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天下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12月2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僵尸网站”未走远,“僵尸APP”又来了

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明确治理“僵尸网站”“僵尸APP”等的时间表,要求在10月底前基本完成清理工作。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政府“僵尸网站”未走远,“僵尸APP”又来了。在电子政务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部分政务平台搭建起来却没有真正使用好,少数地方政府和部门甚至以行政摊派、强行推广、篡改数据等手段,打造“手机上的政绩工程”。

前期“烧钱”开发,后期运营懈怠

政务平台本是向群众宣传政策、沟通民情、提供服务的有效渠道,但一些地方在前期耗费财力、人力大搞开发,后期却疏于管理和维护,导致运营不善。

记者在手机应用上输入“云上”搜索,立刻出现大量政务客户端,但很多都显示“少于1万次安装”。有网友留言批评:“信息量太少”“页面根本打不开,闪退!”

以贵州某县2015年4月上线的党政客户端为例,其简介为“为您提供权威、准确、及时的新闻资讯,同时还具有网上办事、生活资讯等强大的便民服务功能”。

然而,记者安装后发现,里面除了一张风景图片外,没有任何内容。与此相似,该县扶贫办的微信账号,从9月后就再无更新。

“很多这类客户端很多都是‘僵尸端’,想想前期的巨大投入,实在让人心疼。”说起目前正在管理的一堆端口,曾为某省多个政府部门开发网站和客户端的一位工作人员连连摇头。

推广平台有“妙招”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明明不具备实用功能的政务平台,推广起来却可谓千方百计,“妙招”频出。

——绑定服务“硬推广”。江苏某开发区干部对记者表示,一些部门以方便群众办事为名推APP、微信公号。在群众前来办证时,干部要求办事群众先下载或关注,有的还要注册绑定手机号,然后才能办理相关事项。

——行政摊派“强推广”。“今年以来,通过我们或者向我们推广的政务APP和公众号差不多就有20来个。”一位基层政府工作人员说,“有政府部门建的,也有地方搞的,还有的是为某个单项活动设置的。”

——后台篡改“巧推广”。一些基层干部透露,为了数据上好看,一些地方花钱购买下载量、阅读量、关注量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有的基层干部直言:“不管浏览量多少,领导能看到就行。”贵州一位业内人士介绍,下载量、浏览量可以做很多手脚。“以前点一下,后台就统计成200。后来不那么夸张,按一次就是50。”

对于屡屡出现的“僵尸”电子政务平台,专家认为,这是典型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必须坚决整治。受访专家说,政府部门不能只看下载量、关注数、阅读量,而是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民意监督机制,从‘给领导看’转变为‘给群众用’,真正把电子政务平台办成百姓喜闻乐见的沟通和办事渠道。

据新华社电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