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下一版   

 

2018年02月0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今推“社区里来了年轻人”系列报道 首期聚焦静安社区青年理事会

社区青年从“旁观者”到“行动派”

编者按

社区里的年轻人不少,但以往出来活动的却是清一色的中老年人。社区里的问题不少,年轻人在业主群里七嘴八舌,却鲜有愿意挺身而出参与社区治理的。随着共青团的力量延伸到社区,这样的状况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虚拟手机走到实体社区、打开紧闭的家门直面真实的邻居,用他们的智慧张扬了青春的实力。从即日起,本报将推出社区里的年轻人系列报道,讲述他们在社区里发生的点滴故事。

如何引青年出动,积极参与8小时之外这个“家”的治理成了近年来静安团区委探索的目标。

骑着电瓶车踩点了彭浦镇40个居民区后,成立青年理事会的念头在静安区团区委书记陈力脑中酝酿。去年11月,全市首个青年理事会在位于静安区的阳城贵都社区试点。

日前,在团市委书记王宇走访静安彭浦镇时,了解到了“80后”青年理事与“80后”老业委会委员携手,共同治理社区的鲜活故事。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年轻人成立小区青年理事会解决停车难题

1984年出生的谈佳俊是本市一家进出口货运公司的主管,从2011年起就搬入阳城贵都。这些年,他眼看着小区里矛盾迭出:物业管理存在瑕疵,小区治安有漏洞,停车矛盾突出,偌大的小区却缺少儿童乐园设施,存在火灾隐患……

他和其他业主一样,喜欢在业主群里吐槽小区的种种不如意。“我们年轻人喜欢在业主微信群聊家常。中老年人不太用微信,我们的诉求一般不会传达到他们那里,因为渠道不畅通,导致中间发生断层,小区治理与我们的期望有差距。”

去年年底,80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子太提出建立青年理事会,吸纳社区年轻人参与社区管理。王子太先在业主群里找热心社区事务的年轻人,又通过青年业主物色其他志同道合的业主,先后有四五十人参与到青年理事会中。

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常任理事的选举采取了民主协商的投票方式。在42人大群的基础上,通过推荐、自荐等手段,平时在群里分外活跃的正能量担当谈佳俊从几十人中脱颖而出,被推选为理事长。朱宁等2位年轻人成为副理事长,而金俊杰等9名青年业主则成为常任理事。

去年11月份,青年理事会成立,为了规范组织结构,谈佳俊等人像模像样地制定了理事会章程。规定一般成员一季度开一次会,常任理事一个月开一次会,如有紧急事件再临时召开会议。

其实早在理事会成立前,这批社区里的青年领袖就烧了一把火,成功处理了小区没有门禁,因道路狭窄经常发生两车相向互不相让的顽症。当时几位社区青年骨干制订了几套初步方案,决定对门禁进行改造,规范停车。“一开始我们没有门禁和车辆识别系统,谁都能进来,存在安全隐患。后来我们列出了几个方案,由青年一起来讨论。”谈佳俊告诉记者。

民主协商的结果是:原本阳城贵都有一南一北两个出入口,车辆可以同时进出,现在则改为单向进出,从南门进,北门出。这样就可以避免同进同出造成的车辆相向“撞车”,导致道路拥堵等问题。

这样看似完美的计划一开始遭到了部分业主的反对。有的业主抱怨,原本从北门进来很近,却要绕远路从南门进,住在南门的业主也不开心,觉得出门要舍近求远。事实上,阳城贵都有69个门牌号,有1400多户人家,算是大型社区,开车绕一圈花费的时间不少。

说服大部分人同意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传统的一家家上门说服的效率并不高,考虑到业主微信群有400多人,谈佳俊等年轻人利用微信群展开讨论,与业主们沟通。“如果你从北门出是很方便,但一早去上班的时恰好碰到另一辆车迎面开来,两辆车卡住了,大家互不相让,一时之间陷入僵局,原来你们是希望图方便,最后却变成了不方便,不如大家都多走几步路,很顺利地就出去了。”

为了让大家能有更具象的认识,谈佳俊还手绘出行图纸给其他业主看。有的是在群里公开表态,针对个别固执的群员则采取私信的方式耐心解释,最终获得了大部分业主的理解,也为日后当选青年理事会理事长积累了人气。

利用空闲时间去小区执勤 推广社区新规

“做通其他业主思想工作,让他们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惯,接受这个新规则,靠我一己之力是非常难的,需要其他理事们的协作。”谈佳俊口中的其他理事之一就是常任理事金俊杰。1980年出生的他在一家私营企业担任业务主管。在入会前就热心小区事务。

“我有点爱管闲事,平时看不惯的事会在业主群里发言。业委会的商主任觉得我很热心,推荐我进理事会。”金俊杰腼腆地说。

小区停车改造完工后,小区里开始实行单向通行,金俊杰成为了第一批志愿者。周末时分,别的业主在家带娃、打王者荣耀,他则跑到小区执勤,当起了没有红袖章的“保安”,引导不熟悉新规的车主单向进出。

于是太太觉得金俊杰此举是没事找事,闲得慌。他和家人数次沟通,“停车规则制定是为了全体居民的利益。本来我们小区车道就比较窄。之前双向通行。两辆车顶在那边,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小区里经常听到吵架声,让人听了很糟心。我们为小区出一份力也是应该的。”

如果说,青年理事会成员是“先锋”,冲在第一线出谋划策,积极引导,业委会则是提供荷枪实弹的坚强“后卫”。谈佳俊透露说,改造门禁、停车场的费用不菲,在与业委会达成共识后,他们会经常问询改造的进度。“对于年纪大的人来说,他们的想法也许比较保守,我们则可以提供新的思路和管理模式。与中老年业主形成互补。”

“实话实说,虽然青年理事会成立了,但我们组织发展最大的阻碍就是如何吸引其他年轻人参与,现在年轻人参与小区治理的热情还是不够。”谈佳俊透露说,考虑到阳城贵都三分之二的业主都是年轻人,一半以上都有孩子。因此他们接下来的实事项目就是打造社区儿童乐园。“儿童乐园会是我们最大的样板案例,只要我们成功,其他年轻人会看在眼里。乐园也是青年人聚集在一起,沟通的平台。儿童乐园不会放个滑滑梯就结束了,如何鼓励年轻人自治管理,参与乐园的后续管理,是我们接下来要考虑的问题。”

谈佳俊提及的业委会不全是中老年人的代表,里面有一枝80后“独苗”——1980年出生的业委会委员张慧民。和谈佳俊、金俊杰一样,他也认同这样的观点,“自己想要的东西就要自己争取。”他认为,治理好小区是年轻人的责任和担当。年轻人不该做旁观者,不做评议者,不做“吃瓜群众”。“我们在外拼搏,不就是求个家和万事兴么,如果小区里乌烟瘴气,我们的拼搏没有意义。家好,离不开社区好。作为社区人,不是关起门来独乐乐就有多舒服,而是寻求大环境的和谐。”

[解读]

从评议者到建设者

“年轻人光在群里抱怨没什么用。小区的痛点总是要有人去解决。”谈佳俊理想中的青年理事会是一个能不断吸纳新鲜血液,能长期自我运作的组织。即便有理事会成员搬家了,也能立即找到接班人,可持续发展下去。

谈佳俊的想法与静安团区委书记陈力提出创建青年理事会的初衷不谋而合。曾担任过彭浦镇副镇长的陈力从基层一路走来。他曾骑着电瓶车和共享单车花了三个月时间访遍了镇里的40家居民区,跑遍了7.88平方公里的这个城区。却发现一个问题:即便是他自己也不愿意在社区抛头露面。“特别是新建商品房小区,年轻人很多,但批评的声音也多。青年天生是批评者,他们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关心社区。但他们一没有时间,二没有渠道,三缺乏社区领袖引领。很难从批评者变成建设者。”

陈力表示,为了解决年轻人到社区中去的痛点。团区委想到了设立青年理事会青年自治组织,将青年人凝聚起来。通过居委会青年干事邀请青年理事会成员,参与各项社区事务。青年理事会的成员是20到40岁的青年。“接下来,我们还考虑为理事会请外援,分别是导师团、智囊团、后援团。其中导师团主要负责培训(由房管局干部、业委会研究会老师、民政干部等专家组成),智囊团主要由设计、审计、造价、律师等专业人士组成,后援团则对应小区碰到的棘手问题,可与环卫、水电煤等区域化团建单位形成共建。

陈力认为,作为团组织,不是将青年个体串联起来。而是要培育扶持能把青年凝聚起来的青年社会组织。他认为,青年理事会相当于社区议事厅,能把有能力、热心参与社区核心治理的年轻人组织起来。社区的事情青年自己商量着办,不再做旁观者,而是做建设者。不再是空头的改革派,而是行动派。

■A03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