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创·资讯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12月2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无人驾驶、共享汽车、互联网创新

汇聚智能出行 探讨行业新模式

青年报见习记者 陆安怡

    “智能出行产业先锋论坛”在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举行。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传统汽车行业碰撞交融,由此车联网、自动驾驶、共享出行等新技术、新模式层出不穷,他们在造福消费者的同时,也赋予了中国在全球竞争中弯道超车的良机。

日前,2017数阵赋能嘉定“智能出行产业先锋论坛”在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举行,该活动由数阵科技、创梦亚马逊AWS联合孵化器共同主办,汇集了来自中国智能出行全产业链的创新创业团队,共同分享行业的新模式、新趋势。

青年报见习记者 陆安怡

将传感器与操作系统融合

活动伊始,由上海交通大学信息技术与电气工程研究院院长、上海北斗导航创新研究院院长郁文贤,以及数阵科技集团CEO、创梦亚马逊AWS联合孵化器总裁赵晔上台致辞,为论坛揭幕。

郁文贤说:“上海建立了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基地,我们要打造一个高精度、导航定位位置服务的综合应用试验区,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持。”他希望行业各方加强合作,共同在上海发展位置服务和智能出行,使上海成为智慧出行的时尚之都。

赵晔表示,希望通过对接产业生态和政府平台,为行业转型和数字中国建设提供动能,打造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区域品牌。

主旨演讲是本次活动的重头戏,集合了多位行业内的大咖和创业者。

其中,主旨演讲分为技术篇和商业模式篇两个部分。主办方表示,这样的碰撞和交流能够对双方理解市场和产业生态,产生更大帮助。

本次技术篇演讲的主题为“自动驾驶奇点何时降临”。上海北斗创新研究院副院长裴凌以题为《面向智能无人系统的自主导航》的分享拉开了这一环节的序幕。

裴凌介绍说,虽然面向特定任务的自主导航已经逐步进入应用环节,但要设计生产完全自主的定位导航仍然是一项挑战。他透露说,上海北斗创新研究院正在筹划建设无人机测试基地,希望能推动智能导航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的整体发展。

自主导航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类无人系统中。裴凌认为,自主导航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无人系统的自主水平。如今,面向特定任务的自主导航已经逐步走向应用,但需要更为开放的环境。

近年来,无人汽车和无人机在市场上兴起,随之诞生了很多传感器设备。裴凌说:“但数量解决不了质量的问题,仅把传感器安置在无人设备上是远远不够的,要将传感器与设备融合,实现有效利用才是关键。”

打通互联网和传统汽车界限

今年,除了无人驾驶受到大众关注之外,在智能出行行业,还有这样一种说法:2017年是共享汽车的元年。对此,致力于共享汽车的首汽GOFUN首席运营官谭奕认为,共享汽车并没有元年概念。

他解释说,因为共享汽车发展得比较早,在2013年、2014年时,市场上就出现了原始的商业模型,但一直发展得很平稳,发展速度并不快。“我觉得2016年是共享单车的元年,从去年12月到今年6月,共享单车基本上突破了1000万辆的投放量,发展非常快。”而共享汽车虽然早期的完整性和成熟性都高于共享单车,但几年来,它的速度和数量并没有达到共享单车的程度,所以如果把它称之为元年并不准确。

“据我们在行业内的统计和粗略计算,共享汽车到今年年底,能真正跑在路上的车辆数不超过5万辆。”谭奕说,“共享汽车行业是一个依赖互联网,并且和传统行业紧密结合的新产品。”所以共享汽车是多生产要素及多环节相互制约的产业,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它并不完全属于互联网或传统出行行业,相关企业必须把这两个环节全部打通,才能让消费者获得最佳体验。

同时,他也坦言,共享汽车行业所面临的挑战特别重大,因为现在缺少对标的行业、模式和人才,需要相关创业企业一步步摸索。当然,这一行业也存在很多机会。

很多咨询公司都做过统计,他们对中国城市的格局和发展进行预测,认为将来中国城市非常适合用共享汽车做中短途代步。

而汽车本身是人们生活中的必要产品。谭奕表示,未来,出行即服务,许多主机厂都从原来关注制造到关注大数据、用户使用感受和习惯。“大家慢慢开始从销售汽车,转向如何把车辆作为服务工具对待。”他认为,将来企业销售给消费者的永远不是车辆本身而是出行服务体验,这是趋势所在。

现在,越来越多的传统主机厂、运营商,以及互联网公司,都在积极地加入到共享汽车行业。“如果大家认为今年是元年,那我认为它其实是概念上的元年,也就是大家对于共享汽车的关注度和热情从来没有今年这样高涨。”谭奕说,“未来这个行业要发展,必须依靠科技推进,在科技方面尝试更多创新。”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