅请教操作技巧。“那段时间,虽然忙碌、辛苦,但也让我在技能成长期获得了较大的进步和提高。”陆凯忠感慨地说。

继水上埋管项目、顶管工程、取排水工程之后,1997年,陆凯忠开始参与地铁2号线盾构工程,从事盾构机电气维修工作。短短几年间,他辗转各地,先后参加了沪东造船厂、上海、福州、天津等地轨道交通项目等二十多个工程的施工,立足盾构掘进项目,以盾构设备维修保驾为主,保障在建工程的顺利开展。

技能的追求没有终点。除了在具体的项目工程中打磨和精进技能,陆凯忠还注重个人学历的进修和提升。工作之余,他先后完成了机电一体化专业大专和自动化本科的学习,同时通过了工程师职称评审。“我还考取了机电安装工程一级建造师。”陆凯忠说。

投身盾构 不断攻坚克难

2003年,地铁项目从日本引进了1台全新盾构机。然而,全英文的操作资料和全新的双层PLC网络化控制技术让陆凯忠和团队犯了难。思考之余,陆凯忠发扬不服输、不放弃的精神。他找来专业词典逐一翻译,并结合盾构机设备,进行技术解读。无数个深夜,陆凯忠伏在案头,认真翻译图纸,最终,他“啃”下了技术和语言的“硬骨头”,盾构机顺利投入使用,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开展。

在陆凯忠的职业生涯中,类似攻坚克难的事例不在少数。“记得有一次,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接连出现停机的现象。现场技术人员一遍遍查验,却始终找不到问题的症结所在。”陆凯忠说。

作为组长,陆凯忠冲在前面,他根据以往经验,积极对盾构的液压管路及相关系统进行核查,经过参数对比及一系列验算环节,找到并解决了设备问题,他也成为了公司更改日本厂商设备说明书的第一人。

除了面对问题不服输、迎难而上,陆凯忠更让人佩服的是他的敬业精神。在一次冬季施工中,陆凯忠和工友们正在紧张地工作着,突然,盾构设备泥浆搅拌机的两根搅拌棒脱落进了1米深的泥浆池中,泥浆供应中断,盾构机被迫停止运转。

“正常程序是清空池内泥浆、清洗浆池、准备抢修,但如果按此方案操作,抢修的前期准备工作就需花费四个多小时,再加上维修、安装、调试、重新回注泥浆,所需的时间就会更长,既影响工程进度,又会造成环境污染。另外,泥浆中含有的水泥、陶土粉、黄沙、碎石硕粒、缓凝剂等,对皮肤也会造成一定伤害。”陆凯忠说。

情急之下,陆凯忠安排断电、断开机械连接,并果断带头跳进了齐膝深的泥浆池中进行维修。冰冷的泥浆瞬间浸没了他的雨靴、渗透了他的衣裤……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泥浆池中的故障终于排除,盾构机恢复了运转。

在陆凯忠看来,工程施工中,在安全措施到位的前提下,只要肯拼搏,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我们要有基础铁军钢铁般的意志。”陆凯忠笑着说。而他也因为“拼命三郎”的精神,从此多了一个“盾构陆”的称呼。

成立工作室 将创新进行到底

2004年,“陆凯忠工作室”正式成立。对陆凯忠而言,工作室的成立,为他和团队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方便大家分享实践经验,共同进步。“工作室成立之初,我们就制定了‘三个一’的目标:即出一批电气技术创新成果,出一册盾构设备电气施工技术系列讲座教材,出一支精于电气施工复合型技术工人队伍。”陆凯忠说。

据陆凯忠介绍,最初,工作室成员由6名综合素质较好、有志向钻研盾构电气技术的青年组成。之后,经过三次扩容,不断吸收优秀青年技术工人加入团队,通过以点带面,辐射整个集团公司机电技术工人队伍,在企业内营造崇尚奉献、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创新思维、敢为人先、创想发明的良好氛围。

自工作室成立以来,陆凯忠带领团队将创新放在第一位,积极攻克施工难题,大胆实践盾构维修保养工作,编写网格式盾构、三菱铰接式盾构等各种类型盾构机电气原理及操作技术教材,同时开展PLC自动化系统研究和探索等前沿课题。

此外,团队还积极立足集团公司盾构掘进项目,探讨专业设备电气施工技术,研究电气新工艺新技术的运用。“希望能够打造一支善于创新、勇于突破的学习型高技能蓝领队伍。”

此外,工作室还组织开展了技术培训授课,依托项目开展“高师带徒”系统培训,培养出了多名技师、高级工,大幅提升了机电技术工人队伍的整体水平。

据了解,目前已有多名80后青年技术骨干加入到工作室中,成长迅速,并相继在各施工项目中担当骨干和技术能手。同时,工作室累计技术创新、发明创造16项,设备方面的技术改进和技术改造26项,解决各类施工技术难题54项,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达3200余万元。“工作室还相继荣获上海市首批‘劳模创新工作室’‘全国技能大师工作室’‘上海市模范集体’等称号。”陆凯忠说。

回顾工作室的整个发展历程,陆凯忠内心充满了感慨。他坦言,这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前进的过程。未来,他表示,将通过不断完善培养机制,让工作室真正起到“职工技能实训园地”的作用,成为培养专业施工“蓝领”骨干的“孵化器”。

发扬工匠精神 “活到老,学到老”

坚守电工岗位27年来,陆凯忠秉承“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原则,精益求精,不断攀登技术高峰,先后荣获“上海市工人发明家”“全国优秀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上海市首批上海工匠”等荣誉称号。欣喜之余,陆凯忠坦言,坚定目标,不断努力,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技能之路。“学习技能需要的就是那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拼劲儿。”

在培训职工时,陆凯忠说的最多的就是:“站在本职岗位上,永远记住多给自己一个问号,我们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我们新一代蓝领要勇当技术创新的弄潮儿。”在他看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改革,技术工人将要面临新技术、新理论的挑战,工匠精神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内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争当智能型技术工人,勇于创新,有所建树。同时,注重技能传承,培养后继的技能性人才。”陆凯忠坚定地说。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