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5月1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当代诗人首次集体为中华创世神话创作史诗

青年报记者 郦亮

“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和文化传播工程”中,史诗部分的创作显得尤为引人注目。因为很多西方神话,都是以史诗的形式存在的,而中华创世神话,很多只有故事而没有史诗。从这个意义上说,为中华创世神话创作史诗,有其很神圣的意义。上海作协此次组织了20多位上海著名诗人来完成创作,诗人们力求写出给“当代人读的当代史诗”。

青年报记者 郦亮

创作创世神话史诗本身也是开天辟地之举

中国的创世神话很丰富,但大多以故事的形式流传,一个故事又有很多版本,导致很多史诗细节有不少区别。也因此,当上海作协决定为中华创世神话创作史诗的时候,赢得一片叫好之声。上海作协党组书记王伟对记者表示:“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史诗,但我们没有,创作史诗版‘中华创世神话’,就是想用文学的手段更广泛、更持久地传播中华神话,以此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创作创世神话史诗也是开天辟地之举。

史诗的创作起步于去年的4月,首先要确定的便是诗歌的体裁形式,以当时已初步定型的文本为基础,史诗版择定了33个故事,定下长篇叙事诗的体裁方向。鉴于这一题材的史诗创作无先例可循,考虑采用新诗和古体诗两种不同样式同步创作,进行多样化尝试。上海最优秀的诗人都被召集起来投入到这项工作的创作中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诗人去解决。

首先就是创作时间有限,从去年4月启动到今年春节前初步定稿,只有十来个月时间,中华创世神话又是如此繁复,内容博大精深,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项巨大的内容,对诗人们来说是一个考验。当时更大的考验是,中华创世神话时间跨度大、背景庞杂、人物众多、风格不一,此次创作又是一项集体创作,最后出现的作品如何保持形式风格上的统一,那又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诗人们在接到任务后立即投入了学习,上海作协也组织了多场学习讲座和研讨,邀请专家来为诗人们讲解创世神话故事的内涵以及值得今天去挖掘和弘扬的价值,交流古今中外各种史诗的创作手法和风格。上海作协在部署创作任务时,确定了“样本先行”的方针,由诗人们首批创作完成的作品,就成为鲜活的样本。“诗人们一开始确实觉得有挑战,但试写了100行后交上来的作品,有的非常不错。”王伟说。

写的是给当代人看的史诗

经过近一年的埋头创作,上海诗人们此次呈现给读者的是第一稿的完整面貌。记者注意到,整部史诗以上海作协副主席、诗人赵丽宏《序:追溯文明之源》拉开了上海诗人们以现代精神回溯历史源头的大幕。新诗部分超过7000行、9万字。古体诗部分将近1500行、2万字。

从第一稿来看,诗人们并不仅仅是将创世神话通过诗歌的形式来进行简单的转化呈现,而是从根源上进行了再度创作了,注入了个人的思考,让诗歌具有当代元素,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这是颇为难能可贵的。

在上海大学教授、上海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张烨看来, “这是当代诗人写给当代人尤其是当代青年读的神话史诗,要把中国神话开天辟地的精神鲜明地发扬出来,除了语言表达,更重要的是挖掘体现内在的思想、精神、观点。”张烨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受命治水的伯鲧,固然是一个失败者,但以当代的眼光来看,也是一个最早有思想的英雄——他对神提出质问,为何要再度制造一场大洪水,又为何要派他治水?伯鲧窃息壤,似中国的普罗米修斯,大旱之后,祝融奉命赶到,伯鲧不惧死,但再度向神发出追问,他的精魂西游,体现了一个思想者的历程。

禹在鲧的血泊中出世,其实就是这个失败英雄的新化身。他想念自己的父亲鲧,为父亲的遭遇流泪,更要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为了不重蹈父亲孤独的治水之路,禹必须从神化成人,在诗人的想象中,禹这条大龙,不惜承受百倍痛苦,扒光自己身上的鳞。禹三顾家门而不入的传说,在诗人笔下,加入了一封缠绵悱恻的信,并非不念家、不思妻,而是均适逢治水工程告急。瑶姬也帮助大禹劈山理水,终完成治水大业。现代意识的融入,让神话人物的形象丰满立体起来,中华创世神话的谱系也编织得越来越紧密。

王伟告诉记者,在第一稿基础上,创作组将听取专家意见,继续向规模更一致、体例更接近、内容更生动的史诗目标前进,争取在年内正式出版。于史诗创作本身来说,这是第一步,于中华创世神话文学板块的其他创作来说,这也是一个起点。新诗版本,后续可向朗诵、音视频方向延伸开发;古体诗版本,后续可向配画、配书法碑刻等方向延伸开发。目前,史诗创作组与上海轻音乐团合作的新诗歌词版已经完成,将邀请美国知名作曲家谱曲,制作音乐剧。由上海作协承担的古体诗与现代诗中与神话主题相关诗词的梳理编纂工作也已基本完成,将编选适合市民阅读的诗歌读本。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