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城事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3月1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宠宠熊”创始人“失联” 沪上多门店歇业引发会员担忧 专家指出

监管预付卡首先要填上立法空白

青年报记者 钟雷

    人去楼空的宠宠熊门店。青年报记者 常鑫 摄

2月28日夜间,宠物美容品牌“宠宠熊”的创始人徐飞飞的一纸停业通告在宠物美容圈引发震动。短短一周内,上海多家宠宠熊门店先后歇业,数百名会员卡内的充值余额或“打水漂”。纵观近两年,新兴行业预付卡发售的不规范性使得企业跑路频频发生,法律界人士指出,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仍是立法工作的与时俱进,如何让预付卡的监管无死角是管理部门亟待思考的问题。  

青年报记者 钟雷

门店人去楼空 消费者集体维权

近日,市民梅小姐向青年报反映,其于2015年9月在位于浦东新区张杨路1528弄33号的宠宠熊源深店办理了会员卡,之后分三次充值了总计近5500元。“当时是看中它全国连锁,是知名品牌,而且有车接送狗狗,比较方便。充值是因为有折扣,打算一直来消费。”

梅小姐称,此前和该店店长均通过微信群沟通,但3月1日凌晨0时53分,在没有任何预告的情况下,她突然被店长移出微信群,店方也就此失联。1日上午,她从朋友转发的公告中得知宠宠熊“倒闭”的消息,她随即前往源深店,却发现门店已人去楼空,而她在店内充值的余额还有1400余元。

和梅小姐有类似遭遇的消费者还有不少。根据梅小姐向记者出示的一份统计文档显示,共有近250名消费者因卡内仍有余额自发进行登记,每位消费者账户余额从几十元到数千元不等,涉及总金额达50余万元。部分消费者自费组建维权微信群,而包括梅小姐在内的个别消费者则选择到属地派出所报案。

员工被欠薪 加盟商直言被坑

根据宠宠熊官方APP显示,宠宠熊在上海地区共有16家门店。记者走访获悉,包括源深店、江浦店、碧云店在内的部分直营门店已经停业,而花木店、大华店、大宁店等门店则仍在营业。

3月6日,记者前往宠宠熊大华店。该店长表示,公司创始人徐飞飞在发了封致歉信后便处于失联状态,“我们店15万的加盟费才开了两个月,也被坑了。”对方称,由于会员在门店内充值的金额都会统一转账至公司账户,再根据营业额隔天打到各门店的账户上,所以公司突然倒闭,加盟商也是受害者。“在我这里办卡充值的客户可以继续消费,但其他门店的客人我们负担不了了。”

宠宠熊大宁店的做法与大华店类似。店长倪先生告诉记者,目前门店仅供本店会员消费,对于其他连锁店的会员,他表示无力负担。而大宁店此前的负责人顾先生则表示,其2016年3月投资数十万元以联营模式参与门店运营,去年年初发觉宠宠熊出现资金问题后,提出撤资并得到公司同意,但至今仍有45万元还款未到账。“老徐就一直说公司资金困难,要求跟我分期付款。”

在宠宠熊花木店,该店负责人杨女士向记者展示了徐飞飞2月28日发布在微信群中的《公司停业通知》,文中称“公司自9月电商关闭以来,承接了原宠宠熊的线下业务,同时注资近千万来维持运营,无奈前期负债压力、延续过来的费用过大、持续的经营亏损等一点点耗尽了所有注入的资金以及希望”,徐飞飞在通知中表示,公司已进入破产清算环节,后续如有能力还款,将再作清偿。

杨女士表示,门店春节后的营业款公司一直没结,员工工资也拖欠了十多万,徐飞飞在发布停业通知后则突然失联。目前,花木店已发布公告称门店改为员工集体经营,除基础洗护业务外的其他业务采取部分会员卡扣,部分现金支付的方式,以此过渡。

快速扩张压垮曾经的“业界神话”

曾经的天猫第四大宠物电商,如今却走在了破产边缘。据媒体报道,2012年,宠宠熊从电商起家,2年后将触角伸向线下,在深圳开设了第一家宠物美容服务机构。

2014年10月,宠宠熊更是仅用50分钟便众筹1000万元,创下了股权众筹千万级纪录,截至众筹结束,共超额筹得1960万元,众筹估值1亿元。凭借资本的注入,从2015年开始,宠宠熊开始大举开店,进行O2O全渠道布局,先后在全国21个城市,开设62家门店。

2017年9月,宠宠熊突然宣布停止电商营业,专注线下业务,之后网上一度爆出“宠宠熊拖欠千万货款,仍在努力自救”的消息。如今,宠宠熊再次引发媒体关注,却已走到破产的边缘。

根据国家企业信息信用公示系统显示,上海宠宠熊宠物美容服务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在2017年9月14日从徐飞飞变更为蔡圣洪,公司投资人也由上海宠宠熊宠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为徐飞飞)变为蔡圣洪个人。此外,上海宠宠熊宠物美容服务有限公司的八家分公司则于去年9月28日至11月29日之间先后注销。知情人士称,不计成本冲销量、资金分配不合理等原因或导致了“宠宠熊神话”的终结。

律师

预付卡监管存在法律法规空白

预付卡纠纷并非新问题,从过去的美容美发、健身到近两年兴起的共享单车,许多行业都能看到预付卡的身影。企业门店一关了之,消费者的权益频频受损,如何规范预付卡的发售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律师周铭指出,目前预付卡监管及查询存在空白,主要问题在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不及时及监管缺位。同时消费者也缺乏辨别意识和辨别方法。“有关部门应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及消费者相关保护知识的宣传力度。”

根据商务部2012年发布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一定规模的企业需在发行预付卡后30日内到商务部门备案,并按预收资金的一定比例向商业银行存入存管资金,以对企业违规形成约束。周铭认为,商务部规定只针对一定规模企业发行预付卡应备案,对于其他企业或非企业等主体发行企业未有相关规定,而恰恰是前者超发滥发及后者擅自发行预付卡,造成侵害消费者权益事件频频见诸报端及诉讼中,到目前为止,未见相关处理及有效遏制方式。

专家

完成立法后将实现全行业监管

采访过程中,有消费者表示,目前仍缺乏快速识别企业是否具有发放预付卡资质的途径。据上海市单用途预付卡协会执行副会长范林根介绍,目前消费者可以到商委、商务部以及单用途预付卡协会官网查询到401家备案企业的详细名单,“如果企业属于住宿业、零售业、居民服务业三大类,发放预付卡前应当备案,如果没有备案即是违规发卡。”

但他同时表示,《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只适用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而随着新型业态的不断涌现,预付卡的发放领域却在持续扩大,“教育类、体育类、交通类,只要与消费者有关的行业,几乎都在发卡。”范林根透露,目前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正在联合市人大加紧推进单用途预付卡的立法工作,而此次立法有望实现全行业覆盖。

范林根透露,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建立上海市单用途预付卡协同监管平台,消费者未来可通过该平台查询企业备案信息、政策文件等,同时,APP和微信平台的建设也在同步推进。

他还表示,行业协会已开始发放单用途预付卡备案铭牌,目前已有15000多家门店挂牌。“一看就知道备过案,二维码一扫就可以看到企业的备案情况和信用信息。让老百姓在方便知晓的同时也能够监督发卡企业。”他透露,目前正在审议的相关立法草案也明确,未来发放预付卡的企业必须要在醒目位置标识备案信息。

[相关链接]

上海率先对单用途预付卡进行立法

去年12月27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四十二次会议审议了《上海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管理规定(草案)》(以下简称《规定(草案)》)。这也是上海率先对单用途预付卡进行立法。《规定(草案)》将单用途卡定义为:经营者发行的,仅限于消费者在经营者及其所属集团、同一品牌特许经营体系内,或者经营者经营场所入驻商户内兑付不特定商品、服务的实体或虚拟预付凭证。

《规定(草案)》提出,拟建立风险警示制度,经营者的预收资金余额超过风险警示标准的,应当对外披露并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其中还要求,将经营者单用途卡失信信息向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归集,并依法采取惩戒措施。同时建立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将关门跑路、一年内因违反本规定受到两次以上行政处罚,以及存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情形的经营者,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凡是被司法机关确定为失信被执行人,或者五年内因单用途卡失信行为被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的经营者,不得发行单用途卡。

据悉,《规定(草案)》已于今年年初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