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问政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12月2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加强基层服务能力 提升服务功能

全国城乡社区治理创新现场会在沪召开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昨天,全国城乡社区治理创新现场会在上海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结推广上海等地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运用信息化、专业化、精细化手段提升为民服务功能的做法经验,引导各地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扎实推动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民政部副部长顾朝曦、上海市副市长彭沉雷出席会议并讲话。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由民政部主办的此次会议,对各地在城市社区治理和服务能力建设、乡村治理和服务能力建设、社区智能化信息化建设等领域的创新实践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

近年来,上海着力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坚持党建引领,把党的建设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各方面、全过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的作用,确保基层社会治理的正确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社会治理改革,做实基层、夯实基础、健全法制、创新体制、完善机制,推动城乡社区治理逐步向精准治理、协同治理、专业治理转变。一个市、区、街镇、居村四级纵向贯通、部门横向协同,政社互联互动的社会治理格局在上海逐步形成;一套党建引领下重心下移、服务靠前、做实基层力量、强化信息支撑、加强法治保障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逐步建立。由此,进一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进一步提高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

专题考察

代表深入基层街镇考察城乡社区自治共治

昨天上午,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代表还深入上海基层街镇、社区,围绕城乡社区自治共治、为民服务信息化建设、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等进行了专题考察。

此次专题考察点之一是静安区天目西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该中心采取了 “两两工作法”政务服务模式,非常有特色。

据了解,天目西路街道位于静安区中部,辖区总面积1.94平方公里,下设12个居委会,户籍人口3.3万人。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不断探索实践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化服务,连续两次被评为市规范化建设“5A”级中心,并形成“两两工作法”(“两项智能”、“两项延伸”)政务服务模式,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

服务中心采取的“两项智能”服务模式让居民足不出户了解惠民政策。其中,智能告知系统通过全业务梳理,将居民最关心的信息纳入“智能告知系统”,居民一键点击就可自助完成查询和材料打印。目前,“智能告知系统”已延伸至辖区内所有居委会。而智能微信平台则借助“智慧天目”平台,增设办事指南、预约服务、在线客服、常见问题、我要查询等五个功能模块,实现了全业务线下咨询向线上远程咨询的转变。

“两项延伸”则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对服务时间进行了延伸,如建立弹性工作制,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于2014年6月起,该中心实行“早开、晚关、中午不休”的服务模式,为居民提供更多服务时间的选择。不仅如此,针对高龄、孤寡老人和重残无业人员等弱势群众,中心业务骨干联手居委会上门提供全业务便捷办理服务。针对来沪人员和白领,借助街道党建平台将政务服务延伸至辖区商务楼宇,进一步扩大政务服务范围。

在徐汇的一个考察点,与会代表深入了解了徐汇区虹梅庭公益服务中心“园区-社区”融合发展的模式。据了解,徐汇区虹梅街道辖区内漕河泾开发区内有各类企业近3000家,其中非公企业约占70%,从业人员20万,园区周边居民区常住人口4万余人,产业人群“高学历、年轻化、新上海人居多”,社区居民“老龄化、本地人居多”。街道结合区域特点,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培育了“虹梅庭公益服务中心”这一区域性枢纽型组织,通过“多元主体主导、公益项目先导、社会组织引导”的工作机制,营造了“园区-社区”融合发展的共治生态圈。

据虹梅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虹梅庭公益服务中心首先打造了紧密有效的“园区-社区”的治理平台--“虹梅庭”理事会。该理事会现有理事19名、监事1名,涵盖园区业主、知名企业高管、“两新”党组织书记、社会组织和众创空间负责人等。其次是建立了“O2O”公益对接会——交互性强的“企业-小区”链接机制。主要包括:“益席企业沙龙”,企业、社会组织和社区每月一次讨论社区和园区的“公共议题”,形成了“一米高度看上海”、“园区美妆一小时”等项目,受到了社区居民和园区员工的热烈欢迎;“公益虹学院”,培育各类志愿者团队100余个,企业志愿者人数近6000名,其中党员志愿者4224名;“三三两两公益集市”,每年岁末年初召开公益集市暨公益项目对接会,解决了企业、社区和社会组织资源对接的问题。

不仅如此,该服务中心还开展了社区伙伴计划,即建立有温度的“白领-居民”熟人社会。社区伙伴计划把“企业、居民区、社会组织”组成公益小组,围绕为老服务、关爱未成年人、环保倡导、文明志愿、和谐邻里等五大领域,发展了15个系列的“社区伙伴”项目,与60余家公益组织和专业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培育和孵化常规性服务项目47个,举办600余场志愿活动,参与和受服务人次达到8万,公益项目投入资金累计近2000多万元。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