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纪念汶川大地震10周年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5月1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退休法官罗卫平10年来成为灾区十几名孩子的“成长导师”

十年后同一天原班人马再聚首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地震发生后这些年,老罗(左五)一共去过灾区8次。受访者供图

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举世震惊的汶川地震,5月20日,上海热心退休法官罗卫平与14名上海市社区心理健康与发展专业委员会的志愿者一起,自费奔赴灾区,对受灾地区的青少年进行灾后危机干预和心理抚慰。

2018年5月20日,十年后的同一天,志愿者队的原班人马将再赴灾区,原地回访,再续“灾区情”。

这10年来,罗卫平前后共8次赴四川灾区。那里,留下了他许许多多的回忆,他曾遇到过两次大的余震,住过板房,拿装废旧奶粉的箱子当过床腿;他为看着成长起来的绵竹女孩亲自证婚;看着一个个孩子从少年变成青年。“你说是什么推动我做这些事?没什么,就是成就感。这些孩子就像我的亲人一样。”罗卫平说。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干杂活,做心理辅导

十年来八次赴灾区

熟悉罗卫平的人都知道他有一个绰号,不管男女老少,都亲切地喊他“老罗”。汶川地震发生后,他所接触的心理咨询圈自发形成了志愿者团队,赴当地给予心理援助。此次行动纯属自发,所有费用都需自掏腰包。

老罗知道队伍要出发的消息比较“滞后”,得知朋友们没通知他,倔脾气的他找到队长,非去不可。队长拗不过他,特批他成为第一批志愿者队的成员。

想要当志愿者,在当时特殊的情况下,不能来场说走就走的行动。通过网络,老罗等人找到了一名当地的志愿者。下飞机后,一位叫邓瑛的志愿者大姐开着别克车来接志愿者队一行。在聊天中,老罗意外得悉,原来邓瑛的先生是当地有名的房地产开发商,地震发生后,丈夫撂下生意不做,成天指挥包工头开着推土机、挖掘机去救人,邓瑛看到丈夫那么有爱心,也决定做些什么,与其他志愿者抢着接机。在当地人生地不熟,队员们对情况一无所知,两眼一抹黑。所幸整个援助服务过程中,邓瑛都开车全程陪同。

在绵竹,他邂逅了高三学生于丹。原本,老罗并不负责学生辅导,他只是在当地绵竹中学帮其他老师搭帐篷。一位当地中年妇女听人介绍说,“这是老罗。”就悄悄对她说,“我姑娘原来也姓罗,后来我离婚了,她就改姓了。”这句话被耳尖的于丹听到了,跑上来嗔怪地说,“少提姓罗的。”这个有个性的姑娘给老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地震发生当年,短短几个月内,老罗一口气去了三次灾区。2008年6月初返沪后,老罗“意犹未尽”,趁着7月到云南做社会调查,他又独自一人进入四川。这一次,他去的是绵竹和都江堰。在都江堰,他邂逅了研究生休学在当地挂职的镇长助理、上海交大思源社社长陈恩桃。在那里,他甘愿当苦力,搬东西、盖板房,忙得不亦乐乎。

之后,他又跑到绵竹,找到了7月份就要参加高考的于丹,指导对方填写志愿。他还意外邂逅了第三支心理援助志愿者队伍的队长黄卫平,成功与队伍“会师”。

2008年12月份,老罗三赴灾区,这一次他是跟着一群大学教授前往都江堰。教授们轮流给灾区的政府官员做心理辅导。“其实,这些官员既是干部,又是受灾群众,有的家中也有人在灾难中遇难,但他们要隐忍下来,为其他人提供服务。”老罗回忆说,其中有位叫杨婷的女生,地震发生后曾被埋在废墟里,身上多处骨折,直到第二天才被救出来。让老罗倍感欣慰的是,之后杨婷考上了川大,后来还当了公务员。直到现在两人还有联系。

当时所有志愿者都住在“帐篷学校”里,一开始条件很差,需要捡废弃的木料、石头烧菜做饭,有一个高三学生胡娅的母亲看不过去,给志愿者们带去自己做的酸菜。之后,其他老师也天天给志愿者们送饭。也因此,老罗等人与胡娅结识,为她的功课做辅导。

地震发生后这些年,老罗一共去过灾区8次。2009年7月份,他又亲自带着一群上海大学生,去灾区一个“板房社区”给孩子们上课。同年,他出路费鼓励绵竹女孩于丹加入井冈山希望小学支教。2010年玉树地震后,他又鼓励于丹当队长组织志愿者队伍到玉树灾区,对口支援当地的108名藏族学生。

和孩子们一直保持着联系

计划再出发重走十年前的路

地震发生后,曾发生了几千次余震。其中最大的余震发生时老罗恰巧在现场。老罗回忆说,约莫是2008年5月24日那天,发生了6.4级余震。自己当时正好在看一所百年老校的校史,这所学校的校舍墙体已开裂,除了高三学生外,其余学生都已经撤离。“余震发生时,我感觉身边有三辆土方车驶过,所有学生都跑到操场上,蹲下用手抱着头。余震结束了,他们仍抱着头和我说话,像极了惊弓之鸟。”

“这10年来,我和当地学生一直保持联系的超过10个。”老罗透露说,其中有两次,他还是因为喜事到了灾区。一次是参加挂职志愿者陈恩桃在都江堰的婚礼,当时他在山西支教,专程为此事赶去灾区。第二次则是2016年作为于丹的证婚人前往灾区。

“后来,我与那些孩子们成为朋友、亲人,每次到灾区就像走亲戚一样。这些年他们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的当律师了,有的当电视台编导了,有的当公务员了。这10年来,他们不断地有消息传来,一会儿说大学毕业了,一会儿说考上研究生了,好事坏事都和我说,连和男朋友吵架的事都和我‘汇报’。不断地有喜讯传来。这对我来说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今年5月20日,我们打算再去一次灾区,还是当年那批人,重走当年那条路,连接我们的志愿者都是当年那些人。我们相约20日在成都集合。”罗卫平说。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