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1月09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巴金故居举行萧珊诞辰百年纪念展

记者 郦亮

本报讯 “我自己最亲爱的朋友,一个普通的文艺爱好者,一个成绩不大的翻译工作者,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她是我的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泪和血。”巴金先生在《怀念萧珊》中这样形容妻子萧珊,她也作为巴金先生一生的爱人为人所熟知。但是其实萧珊还是一个颇有灵气的翻译家。昨天,正是萧珊百岁诞辰,巴金故居以纪念展的方式,来纪念武康路113号的“心地善良”的女主人。

萧珊在上海读中学期间读到巴金的作品,喜爱巴金,开始与他通信相识并相恋。抗战期间参与抗日救亡运动,根据经历开始写作,1937年发表第一篇散文《在伤兵医院中》。随后,她跟随巴金一路西行避战,发表多篇抗战题材的游记散文,并考入西南联大外文系学习。在理料家务之余,萧珊积极学习俄语,后为《上海文学》、《收获》等杂志义务编稿、组稿,翻译俄文书籍。著作有《家书》(巴金萧珊书信集)《萧珊文存》等,译作有《阿细亚》(屠格涅夫)、《奇怪的故事》(屠格涅夫)、《初恋》(屠格涅夫)、《别尔金小说集》(普希金)等作品。

萧珊的文学功底、翻译水平很高。展现萧珊的专业素养是此次展览的一个重点。展览以8个展柜的篇幅重点展出萧珊的著译作品,多为手稿及刊物影印件。在特设的4个译作展柜中,不仅有《阿细亚》,还有《初恋》、《小姐——乡下姑娘》、《别尔金小说集》等作品的手稿,端丽娟秀的文字、遍布稿纸的圈叉涂改,诉说着一个译者的心血,有的译稿上面还有巴金修改和增补的手迹。此次还展出了1960年代萧珊创作的未刊稿和未完成稿,这也是第一次面向公众展出。如《萧珊自传》、《王平和苏强》(又名《两个男孩的故事》)、《外婆的故事》、《我怀念城门公社》等。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