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下一版   

 

2018年01月2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让年轻人才走上大国“工匠”路

上海获得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的举办权,2位上海小将取得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金牌,建成103个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017年对上海建设“技能高地”来说,可谓“里程碑”式的一载。在技能人才培养培育过程中,青年技能人才、高级技能大师、用人单位人事对沪技能人才培养有着各自的看法。

青年报记者 陈晓颖

零的突破

上海青年技能人才在世赛舞台夺关注

2017年10月,在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的世界技能大赛上,上海共有6名选手代表国家参加了6个比赛项目的角逐。最终,上海小将杨山巍、潘沈涵分别夺得车身修理项目和花艺项目2块金牌,实现了上海选手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以来金牌零的历史性突破。此外,网站设计与开发项目与餐厅服务项目的两位上海95后青年也获得了优胜奖。这对上海技能人才队伍来说,可谓振奋人心的消息。

“杨山巍快成为技能人才的‘网红’了。”车身修理培训基地负责人、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卞建鸿说,勇夺金牌的20岁小将杨山巍已成为校园学生乃至更多技能青年的榜样。凭借技能,中、高职学生也可走上世界舞台。

他们的成绩也得到了认可。此次2位金牌选手除物质奖励外,还“晋升”了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同时被授予“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上海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

获奖小将取得该成绩的背后是为期一年的高强度训练。没有双休日,全年只在过年休息了两天;每日早上6点起床跑5000米进行体能训练;从早上7点训练到深夜……这是车身修理金牌获得者杨山巍在过去一年训练时的真实状态。

在徐汇区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上海市园林学校)的花卉实训基地,潘沈涵也经历着类似的训练。他几乎没有娱乐时间,简单的捆绑粘贴动作他会练习几千遍,甚至上万遍;每日做出三四个花艺产品;固定花卉的胶枪经常在频频使用下发烫。

面对参赛的挫折与辛苦的准备过程,杨山巍坦言:“中途肯定想过放弃。”但团队的支撑让他再次激起了夺牌的热情。结束比赛后杨山巍表示:“世界是公平的。付出后肯定有回报。”

2018年6月,18岁的潘沈涵将从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毕业。对未来,潘沈涵有着一个设想——完成大学梦。“我还是想在相关领域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如今在实际操作上有出色成绩的潘沈涵期待可以达成理论和实践的“双融合”。

>>>疑惑

怀揣技能的职校学生如何进一步走下去?

潘沈涵的指导老师、世赛花艺项目中国专家组组长朱迎迎表示,潘沈涵这样的技能小将虽有娴熟的操作技术,但还需要专业理论知识的后续培养。她提出,从长远角度看,为技能小将的长远发展,本市有关部门可否为此类有良好操作能力的青年人才开设读相关专业更高学位的“直通车”?

成果初显

以世赛为契机改变社会固有观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时代,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如今,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的金牌选手已然成为技能青年人群和上海市民眼中的“网红”。杨山巍觉得,“只要坚持,做什么事都能改变人生。我们虽然基础知识成绩平平,但选择技术之路也可以改变。”

“不过,这一想法目前还并不被所有家长们接受。”杨山巍所在的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修承义老师说,招生时,校方还是需要费些力气。“虽然每次学生获奖后,校门口LED屏幕上会滚动播放比赛成绩,但周围市民对学技能依然有些‘成见’。”诚然,读大学如今依旧是不少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学技能也可走出精彩人生路的观念并非尽人皆有。

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申办形象大使、中国技能大师、宝钢股份公司热轧厂技能专家、高级技师、第十三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王军向青年报记者感慨:“现在社会上,不少年轻人和家长不重视蓝领工作。实际上,时代变化,技能人才逐渐成为‘强势群体’。但要改变固有观念,还需要技能竞赛的宣传以及社会方方面面共同来营造氛围。”

世界技能大赛的主办方世界技能组织首席执行官大卫·霍伊在接受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希望参赛者通过世赛这一起点去汲取营养,“也希望通过大赛的举行让更多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的家长们明白,上大学并非是子女未来唯一成功道路,成为技能工人也可以是一个家庭、一个青年人的第一选择,而非最后选择。”

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网站设计与开发项目优胜奖获得者孔元元在接受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参加世赛前,组委会特意安排我们进当地的社区和小学。组委会希望我们以亲身经历影响小朋友和当地市民,传递学技能不仅可以优化生活,还可改变人生,甚至有机会成为世界冠军的理念。”孔元元也希望更多人意识到,进入技校学技能并非“不好意思”的事情,而是一件充满“工匠精神”的荣誉之选。

>>>疑惑

如何让家庭重视孩子的技能教育?

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的修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校方培养的选手虽已连续三届在世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但在每年招生时,依旧能感受到孩子的家长对技能教育不感兴趣。校方需要花大力气招生。如何让家庭重视孩子的技能教育,感受学习技能也可成才? 这是修老师所困惑的问题。

求贤若渴 

用人单位对技能人才需求大、水平要求高

世赛金牌选手杨山巍在赴阿联酋参赛前,就已经被上汽集团破格录用。“企业需要大量技能人才,技能人才也需要企业作为今后发展平台。”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卞建鸿说,这是上海技能人才后续发展的一个方向。

据卞建鸿介绍说,杨山巍的学长、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银牌获得者罗良也是一位“传奇青年”。罗良获奖后被上汽集团破格录取,成为上汽第一位中职学历的正式员工。

世赛标准对上海青年人才培养的影响在教育者的眼中是明确的。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党委书记柳如荣表示,参加技能比赛的学生在求职时便被公司在第一波争相录用,可见实际操作的人才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学校近年也把大赛的内容反哺教学,借课程改革,把教学内容更偏向动手能力,也更加注重技术化、智能化,培养技能型的人才。

从薪酬待遇上看,技能人才随着技能水平的提升,工资水平也相应提高。2017年年底,上海市人社局首次发布了本市企业技能人才市场工资价位。调查显示,高级技师的工资中位数为11.67万元,技师为11.47万元,高级工为10.47万元,中级工为10.12万元,初级工为7.2万元;高级技师的工资高位数为20.71万元,技师为20.19万元,高级工为18.07万元,中级工为16.62万元,初级工为14.5万元。此外,2016年技能人才的工资高位数为17.45万元,即有10%的技能人才工资水平在17.45万元以上;中位数为9.51万元,即有50%的技能人才工资水平在9.51万元以上,明显高于2016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7.8万元的水平。

张淑萍是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的银奖获得者,上海本土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她如今在教学岗位上工作。从人才培养方面,她分析了所在的制造行业中,企业人事、应届毕业生之间的用工现状。“企业对技术人才的缺口是一直存在的。”她表示,在印刷行业,技能型员工的缺口一直存在。薪酬也随着技能水平提高。

目前,企业对人才的技能水平也有着较高要求。张淑萍介绍说,如今纸质印刷物的市场需求转型升级,应届学生要学的不仅是书本、杂志的印刷,化妆品的包装盒印刷制造是如今学生寻找工作的另一个方向。“但技能始终是无可替代的。”张淑萍如是说。

>>>疑惑

如何全面培养职校学生的职业发展观?

“乐业上海”就业服务专家志愿团成员、资深人事朱晓斌表示,他在进行职业指导时关注到,不少求职有惑的中职、高职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并不愿意选择本专业岗位。朱晓斌介绍说:“我观察到部分中、高职技能学子对所学领域认同程度低,对行业不认可,导致求职迷茫困惑。工作后也频频跳槽,导致恶性循环。”他提问,社会各界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改善部分职校学生这样的就业观?

[未来]

上海将办2021年第46届世赛各成员国或地区青年共同竞技

当地时间2017年10月13日,世界技能组织主席西蒙·巴特利代表世赛组委会宣布,中国上海成为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的承办地。也就是说,2021年,世界技能组织各成员国或地区的技能青年将在上海共同竞技。

上海将根据国家部署,配合人社部研究制定2021年世赛组织机构建议方案,全力保障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的承办。市人社局局长赵祝平曾表示:“上海承办世赛将极大地促进中国及上海技能事业的发展。”

记者了解到,从2017年开始,上海市就以筹办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为契机,实施技能人才培养、评价、引进、使用、激励和表彰等若干专项行动计划,将继续做好企业薪酬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此外,将每年发布企业技能人才市场工资价位,并逐步完善本市人力资源市场薪酬信息的发布工作。

当下,上海各级越发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记者了解到,2017年12月,上海市人社局公布了第七批“上海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名单。经过自愿申报、专家评审、结果审议等环节,本市13家单位被批准认定为“上海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至此,上海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数量已经成功突破百家,达到了102家。

截至2017年8月底,上海市培养基地基本覆盖本市主要产业领域,全市累计开展职业培训105.8万人次;累计开发完成培养项目805个;累计建立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69个,获批追加大师工作室资助10个,获批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7个;累计获得首席技师工作资助648人,获批首席技师追加资助15人。

在培养基地的引领带动下,上海市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型劳动者的比重已经从2010年底的25%提高到了2016年底的31%,中高级技能劳动者比重明显上升,等级结构比例逐步趋向合理。

为了保证技能人才的培养,如今,越来越多技能培训基地在上海中职、高职、基地中建立,为更多职业青年搭建培训发展平台。

■两会声音

●市人大代表刘华新

以世赛为契机 强化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理念与政策支持

“社会上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普遍存在,这也成为建设高技能人才基地的一个难点。”市人大代表、上海高桥捷派克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刘华新此次在市人代会上递交了“关于设立技师节”的书面意见。他希望上海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契机,推进社会更注重技能人才培养。

“应勇市长在报告中提到人才的重要性。无论是打造上海制造,还是建设人才高地,都需要大量人才。高技能人才在其中也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刘华新觉得,世界技能大赛是一个契机。“从社会氛围来看,世赛可推动‘唯学历论’向学习技能、培养技能改变;从技能人才培养角度来看,世赛的应用型考核能够‘反哺’职业教育推向市场化;从用人单位角度来看,企业方可纳入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他从同一位在沪企业发展受限的高技能人才沟通时了解到,不少企业中高技能人才流失快。为解决此问题,刘华新觉得企业需要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我们企业有两种方式培养人才。目前企业高技能人才储备占6成。”他介绍说,企业通过内部多层次技能培养、技能大师带教,培养出了大量技能人。

提升技能人才“获得感”也离不开有关部门的政策鼓励与支持,多方位助力技能人才建设。他觉得,培养全社会重视技能和理念与政策支持相关。不仅全社会要培养系列观念,有关部门也可以从高技能人才服务方面提供支持。

●市人大代表王彦博

抓住青年职业人的培养关“校企结合”突破“供需”双方困境

“部分中职、高职学生在毕业后不愿意从事相关专业的岗位。这一点我们人力资源从业者也感受到了。”市人大代表、上海蓝海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彦博说道。王彦博从事人力资源领域多年,观察到在国家对职业学校支持的背景下,大量中职、高职生培养而出,企业同样有人才需求。对企业而言,人才是第一资源,高技能人才更是如此。但是王彦博观察到,用人单位需要熟练工,从学校刚毕业的学生无法快速完成职场人的跨越。对不少在校的职业学生而言,学技能是“下下策”之选。在部分学生缺少对技能认可的背景下,毕业后的他们并不愿选择蓝领、灰领的职业。

王彦博表示,这一两难的境况可以通过“校企结合”的方式解决。“企业走到中职、高职的校园中,定向培养,打造应用型的人才。一方面,企业可通过职业体验、专家授课、实习见习等校企结合的方式培养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与企业的接触,深入了解专业,从而培养兴趣。在对职业认可的基础上,更多的青年职业人可以通过企业对接,了解职业发展与规划。”在她看来,破题需要抓住青年职业人的培养关,在人才源头以校企结合的方式缓解“供需”双方困境。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