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新时代共奋斗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4月2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汇聚各方资源对青年“味”解青年“渴”

青春的炽焰为“双创”燃烧

青年报记者 陈颖婕

创新创业是时代的主旋律,青年是“双创”的生力军。在上海,一名有着懵懂创业想法的大学生,从就业积累资源开始,再到产生创业项目,开发出一款“卖座”的产品,整个过程中都有可能“遇见”团组织。过去五年,上海共青团围绕“创新创业,我们在行动”主题,坚持“青年为本”的理念,汇聚整合各方资源,引领广大青年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热潮,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项目,为上海科创中心的建设不断添砖加瓦。

青年报记者 陈颖婕

建创客人才梯队

以青年为本 挖掘多领域优秀创业“潜力股”

近年来,团市委在制定创新创业工作计划时,一直强调要坚持“青年为本”,回归到共青团工作“育人”的根本上来。从资源层面来看,上海2015年实施群团改革后,成立的“创新创业项目组”,更是唱响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下的时代强音。一系列的创新创业大赛,不仅培养出未来各领域学科带头人,更是挖掘出不同学科领域优秀青年的无限潜能,从而构建出完善的人才梯队。

团市委书记王宇在寄语青年创业者时表示,鼓励、帮助和扶持青年创业是共青团重要的工作之一,如今的创业者正“赶”上最好的创业时代,希望大家可以“扎根上海,放眼全球;珍惜机遇,共同成长;勇于担当,回报社会”。

挑战杯、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

抓好创客源头挖掘好苗子

2017年11月,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上,上海交通大学以总分510分的成绩再次问鼎“挑战杯”,该校创纪录地连续第四次获得全国第一。

这样不可思议的成绩,其实是一种长年累积的适时“爆发”,更是一种从创客源头挖掘好苗子,构建完善创客人才梯队的最好解读。在这一点上,抓好创客的源头,让创新培养贯穿青少年、大中学生和职业青年群体成长的全过程,上海共青团从未懈怠,并扮演着一块富有魔力的“磁石”角色,努力挖掘培养优秀的创客项目和创客青年。

在青少年群体中,上海共青团牵头组织举办的“上海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已走过15个年头,让青少年圆创新梦,帮助他们走到舞台中央,激发全社会的关注、关心、关爱,这是共青团矢志所在。在大中学生群体中,上海共青团依托“挑战杯”、“未来杯”等项目,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科学素质,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在职业青年群体中,上海共青团组织开展了“上海市产业青年创新大赛”,无论是科技创新、服务创新,还是管理创新、文化创新,都孕育着青春的梦想,激昂着创新向上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构建完善创客人才梯队的选拔活动,上海共青团都在“选”、“育”、“训”、“留”四大方面完美覆盖。“选”,通过一系列奖项、大赛,选拔一批优秀的创业“潜力股”;“训”,参赛和获奖的选手都有机会得到专业指导;“育”是一种深入的培养,不仅是教一些技巧性的东西,甚至是经营理念、战略思维等方面都给创业者一些提升;“留”,通过线下活动,不但让青年创客留下来,而且还能让他们在活动期间聚集在一起。

创青春:

成创客最佳展示舞台

达而观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陈运文带领着团队在文本挖掘的创业道路上悟之渐远,行之渐深。而2016年,一场惊心动魄的创业比赛,更是成为了陈运文创业成长路上的重要战役。那一年,陈运文报名参加了团市委组织的“创青春”上海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在获得了青芽奖后,他又被推送参加全国赛,并取得了全国总冠军的佳绩。

就在获奖后不久,陈运文就被第三届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主办方邀请,代表中国青年创业者在大会上进行发言,“能够代表中国的青年创业者发言,在这个举世瞩目的舞台上发言,这是给我们达观数据非常高的肯定和荣誉。”陈运文特别感谢“创青春”这个给予创业者展现风采的舞台。

近两年来,“创青春”大赛的报名人数连年创出历史新高。每年仅报名项目就超2000个,团市委更是请来了近2000位专业投资人

组成网络评审团,对于报名项目严格筛选,层层把关。

2016年“创青春”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全市共有39所高校的4000余件作品参加了校级比赛,辐射影响近10万名大学生。与此同时,为更好地为创业者搭建交流平台,团市委不仅是在做活动上下功夫,后续的支持、引领更是要一起抓,不懈怠。

27岁那年成为美国一家上市公司市场营销总监的罗轶麟,在回国创业后,也与“创青春”大赛结缘。创办了好姑姑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他,在报名参加2017年“创青春”上海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智慧城市和共享经济单元赛的冠军后,他又被团市委推送参加全国赛,取得了全国赛商工组初创组铜奖的好成绩。在他的感受中,团市委对创业者的扶持已建成完善的体系。

无论是“创青春”、“挑战杯”,还是2017年团市委承办的“2017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重点活动之一的“创客真人秀——2017全球人工智能创客马拉松超级挑战赛”。这一系列的创新创业大赛,团市委不仅着眼于培养未来各领域学科带头人,更挖掘出不同学科领域优秀创业的更多潜能。大赛之后,他们让创业者们沉淀下来,沉淀到组织中来,同时,也让创业者发挥更大的作用。

陪伴式成长

形成创业“拳头”产品助力青年成为未来大咖

一直以来,上海共青团发挥贴近青年的优势,跟他们形成“陪伴式成长”关系,在青年成长最关键的时候、最需要的地方,为他们解决“痛点”,并肩同行。他们努力盘活团内资源,借助市场力量,为青年搭建平台,集中力量打造了多个“拳头”产品,在社会上营造人人皆可成就梦想的创业氛围。

团市委副书记刘伟表示,在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大背景下,上海团市委通过举办创业系列活动,能够积极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整合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支持更多的青年、创业者和后起之秀踏着全球科技创新的阶梯,登上产业发展和技术革新的高峰。

梦想创业团:

普通人与资本大佬完美“邂逅”

可以自动在小区收发快递的智能包裹站、能够随时为家庭成员定位以及在遇到危险时发出警报的手环、可以记录分析各类运动数据的自行车......在团市委打造的“梦想创业团”节目舞台上,带着新项目前来接受挑战的创业青年们,原本也是一名普通人,但他们挑战自我、忘我追求,展现着“创业改变生活、奋斗成就梦想”的正能量,闪耀和讲述着不平凡的人生。

作为“梦创上海”青年创业扶持计划的内容之一,相比许多电视荧屏上的“选秀梦”,创业梦更贴近每个普通人心中对中国梦的向往,共青团在帮助年轻人“创业圆梦”的过程中可以大有作为。2013年,“梦想创业团”的出现,正是迎合了这种需要,其不仅为创业青年搭建了梦想平台,也为他们整合了更多资金、渠道、传播等市场资源,为创业者提供最现实、最直接的创业扶持。

青年创业英才班:

遴选优秀创业青年重点培养

在深度融入青年创业者后,上海共青团还发现,如今的不少创业者,最需要的已经不是“钱”,而是精准到位的创业培训。“创业英才选拔培训班”由此诞生。

5个双休日,9天的全封闭式培训,学员们学在一起、吃在一起、住在一起。这项由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中共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共同发起的“上海市青年创业英才开发计划”,自2015年以来,遴选出一批又一批具有潜力的青年创业者,并对其进行培养扶持。让这群来自上海的创业青年代表,尽情追逐着创新的梦想,迸发着创造的力量;让他们的青春,与创业同行,走出不一样的青春足迹。

作为第二期青创班的学员,已经成功挂牌新三板的上海灵信视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陈大明至今依然感慨:“初创企业在政策上缺乏经验,团市委的创新创业项目组成员会主动走近我们企业,包括帮助我们寻找投资人。”

团市委书记也会亲临培训班现场,与培训班学员的座谈交流,让零距离的互动“擦”出火花。即使是已从青创培训班毕业的学员,团市委对于创业青年的关心扶持并未就此停步,通过与各期学员们的“青创”微信群和线下活动,至今仍保持着密切的互动交流。

如今,“上海市青年创业英才开发计划”已走过三年时间,共有92位优秀创业青年成为上海青年创业队伍的重点培养对象。这是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兼顾不同学科领域、坚持专业潜力优先、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为原则,使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上海的整体发展战略,也是上海共青团着眼于培养未来各领域学科带头人,挖掘出不同学科领域优秀创业的更多潜能。

海内外双管齐下

满足创业者多元化需求实现更多“链接”

做青年创业者的工作,不仅仅要服务于青年,更重要的是通过海外和国内双管齐下,营造出浓郁的双创氛围。创交会、创博会都是很好的例证,通过这些交流,一方面拓宽了创业者的眼界,更催生出他们更多新的想法。

2017年,第二届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于国家会议中心举办。团市委以“创新创业,我们在行动”为主题,邀请了当 年“创青春”市赛、相关条线创新大赛等平台涌现出的一创新创效、创新创业的优秀项目参与,组织了5个创新项目和15个创业项目亮相创博会上海展区。

项目一经展出,3天展览共接待2万余人次的观众,获得广泛好评。在展示与交流中,创业者表示收获满满,不少参展的创业者表示,他们在交流与展示中,不仅了解到行业的前沿资讯,还获得了许多资源。最终上海展区获得“年度双创工作示范奖”,由团市委推荐的参展项目上海永微信息科技公司的“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工艺”和上海元始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smallest-Air AR空气触感互动系统”双双获得“年度双创示范科技创新奖”。

不仅如此,青年有需求,共青团的服务就要跟上,为创业者实现更多“链接”。

创业青年需要引导和交流,上海共青团就成立上海青年创业协会,团结凝聚有创业意向青年、正在创业青年、投资者、创业导师等相关各界人士,引导大家观大势、识大局、尚实干;还在上海团校设立“上海青年创业学院”,结合“梦创课堂”培训体系,打造“梦创商学院”。

创业青年需要资金,上海共青团就成立上海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从源头上加大支持青年创业力度;努力整合金融机构力量,为青年创业提供小额贷款。

创业青年需要孵化空间,上海共青团就与区团委合作,结合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力量,建设区域化“梦创工坊”,打造上海版“中关村”,2年时间,签约挂牌合作共建“梦创工坊”青年中心56家。其中,市区31家,占55%;郊区22家,占40%;高校3家,占5%;56家“梦创工坊”青年中心占地总面积近77万平方米,覆盖企业数近4000家,青年创业企业占比达到77%,覆盖创业青年员工近3万人,联系园区各级导师专家近1000人,全年“梦创工坊”青年中心自身开展活动近1000场,创业培训近1000场。

在团市委兼职副书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三研究所副所长王坤看来,如果把创新创业比作一个生态圈,这里既需要高端人才类的“参天大树”,也离不开“绿草茵茵”的基础性人才。他表示,“上海共青团始终关注和扶持创新创业人才,利用各类社会资源的汇聚,不仅实现了‘精准滴灌’,更让许多有创新创业梦想的年轻人获得了‘阳光普照’。”

上海共青团希望,每个走在创业道路上的青年人,都不仅是普通的创业者,而且是拥有“奋斗、担当、包容和分享”精神的创业家,并用他们的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国梦源源不断地注入青春动力。未来,这群年轻的创业者将成为推动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而共青团也将陪伴他们一起成长。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