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下一版   

 

2018年03月1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全国政协委员寄语青年:勇于投身改革浪潮,做新时代践行者

40年前,一场改变当代中国命运的伟大变革徐徐拉开帷幕。40年后,改革再出发,青春又将何以安放?

在这次全国两会上,不少在沪全国政协委员都自叹是改革开放40年的受益者,在改革再出发的当下,委员们觉得青年要有创新的内驱力,不怕输的精神,为目标努力的干劲,青年也该有“看好自己”的自信。

本报北京专电 青年报特派记者 周胜洁 摄影报道

吴凡: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卫生和计生委副主任

青年在改革实践中要“不怕输”

“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我觉得我们这一代是幸运的,是时代的受益者。”吴凡委员一直这么认为。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吴凡通过高考走进了医学院,那时高校里学习氛围浓厚,所有青年都抱着“努力读书、尽力报国”的决心,拼命读书、热爱学习,在这样的氛围下,吴凡深受影响,用学习来充实自己。

等踏入工作岗位后,吴凡就一直在公共卫生领域耕耘,从作为医学生起,她就参与了一系列公共卫生领域的大事件。如1988年上海甲肝大暴发,一个月病倒了30万人,作为医学院高年级的学生,吴凡参与了救治。亲历改革开放后的种种变化,让吴凡觉得整个社会的精气神都越来越积极向上,国家、城市发展前景光明,事业、个人发展前景良好,整个社会的精气神会带动个人往前走,让人觉得特别有奔头。“能赶上这样一个时代,有那么多机会,我十分感激。”

如今当中国迈入一个新时代,在改革再出发的当下,吴凡觉得身处上海的青年,应该思考可有哪些作为,“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青年如何把自己变成一个有准备的人,是否时刻准备好去抓住机会,值得思考。”

她认为,青年有创新的理念,也更具备活力,青年也不应该怕输,年轻输得起,在输的过程中方能学到更多东西,为赢打下坚实基础。“面对改革再出发的当下,青年不应该总是在刷手机中度过自己的青春时光,一转眼发现已人到中年。青年应该去实践,去经历,去投身到改革浪潮中,将创新的思维和理念付诸实践,在过程中成就了自己,也在过程中贡献了社会,这才是最重要的。”

丁佐宏: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月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

“没有什么不可创造只有你不努力”

丁佐宏委员觉得自己是对改革开放40年感受最深的一群人之一。身为穷人家的孩子,丁佐宏曾是一名一无所有的“草根”木匠,从一套木工用具起家,丁佐宏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加上自身的努力,成就了如今的大集团,也让他多了“全国政协委员”这一身份。

他还记得,改革开放之初,很多人选择“往外走”,认为国外遍地黄金,到处都是机会,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国内打拼自己的事业,身在其中,丁佐宏觉得自己就是一名见证者、参与者,更是一名得益者,“我经历了中国从物资匮乏到如今的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看到了广大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有了真正的获得感。我个人经历,就是改革开放带来巨大变化的一个小小缩影,在改革再出发的当下,也应该更好地服务国家、社会和广大消费者。”

如今进入新时代,在改革再出发的浪潮中,科技、创新也成为了社会进步的推动力。丁佐宏认为,这其中青年的力量尤为关键,青年一定是中坚力量。

他也寄语当代的青年,新时代更应该看到青年的努力,“没有什么不可能,只可能是你没想到;没有什么不可创造的,只有你没有去真正努力;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去继续拼搏的,因为在新时代,有很多机会。所以我相信,年轻人只要踏实勤勉,实干敬业,那么一定会实现‘美好的生活’。”

王美华: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青年不做时代旁观者要做践行者

1990年,王美华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就进入了上海建工。这一年,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由此奏响了中国新一轮开发开放的号角,浦东不仅成为了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更是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在近三十年的工作中,王美华参与了众多见证国家和城市发展的“伟大工程”的建设,如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一期、二期建设,上海光源、上海磁悬浮列车、上海虹桥交通枢纽中心、上海东方体育中心、2010年上海世博会建设等,她参与技术策划,科技攻关,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创新提出了多项施工方法以及施工工艺。

在近几年参与的迪士尼项目、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项目时,王美华和同伴们在技术攻关时,还引入了绿色建造技术、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等新技术。

王美华觉得,自己是上海发展中的一名普通建设者,更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如今走在上海的街头,每每看到这些“超级工程”时,她都觉得自己赶上了好时代,她为城市建设作了力所能及的贡献,内心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如今进入了新时代,又一轮改革吹响了号角,青年一代应该彰显自己的力量。在王美华看来,她所在的建筑行业是需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这也正是如今的青年投身“改革再出发”中所需要的精神,同样青年最不缺的是创新,这也是时代最需要的精神,“我觉得青年应该在不断学习实践中丰富自己的经验,将创新精神融入每个岗位中。青年不是时代的旁观者,应该是践行者,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岗位,都能为新时代作出自己的贡献。”

黄绮: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妇联副主席(挂职) 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改革再出发 青年应该看好自己

在黄绮委员看来,改革的内涵包含了开放,改革再出发,社会发展进步中一股重要的力量便是青年。

作为上外法学院的副教授,黄绮觉得当代大学生的自主创新力很强,创新是前进原动力,而青年学生无论在知识架构、素质方面还是思维方法上,都有很好的条件胜任新时代的新责任。

黄绮眼中的大学生,也不像一些人认为的只活在自己的想法中,其实他们对国家大事很关心。她提到,法学院的学生有个自主管理的微信公众号“法意视线”,早在3月4日,他们已经发布了“两会,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的文章链接。“学生还邀请我讲一讲参与全国两会的体会,这充分体现了大学生有很高的积极性去关心和参与国家大事。”

说起自己的经历,黄绮也觉得自己是改革开放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在恢复高考的第四年,黄绮考入了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系,有书读,专业明确。毕业时普法开始,她被分配进入其他高校成为了法学老师,在站在理论教学讲台上的同时,她也开始了法律的实践,成为了一名律师。

工作30多年,黄绮经历了法律从恢复到建设、完善的过程,从无序到有序,她觉得自己是一名见证者,也是实践者。

经历过青年时代,黄绮深知改革浪潮对于青年的需求。未来“再出发”,更多属于青年,青年也应该以朝气、活力、创新力参与到改革浪潮中。“青年人的能力、思维、精力都有优势,缺少的就是经验,但经验可以在做事过程中慢慢积累,改革再出发,青年也应该看好自己,需要有这份自信。”

■A05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