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纪念汶川大地震10周年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5月1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10年前,他在汶川震区帐篷里出生 从此多了17个“兵妈妈”

即使相隔千里 她们的爱从未离开

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通讯员 刘健

    小弘扬终于在上海见到了他的兵妈妈们。本版均为受访者供图

    张弘扬的爸爸送锦旗给医疗队。

都说每个婴儿诞生时,上天唯恐他经受不住人间的苦难,就悄悄派一名天使保护他,天使的名字就叫——妈妈。每个人都有一个亲爱的妈妈。但在汶川,有一个叫张弘扬的男孩,不但有一个疼爱自己的亲妈妈,还有来自上海的17个“兵妈妈”。10年前,就是她们,将小弘扬从废墟中托起。10年来,她们一直像妈妈那样关爱着小弘扬,和他宛如血脉相连。

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通讯员 刘健

“迷彩天使”让他顺利诞生

汶川之痛不仅是人们失去了美丽的家园,更是承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那段岁月,大家最渴望看到新生命的诞生,婴儿的啼哭如同春雷般努力地唤醒这片悲怆的土地。

“救救我的老婆,救救我的孩子……”2008年5月16日上午10点,洛水镇灵江村村民张贵昌,给正在四川什邡罗汉寺参加抗震救灾的第85医院打来求助电话。张贵昌的妻子是一位45岁的高龄产妇,患妊娠高血压,情况非常危险,并且是第二胎。说着说着,张贵昌已是泣不成声。下午4点10分,产妇送到医疗队时身体十分虚弱,产妇随时有生命危险,专家们紧急实施剖腹产手术。17时12分,随着一阵啼哭声,幸福娃张弘扬顺利出生了,母子非常平安。张贵昌感激之余,给儿子取名为弘扬,把解放军一心为民的精神弘扬下去。

小弘扬和妈妈在野战帐篷里住了六天六夜,第85医院医疗队的17名女医护人员如17个“迷彩天使”,用母爱精心呵护这个刚刚出生的婴儿:没有静养室,她们专门在帐篷里用迷彩布隔划出母婴病区;没有婴儿床,她们冒着生命危险,硬是从被地震震歪的当地妇幼保健院大楼里抢出几张婴儿专用床;胎粪多,她们不但不嫌脏,还打趣说“能吃能拉,身体健康”;出黄疸影响喝奶,她们就轮流24小时值班,每1小时为小弘扬喂一次奶,并通宵驱赶蚊虫。出院后,听说小弘扬一家还和别人挤住一个帐篷,她们顶着烈日送来了一顶军用帐篷。

2008年6月底,凌晨时分,暮合四野。生怕惊动了震区百姓,第85医院医疗队趁着如墨夜色,悄无声息地收了帐篷撤退。

兵妈妈的爱,从来没有离开过

虽然兵妈妈不能久在身边,小时候的张弘扬也不知道兵妈妈们长什么样,但是她们的爱,却从来没有离开。

5个月快长牙时,小弘扬活像漫画里的“阿拉蕾”,见啥东西就咬。兵妈妈们生怕他的粉嫩小嘴受伤,赶紧寄来最柔软的牙胶。就把牙胶当成妈妈的胳膊,每咬一下,就和亲妈妈一样。

3岁要认字时,小弘扬没有儿童图书,他的妈妈杨启菊急得没办法。兵妈妈们生怕他聪明的小脑袋被耽误,赶紧寄来识字卡片和最新儿童书。看书的时候就想着妈妈在一旁指着字,一字一句跟着念。

4岁快生日时,和夏天田里庄稼似的,小弘扬使劲地长个儿,裤腿袖管都短了半截。兵妈妈们生怕远方的“儿子”受委屈,赶紧寄来最舒适的纯棉衣裤。穿上它,就像是兵妈妈在抚摸。

4岁生日那天,小弘扬收到一大包来自上海的礼物,一个新书包里面装满了书,其中一本《小蝌蚪找妈妈》是他的最爱。

医疗队撤离后的10年来,17名“兵妈妈”心里始终牵挂着小弘扬,早已把他当作自己远方的儿子。这些年,“兵妈妈”有些都转业到地方工作了,但这份情谊始终在医院传承:原医院政治处协理员孙燕常发微信给小弘扬的爸爸妈妈,询问孩子的成长情况;每逢节日,“兵妈妈”都会自发寄来爱心款,有的500元,有的800元,有的1000元;小弘扬周岁后,“兵妈妈”又寄来识字卡片、益智玩具、新书包、衣物等,从未间断。

10年来,小弘扬说的第一句话、唱的第一支歌、背的第一首诗,都成为“兵妈妈”们心中温暖的成长记录。

和兵妈妈说两句,是一天里最期盼的事

地震过后,小弘扬一家住进了政府建的新家,但这顶兵妈妈送来的帐篷却始终保存在地下室。

分别的10年里,逢年过节,兵妈妈们都会不约而同念起这个远在巴山蜀水的孩子“ma,ma……”2009年底,当听筒里传来弘扬断断续续的稚气童音时,兵妈妈们兴奋地叫了起来。这一声模糊的乳音,就是最好的新年礼物。

虽然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兵妈妈们对小弘扬的要求也很严格。

麻醉科护士王琦,是汶川抗震时手术帐篷里的器械护士,亲眼看着小弘扬呱呱坠地。“弘扬,你知道兔子的眼睛为啥是红的?就是因为它动不动就爱哭。咱们现在已经是男子汉,以后遇到小挫折千万不能动不动掉眼泪哟。”当从杨启菊那里知道小弘扬有挑食、爱哭的毛病后,王琦就用一个个童话故事循循善诱,电话那头的小弘扬也小大人似地频频点头。

小弘扬上幼儿园了。数九寒天,孩子特别爱赖床,好说歹说都不管用。无奈之下,杨启菊只能向兵妈妈们求救。兵妈妈知道后,在电话里“唱黑脸”:“小家伙,不上学怎么行?如果这样,下次妈妈再也不给你寄糖果了,因为我们不喜欢不爱学习的孩子!”那一次,兵妈妈们真的“生气”了,吓得小弘扬再也不敢眷恋温暖被窝了。

在幼儿园,小弘扬和小朋友起了争执。情急之下,小弘扬眼一瞪:当心我叫上海的兵妈妈来收拾你!知道了这事,兵妈妈在电话里“亮黄牌”:“快去和小朋友说对不起,不准再这么干了!仗势欺人,不是兵妈妈的好孩子。”挂了电话,小弘扬就主动让爸妈领着去道了歉。

虽不曾相见,但是声音却是小弘扬对妈妈最敏感的记忆。在孩子眼中,搬个小板凳,坐在电话机旁,和兵妈妈说上两句话,是一天里最值得期盼的事。

[声音]

“长大了,我也会成为像你们一样有爱心的人”

沐浴着“兵妈妈”爱的雨露,张弘扬一天天长大,一颗“找妈妈”的种子也渐渐破土萌芽。前几年,张弘扬成天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闹着要去上海找“兵妈妈”,这也是孩子最执拗的一个梦。

张弘扬3岁的时候,幼儿园的老师在美术课上布置每人画一幅母亲的画像,他一口气画了18个妈妈,因为我还有17个“兵妈妈”呢!回到家里,小弘扬哭闹着一定要去上海找妈妈。在小弘扬5岁的时候前,为给他圆梦,爸爸妈妈咬牙买了到上海的车票,小弘扬第一次见到了他日夜思念的17个“兵妈妈”。

3年前,“兵妈妈”们得知张弘扬眼睛严重远视加弱视和散光,“兵妈妈”们联系了上海的眼睛科专家,邀请他们全家来上海,并为张弘扬做矫正治疗。

能再次见到他的“兵妈妈”,小弘扬兴奋得好几天没有睡好觉。在火车上,有叔叔阿姨问他:“你去上海干吗?”小弘扬骄傲地说:“我去找我的17个兵妈妈!”在上海火车站,小弘扬第一个跑到出口处,拼命伸着脖子往外瞧。孩子等不及了,“兵妈妈”们也等不及了,他们在出口处紧紧相拥。

就在今年3月下旬,医院陈徽军政委还收到了张弘扬的妈妈杨启菊发来的短信:“一转眼弘扬十周岁了,什邡也建设得更加美丽,我们诚邀兵妈妈们来做客。”接到短信的那一刻,陈政委心中满是感动。

10年过去了, 小弘扬常常说:我感谢妈妈们为我做的一切,我心里也很骄傲,我有这么多爱我的“兵妈妈”!长大后,我也会成为像你们一样有爱心的人,就像我的名字,把你们救死扶伤、关爱他人的精神弘扬下去,让世界成为美好的人间,即使遇上灾难,即使相隔千里万里,依然有阳光般的温暖和幸福……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