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4月1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在“诗文亭”共赴诗文之约 诗词文化普及“永不落幕”

青年报记者 郦亮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本报讯 这几年,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力度的增加,中华诗词文化在市民中影响力越来越多。读诗、写诗、品诗蔚然成风。然而如何让这种推广具有长久性和可持续性,而不是通过一两堂课,一两个大赛就结束,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而昨天启动的2018年上海市民文化节的中华诗词文赋大赛,为这个问题提供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最近诗词文赋大热,尤其是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和东方卫视“诗书中华”这几档诗词类电视节目的热播,在市民中掀起了一阵诗词旋风。据青年报记者观察,现在民间各种诗社很盛,读诗写诗蔚然成风。尤其是一些社会底层的青年人,看到外卖小哥也能获得中国诗词大会冠军而受到英雄般的推崇,他们中有不少人跃跃欲试,这种热情也让人欣喜。现在,人们已不用怀疑一度走远的诗词传统的回归。

但是随着几档电视节目的告一段落,如何让中华诗词文化弘扬和普及变得可持续,这也就摆在了人们的面前。在文化传播日渐多元的情况下,要真正让诗词文化永驻,这显然不是一两个电视节目就能够完成的。而昨天在嘉定区图书馆开幕的2018年上海市民文化节的中华诗词文赋大赛试图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一个全民参与度和参与时间的问题。青年报记者注意到由嘉定区人民政府、上海市语言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办,嘉定区文广局、上海市群艺馆等单位承办的此次大赛,充分地显示了全民参与性。如果说,“中国诗词大会”这些节目的选手,还是通过推荐、选拔产生的,那么此次中华诗词文赋大赛则完全是“零门槛”,所有的市民只要登录“市民文化云”、市民文化节官网等进行网络答题,就可以参与其中(题目会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上线)。

在实现了“零门槛”之后,市民文化节的中华诗词文赋大赛也就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全民赛事,任何市民,不管是诗词专家,还是诗词爱好者,不管是长者,还是小孩子,都可以参与其中。同时今年的中华诗词文赋大赛要持续数月之久,这确保了诗词文化普及的广度和深度。事实上,这几年,市民文化节连续举办经典诵读大赛、中华语言文字大赛、中华古诗词大赛,每次大赛都是瞄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类别,如果将这些大赛串联起来,那就是整个传统诗词文化,也确保了诗词文化普及的完整性。

但是再漫长的赛事也有终结之时,要让推广中国传统诗词文化“永不落幕”,还必须要有其他办法。这时,“诗文亭”便成为了一个长久之计。昨天,伴随着中华诗词文赋大赛的启动,“诗文亭”在上海市群艺馆和嘉定区图书馆同时亮相。青年报记者注意到,这种“诗文亭”外貌像一个电话亭,里面却是别有洞天——亭里有百余首经典诗词文赋供市民欣赏,并可进行“卡拉OK”朗读,这些诗词文赋是主办方邀请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过传忠老师推荐并把关,市民可通过“卡拉OK”方式的配乐朗读录制音频,通过微信分享到朋友圈与更多人共同分享经典诗词文赋之美。

这些“诗文亭”坐落在公共文化场所里,每一天都可以与读者见面,几乎是全天候地服务于读者,让读者感受诗词之美,这其实也就实现了诗词文化普及的“永不落幕”。嘉定区图书馆副馆长黄莺告诉记者,传统文化的普及,形式和载体很重要。有什么样的形式和载体,就有什么样的传播效果。“这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词文赋的美,而不一定是要参加到严苛的竞赛当中。”据了解,首批“诗文亭”在嘉定图书馆、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启用后,另有四个“诗文亭”将在全市巡游,在富有特色的文化场馆与观众见面。

除了“诗文亭”,为了实现诗词推广的可持续性,组织者激励发起网络24小时运作的优势,注重网络诗词鉴赏栏目的打造。“每日诗品”就是市民文化节打造的一档线上诗词赏析栏目。自去年上线后,通过文化上海云微信和APP同步推出线上“每日诗品”174期,通过诗词填字游戏带领市民“破解古诗密码”,传统文化“讲诗团”名师发表各位导师的独到见解,为市民讲解寻常诗词的精妙之处,与当代生活的关联。线上浏览超过200万次,已成为市民文化节通过新媒体新式传播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品牌栏目。而2018年新的“每日诗品”昨天也已上线。据悉,主办方考虑结合大赛在今年的每日诗品中增添经典文赋内容。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