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亮点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3月1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参与社区微改造 用创意打造居民“会客厅”

青年报记者 陆安怡

    大学生设计团队的加入使得社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本版受访者供图

    小区一景。

在刚刚过去的植树节活动期间,彭浦新村街道艺康苑居委会在中心绿地举办了节日亲子活动。这块为居民们提供休闲娱乐活动的热门场所正是“社区微更新”的作品,大学生设计团队的加入使得社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青年报记者采访发现,在沪上,不少高校团队正在加入社区参与社区规划、社区微改造,从空间建设的角度让艺术介入生活与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用青年力量满足居民的多元化需求,解决社区公共服务问题。

青年报记者 陆安怡

空间有限、设备陈旧

无法满足居民需求

有专家表示,现有社区空间建设较为普遍地存在人气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建设过程中缺少居民参与;另一方面,建成后缺少对空间的高效利用,也难以形成通过空间建设促进社区居民互动并增强社区凝聚力的作用。

同时,居民又对社区存在着多元化需求,这造成了社区公共服务不充分的现象。例如,徐家汇街道南丹小区存在“三高两底”的问题:人口密度高、房屋密度高、平均年龄高;人均住房面积低、收入低。这里人口多,需求也多。而“南丹邻里汇”的场地原本是街道文化分中心兼图书馆,虽然有些人气,但是空间布局老旧,光照条件一般,设备也较为单一,所以街道考虑将场地进行规划改造,纳入徐汇区的政府实事工程,升级为“南丹邻里汇”。

而在彭浦新村街道艺康苑小区,居民组织了多支文娱团队,且都喜欢到中心绿地活动。但由于空间有限,他们只能挤在一处,于是大家就希望改造绿地,以便于开展活动。

而且,原本这块绿地的排水系统不完善,区域划分也不到位,艺康苑居委打算在社区规划中对硬件进行完善,同时适当引导居民爱护环境。彭浦新村街道艺康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颐介绍说,小区是上海市第一批绿色园林小区,绿化面积较大。可少部分居民存在毁绿、私自种菜的现象,“我们希望改造后,开辟出一片认植区,让居民可以在这里认养和种植。”

设计师多番开会研讨

收集居民问卷、征询意见

在艺康苑项目中,经过几轮意见征询,后经有关部门审批,最终同济大学景观设计师刘悦来团队方案被采纳。他们充分考虑到了各年龄段居民的活动需求,对绿地进行了明确的功能划分,分成老年活动区、休憩区、儿童活动区等。而且还开辟了宠物区,可解决萌狗排泄物处理问题。同时引入“蚯蚓塔”,即利用PVC管养殖蚯蚓,定期投喂厨余垃圾,化厨余为肥沃的土壤,并用涂鸦装饰PVC壁。

为了推进方案,设计师团队还和居民共同开了多次会议,广泛交流意见。

无独有偶,徐家汇街道也为“南丹邻里汇”邀请了高校专业团队,由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姚栋教授的团队负责设计规划。

在规划之前,设计团队就向居民发放了100份问卷以整合居民意见,通过社区空间建设实现小区居民的互动互联、自治共建。从设计方案开始,他们就把发动各年龄层次的居民作为重要任务,在设计过程中,全程与居民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

记者了解到,现在居民可以在“南丹邻里汇”B楼的社区茶坊免费喝茶,这就是收集到的居民建议之一。居民的自治与共治离不开基层组织。姚栋体会到,其中最重要的沟通渠道就是居委会,没有他们的沟通与黏合,就做不到让这么多居民都来使用公共空间。

此外,姚栋教授的团队还以居民的社交需求为重,设计了活动室、微剧场、健身房等场所。

“我们要处理的就是有难点、有争议、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社区参与的价值就是要解决难点。”姚栋说:“我们改造了很多不理想的,存在扰民问题的空间,同时腾出了更多空间,丰富居民生活。例如通过改造与规范舞蹈爱好者的用地,减少他们的扰民程度。做最小的干预,实现居民最大的参与。希望空间能为更多社区居民所用。”

姚栋团队还用纪录片的方式拍摄下了建造的全过程。他说,想为社区居民留下些与众不同的体验,让市民对这项改造有一种真实的获得感。

建成后面貌一新、人气高涨

小区环境大幅改善

“绿地更新后面貌一新。”很多居民对中心绿地改造后的效果非常满意。而且居民与居民之间还会相互监督,“狗友”也会及时清理动物粪便,有利于小区环境的改善。

在“南丹邻里汇”,不仅有社会组织来开展活动,还有居民自发组织的活动。徐家汇街道社区服务办公室主任李鸣说:“我们主要是搭建平台,让居民过来办活动。”

在“南丹邻里汇”一共有A楼和B楼两幢房子,其中A楼的一层有微剧场、健身房、多功能厅、大厅,像居民家里自己的客厅一样,交流会客都在这里;二楼有宝宝乐、中医保健、亲子活动玻璃房、社区书房;三楼有长者招呼之家和日间照料中心。每个空间开展的活动都各不相同。

居民觉得非常满意,不少老人家在家吃好早饭就来“南丹邻里汇”了,这里提供热水、空调和无线网络,还有编织、拳操等内容丰富的活动。南丹居委会王书记说:“这里平时人气很旺,一天进出超过100人次。”

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扩充青年志愿者队伍

艺康苑的绿地改造虽然仅更新了一块公共绿地,却为小区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张颐表示,艺康苑小区比较特殊,跨了静安和宝山两个区,如果涉及到大规模改造,因为两个区的政策不同,业主动用维修基金要通过业主大会的征询和表决,分别住在两个区的业主对于改造的看法会有所不同。而有了政府对小区空间改造的支持,绿地虽然在静安地界内,但得益的是全体小区居民,所以大家都没有异议。并且通过改进,还让很多居民投入到小区环境面貌的改善中,例如做志愿者、建立团队等,做到资源共享。

与此同时,小区借助微景观改造契机,探索绿色社区自治模式。小区71号楼组建了“特色绿化楼组”,楼道里有爱好园艺的高手,更有一群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志愿者,该楼将率先进行楼面垂直绿化、楼道绿植安放的示范。小区的志愿者护绿队原本以老年人居多,“微更新”后,队伍也扩大了,加入了团员青年、年轻党员、学生等等。

张颐表示,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的尝试,不仅吸引了青年人担任社区自治平台的负责人,也使居民对居委会的认知得到了转变,这也是最大的收获。而且平时还有其他街道来小区参观取经,探讨如何通过微景观改造与社区自治改造相结合。“其实居民的参与度很高,他们也想参与社区事务,只是缺少抓手和落脚点。”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