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4月2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上海社科院发布电影产业报告

中国电影产业正进行结构性优化

青年报记者 陈宏

在上海文创五十条中,电影是分量极重的板块,上海提出了“建设全球影视创制中心”的目标。昨天,上海社会科学院发布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书,其中,《上海电影产业发展报告(2018)》聚焦了2017年度中国电影产业和上海电影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突出现象。

青年报记者 陈宏

中国电影呈现发展新格局

记者了解到,该报告全书由总报告和四个内容板块组成。总报告邀请学界著名专家和中青年学者,整体性地讨论中国和上海电影产业年度发展态势,侧重分析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探索;产业动态板块,主要在产业链意义上对2017中国影视基地展开研究,并对2017年度上海电影集团产业发展与上海电影制片与创作展开分析;产业热点板块,首先在中国电影理论批评与中国电影产业法规两个维度展开研究,并分别讨论了“主旋律”电影与以哔哩哔哩网站为代表的电影产业中的青年亚文化现象;年度电影板块,整体性地讨论了2017国产类型电影,并就华语古装玄幻影片、当下中国犯罪影片展开分析,最后借助大数据分析主旋律电影;聚焦上海板块,围绕迎来20周年回顾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分别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电影文化交流合作机制、电影节的电影交易功能、电影节的品牌建立与影响力等维度展开研究。

报告指出,2017年中国电影产业热点频现,电影票房不断打破纪录,中国电影产业正在进行着一场逐步深入的结构性优化。总体上,中国电影呈现出“大市场、正能量、新格局”的发展态势,也体现出了中国电影的文化自信、文化势能。

而就2017年度上海电影而言,上海市场全年票房达到35.02亿元,上海共生产电影82部,41部进入院线上映,累计票房约49.6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了20.6%和10.2%。《我是医生》《村戏》《大耳朵图图之美食狂想曲》《老兽》等13部上海出品影片,获得24个中外电影奖项。

市场定位还需进一步细化

此外,2017年还出现了多部聚焦于上海本土空间的影片,如《捍卫者》《我只认识你》《上海王》《我是医生》《归去》等,丰富了上海的表现空间,提升了上海影像的时代感和文化影响力。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还出现了电影市场稀缺的儿童电影《老师也疯狂》,以及多部受欢迎的网络大电影,都是上海电影不容忽视的傲人成绩。

全球化发展大潮中,上海电影以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多方面的产业优势,一直走在全国行业前列。上海电影产业的发展对于上海打造国际文化大都市、实现文化产业升级、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国际文化影响力都有重要意义。上海电影取得的成绩得益于中国电影产业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上海市政府对于本土影视产业的大力扶持。2015年设立的“促进上海电影发展专项资金”,有力促进了上海的电影创作和电影产业的繁荣发展,2016年,该专项资金就确立了121个项目,催生了一大批优秀的电影作品,2017年末上海市委、市政府又推出《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多方面极大扶持、推动上海电影发展。

不过,报告也冷静地指出,影片质量方面需要有更多具有高行业水准与艺术水准、体现中国文化自信、反映当下中国现实、富有民族文化内涵和形式的精品影片。就市场定位而言,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内容分层,吸引更多不同类别的观众走进影院。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