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3月1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2018年上海电视剧生产“提质减量”

为观众提供不掺水的“干货剧”

青年报记者 陈宏

    像《人民的名义》这样的现实题材电视剧逐渐成为市场主流。

2017年,你看过哪些爆款电视剧?哪些是看过就忘,哪些是印象深刻?是否觉得它们过于套路?昨天,2018上海电视剧制播年会在沪举行,国内电视剧行业专家们聚集,畅谈去年的得失,也预测新一年的风向。

青年报记者 陈宏

缩量提质已成为行业主流

在昨天的年会上记者获悉,2018年SMG影视剧中心(卫视+地面)首播剧采购总量约为3600集,其中东方卫视黄金档剧目约650集。这个数据折射出整个行业状况,而上海电视的状况,也是中国电视剧产业的缩影。

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客户总监龙长缨也根据2017年的电视剧收视情况对过去一年的电视剧市场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分析中她说,虽然现在每年上市新剧的数量正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但缩量提质已成为行业主流。

此外,当前,电视剧依然是电视台主流节目中最重要的组成内容,2017年,电视剧占电视台节目播出内容的26.7%,收视比重更高达30.9%。更重要的是,从2017年开始,现实题材在电视剧市场上强势回归,包括《人民的名义》、《欢乐颂2》、《我的前半生》等在内的热剧都带动观众对此类作品的追捧。“分析不同年龄段观众对电视剧的选择,我们发现,从‘50后’到‘80后’等年龄层的观众,大热剧是广受欢迎的,他们选择的特色是持同的,重叠率相对比较高。”她说。

就上海本土的电视剧制作来说,成绩也很傲人。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副局长王玮透露,2017年年内上海电视剧一直在“提质减量”,在创作数量放缓的基础上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全年共收到电视剧备案申请360部,通过总局备案立项的沪产剧共163部6055集,位列全国第二。全年取得发行许可证的沪产剧共40部1758集,产量全国第三。2017年,沪产剧也实现了良好的播出情况,12部沪产电视剧在一线卫视晚间黄金档播出,占总量的21%。从收视情况来看,沪产剧在晚间黄金档日播剧和次黄档周播剧方面均表现突出。”

急功近利的现象仍然存在

然而,即使中国电视剧的品质虽然有了整体上的提升,但遗憾也有不少。剧名、集数越来越长、剧本孵化时长却越来越短。盲目跟风海外拍摄、悬浮动作剧泛滥、过度消费女性成长题材等电视剧“套路”也是屡见不鲜。东方卫视中心总监王磊卿昨天的发言,成了刷爆不少电视人朋友圈的内容。

他举例说,短短一年间,我们的电视剧片名,已经从两个字的名词,进化成各种三个字的“者”字满天下,又进化到动宾词组的各种“来了”,再进化到加逗号的复句,可能是还嫌不够长,又继续进化到了带转折关系的长句子。吆喝词太长了,会不会模糊了真正的戏核?“我在这里呼吁,我们的电视剧把片名缩一缩,把卖点藏一藏,给自己多一点自信,给观众多一点记忆便利!”

此外,为了应对制作成本整体上涨,制作方追逐高盈利,剧情副线盖过主线,剧集像兰州拉面一样越抻越长,使得电视剧“龙头烂尾水蛇腰”。过长的剧集导致电视剧注水事件频发,损伤了电视剧的艺术魅力,影响了电视剧的可看性,导致观众失望,舆情非议。“观众需要50集以下不掺水的干货剧,市场需要30集左右全新快节奏的创新剧。”他呼吁,电视剧必须瘦身。

与“变长”相对应的,却是电视剧孵化时间变短。“国内IP剧五六十集的剧本常常在5个月里速成,相较之下,一般的美剧12集剧本却需要耗时6个月左右。如此压缩时间之下,剧本早就变成了脱水的压缩饼干,只见套路,不见灵感,更难有文化底蕴。”他说,该背锅的,是对大IP粗放式经营,应该警惕的,是商业剧的急功近利。

这些都体现了电视剧行业仍然存在的急功近利现象。就具体内容来说,不少观众也吐槽,如今的电视剧,套路太多:比如谈判都去华尔街,恋爱都去巴黎秀;比如打枪都去唐人街,开炮都去索马里;比如大女主满街走,帝王嫔妃多如狗。

“随着《战狼》和《红海行动》等现代爱国主义枪战电影的爆棚,一大批电视头部资源闻声而动,大有席卷潮流之势,但套路也跟着来了。”他说,“要小心,新一波动作悬浮剧挟海外英雄之名而泛滥,要警惕曾经的抗日神剧老套路‘借尸还魂’成为当代动作神剧!”

中国文化有很多内容可供开挖

2018年,中国电视剧该拍什么?哪些才是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都满足?王磊卿分析了2017年成功的古装剧如《那年花开月正圆》、现代剧《我的前半生》、《鸡毛飞上天》等大热剧的成功原因,他认为,有内容深度,有文化内涵,有传统价值观的,才是真正经得住考验的。而新的一年,还有很多内容可供开挖。

“像历史剧,除了帝王将相、后妃佳人的权谋文化和后宫文化,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还有书香文化、商旅文化、海洋文化、农耕文化、游牧文化都可以挖掘、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仁爱思想、仁义礼智信,这些优秀的品格是人类社会所共同追求的,它们应该成为中国电视剧海外输出、寻找世界观众认同的一种思想内涵。”他说。

而对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他也有理性的认识,他说“现实主义剧不等同于当下题材剧”:“新时代的现实主义剧应当着重表现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现实生活的真实感为经纬度,刻画万花筒人生、社会风情画卷。 一些貌似发在在当下,但与当下中国人的生活、生存和情感毫无关联的悬浮都市剧,并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电视剧。另外,即使在古装剧、年代剧中,我们也应当秉承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以写实的手法来还原历史氛围历史质感。”

哪些类型剧,会成为新的一年的爆款呢?“新军旅剧、科幻剧、文物保护剧,都可能开创新时代,”他说。他举了科幻剧的例子,随着中国科技的突飞猛进,受众的科学探索兴趣日益高涨,“未来”成为富有强大收视吸引力和商业开发价值的影视元素。“中国科幻剧的时代也许即将到来。”他说,“品质科幻剧不仅仅是偶像科幻剧,科幻不能仅仅成为外星霸道总裁的点缀元素;不仅仅是特异功能剧,不能仅拥有灵异等伪科学外衣;不仅仅是劣质特效剧,单有CG还远远不够。品质科幻剧需要以科幻思维建立符合电视剧戏剧规律的、富有创新想象力的科幻世界观;需要在欧美科幻世界之外,创造具有中国文化烙印的科幻影像体系;需要在CG技术以外,全面发展高精度模型、微缩摄影、特效道具、特效化妆等一系列特效工业化流程体系。”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