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公益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3月2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大家谈 公益咖啡馆纷纷倒闭成“众愁”

日前,鸿志咖啡馆宣布正式进入闭店倒计时,将于5月20日关闭,这是国内首家公益咖啡馆。众多网友表达了对鸿芷文化的遗憾与祝福。青年报记者联系到鸿芷文化创始人霍伟亚,了解运营情况以及闭店原因。

本期公益大家谈,邀请三位嘉宾展开探讨。作为承载公益理念的公共空间,公益咖啡馆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如何更好地生存?有嘉宾表示,即使这一实体化的空间关闭,大众也不必唱衰,团队未来还能以社群等新的形式存在,推广公益理念。

■B08

日前,鸿志咖啡馆宣布正式进入闭店倒计时,将于5月20日关闭,这是国内首家公益咖啡馆。众多网友表达了对鸿芷文化的遗憾与祝福。青年报记者联系到鸿芷文化创始人霍伟亚,了解运营情况以及闭店原因。

本期公益大家谈,邀请三位嘉宾展开探讨。作为承载公益理念的公共空间,公益咖啡馆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如何更好地生存?有嘉宾表示,即使这一实体化的空间关闭,大众也不必唱衰,团队未来还能以社群等新的形式存在,推广公益理念。

青年报记者 陆安怡

鸿芷咖啡馆宣布闭馆 网友盼望持续经营

“我们曾想把咖啡馆做10年,不承想,5周年之际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日前,鸿芷咖啡馆创始人霍伟亚和张小柔发布了闭店通知,该店将于5月20日关闭。

“不要啊!众筹好不好?”网友们对鸿芷咖啡馆的闭店非常不舍,甚至希望它能持续运营。

这是一座公益咖啡馆,霍伟亚将它定义为公益主题的咖啡馆。这里售卖的是公平贸易咖啡,咖啡收入的10%将捐赠给公益组织。同时馆内摆放着有关公益的书籍,展示着环保组织标志,店员还会根据天空颜色调制特饮“今日PM2.5”,以提倡环保理念。

公益文化与理念融入在空间的各个细节中。霍伟亚和张小柔创立鸿芷咖啡馆的初衷正是希望通过公共空间突破行业小圈子,扩大影响范围。办过纸质杂志的霍伟亚表示,公共空间也是一种媒介,具有立体化、感受式的氛围,人们无需阅读文字,传播效率可能更高。而且这不限于小圈子内的交流,影响范围更广、更多元。于是他们建立了鸿芷咖啡馆,希望它能连结公益圈和社会公众。

行业变化太快 积极运营仍无法覆盖成本

申请资助、售卖文创、开网店……鸿芷咖啡馆在运营方面从没有放弃,一直在积极造血,甚至试图以纯市场的方式运作。

开张前,他们就向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申请了项目资助。2013年,鸿芷的收入主要包括饮品和场地两方面,同时也售卖公益领域的文创产品。

由于他们刚开始时受公益资助,同时也获得经营收入,收支基本能够持平。此后,他们收入中的营业占比逐渐提升,而公益资助呈降低趋势,却不再积极拓展,而想用纯市场的方式运营。

实现自负盈亏的想法在现实变化中越发难以实现。2014年鸿芷咖啡馆搬到银河SOHO后,一年房租是40多万元。为了创收,他们上线“鸿选益品”电商服务,销售公益相关产品;打造鸿人会馆,为公益人提供住宿等。霍伟亚说,网店和住宿是基于咖啡馆打造的业务,但仍然无法弥补业务线波动。

据霍伟亚透露,“社会和行业都在发生变化,受到相关法律政策影响,公益团体的活跃度下降,间接影响了这里的营业额。”另外,2016年中,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第三期资助结束。因为经营收入无法平衡成本,所以他们选择闭店。

5年间,鸿芷咖啡馆承办了1000多场线下活动,将环保、教育、扶贫、救灾等公益话题,带给到场的10万余受众,影响了许多非公益行业的人。

“生生死死轮回往复,似乎是文化空间的宿命,若现实中一时找不到生存的缝隙,关闭或许是最好的选择。”霍伟亚和张小柔说。闭店后,鸿芷文化机构将保留,继续在公益行业和社会公众的连结地带探索和创新。

沪上公益咖啡馆 面临经营压力与新生

在连锁咖啡店遍地开花的今天,单体的商业咖啡馆都面临着巨大经营压力,更不用说附带理想色彩的公益咖啡馆了。其实上海也先后出现过几家公益咖啡馆,有的甚至口碑不错,在美食点评类APP上获得了不少好评,但持续经营多年的却很是少见。

沪上小有名气的公益咖啡馆包括关注残障人士就业的巴黎咖啡、捐助大凉山贫困儿童的“Penggo”咖啡馆,以及运用静默咖啡师、公平贸易咖啡的轻时光咖啡馆。

如今,位于公益新天地的巴黎咖啡早已关闭。而“Penggo”咖啡馆则由于场地拆迁,难以找到平价场地;再加上金融危机时合伙人撤资,咖啡行业竞争激烈等原因没有再度开张。不过暖心咖啡团队并没有随着咖啡馆的关闭而解散,他们还在持续开展公益活动,包括助学支教、看望残障人士等。

位于“724星球”社创空间的轻时光咖啡馆使用的是公益咖啡豆,并且聘用残障人士担任静默咖啡师,在馆内办公益活动等等。馆长Wing表示,当下正在梳理商业模式,打算开发外卖服务,增加营收,努力达到收支平衡。

与此同时,上海还出现了几家带有公益性质的咖啡吧。例如本月新开的益路有阳光咖啡店是浦东新区党建服务中心运营的,而梅陇镇的慈善超市也加入了咖啡吧的元素,作为交流空间。

大家谈

●Wing 轻时光咖啡馆馆长

●Grace 暖心咖啡团队发起人之一、“Penggo”咖啡馆负责人

●何筱琳 浦东新区慈爱公益服务社社长

Q1、您觉得公益咖啡馆有什么功能和意义?

作为空间载体链接公益与公众 体现公益意义

Wing:除了咖啡馆本身供应咖啡的功能,我觉得它还是一个空间和精神的连接点,能够宣传公益理念。每个公益咖啡馆的背景和触及领域都有所不同,这使得每个公益咖啡馆呈现出的作用不尽相同。例如我们使用公益咖啡豆,将咖啡的部分收益回馈给公益组织和咖农,并且聘用静默咖啡师,提倡公平就业。而鸿芷在公平贸易和环保方面较为突出。大家都有选择性地呈现公益方面的意义,通过行动传达对该领域的支持。

Grace:以“Penggo”为例,我开咖啡店后,作为创业者,想回馈社会,帮助四川大凉山的孩子,让他们有衣服穿、有饭吃、有学上。用这种方式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那么经营咖啡馆就是一种造血的方式。2015年6月,我们就开始做策划书和宣传品,准备资助大凉山的贫困学生。2015年7月前往大凉山当地献爱心。在此期间,我们不仅在咖啡馆举办义卖活动募集善款,而为了筹集足够的资金,还把店里的盈利作为善款,捐助给贫困儿童。

何筱琳:公益咖啡馆是用一种大家能够接受的方式和载体,作为空间承接公益意义。而且它提供了人们聚会的场地,不同于工作式的公共空间,咖啡馆带有休闲性,在这里办沙龙,探讨某社会话题时可能会更轻松。而且他们能够在馆内展示公益理念,为公益提供了与大众产生联系的方式。

Q2、对于鸿芷等公益咖啡馆的闭馆,您如何看待?

抱有遗憾 期待公益团队走出新形态

Wing:感到遗憾和可惜。本身经营咖啡馆的风险就很大,如果缺少成熟商业模式很难生存,再加上公益元素,馆方需要做些额外付出。虽然鸿芷曾有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但要有闭环的商业模式才能支持运作。

Grace:最近咖啡馆开张和歇业都挺多的。例如,之前我注意到一家公益咖啡馆,已经拿到了政府的场地扶持,可现在再去时已经关门了。维持公益行动很难,因为社会上最基本的是衣食住行,只有吃饱了才能做其他事情。公益咖啡馆除非创始人自身实力雄厚,或者有企业家抱着回馈社会的想法投资成立,否则很难持续。

何筱琳:其实我不是很沮丧,虽然对行业来说,少了一个公益地标。但不能简单地因为某个地方关了,就觉得整个领域不行。因为除了通过普通门店集结,公益组织还可以通过社群凝结力量。实体空间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发生改变,假如大家感兴趣,这个团队可能会以新的形式出来,也许他们会创造新的鸿芷文化。

Q3、请您分享下对公益咖啡馆的看法,如何能更好地生存?

找准自身定位 需要政府和企业支持

Wing:公益咖啡馆首先是个咖啡馆,必然要面临白热化竞争。能在竞争中存活,对于很多咖啡馆来说,已经是一种成功。运营方要同时做好生存和循环。循环指坚持公益理念,例如我们办公益活动、运用公益咖啡豆、聘用静默咖啡师,这些是做公益循环,需要比普通咖啡馆付出更多代价。

Grace:人很关键,有想法后,只要项目好,就可以找企业或政府洽谈,申请资助。公益咖啡馆要靠一些企业维持最基本的水电煤等开销,尤其房租是最大的问题。最好政府能够给予场地支持,运营方还要和供应商谈,获得低价,而且要保证质量,这些都需要人来组织开展。获得扶持后,公益咖啡馆可以作为青年社区,让青年人一起沟通创意。

何筱琳:经营公益咖啡馆,要看重点是公益还是咖啡馆。如果公益作为咖啡馆的定语,就要以公益为主,那做咖啡馆是一种拉近公众的方式。每家咖啡馆体现公益元素的侧重点不一样,有些偏重公益的咖啡馆运营需要政府扶持,承载大额的房租开支。政府和企业也可以购买空间承载的服务。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