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在行动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12月19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互联网支教打造公平高质教育

青年报记者 陈诗松

近日,沪江互+计划在上海举办互加教育公益联盟沙龙,围绕“从乡村留守儿童到城市流动儿童”的议题,探讨互联网时代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路径,来自教育界、企业界、公益界和媒体界的近40名嘉宾参与讨论。

互联网支教打破时空限制

与会嘉宾认为,当前流动儿童的教育面临三个突出问题:一是教育资源不均衡,特别是未能进入城市公办学校的流动儿童,就学条件有限;二是家庭教育缺位,父母与子女之间缺少沟通,或是教育方法不当;三是社会教育匮乏,流动儿童校内生活适应与融入程度较高,而校外的城市日常生活适应较差。

沪江创始人兼CEO伏彩瑞表示,过去两年,互+计划通过互联网支教的模式,打破时空限制,一边连接成千上万的乡村学校,一边连接各个城市甚至全球的教育名师,用互联网思维开展线下和网络双线并行的支教行动,为乡村留守儿童带去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互+计划还联合相关机构提供家庭教育课程,帮助学校用互联网开展网络班会、家校沟通,建立起长期的亲子沟通关爱体系。“迄今为止,互+计划已经覆盖3000所学校,影响了100万学生。”伏彩瑞认为,互联网支教大规模解决了乡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将为城市流动儿童接受更好的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作为流动儿童教育的优质学校,江苏省常州市北郊小学校长徐青在会上分享了自己的办学经验。北郊小学有70%左右的学生家长是外来务工人员,在办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结合互+计划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教学场景:向学校、社会机构和个人“众筹”课程,形成有趣、丰富、优质的“课程群落”;以“互联网+”的形式在资源上促进学校与社会的融合,在时空上促进课内与课外的融合。

打造低门槛、可复制模式

“解决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合力。” “苗苗阅读”创始人、上海多阅公益文化发展中心负责人周洋介绍说,“苗苗阅读”以“打造儿童阅读生态”为核心,体系化为流动儿童培养阅读兴趣,助益孩子们成长。“类似的NGO组织还有很多,每一家都有不同的解决方案,但没有把力量聚合起来。互联网可以把企业、NGO组织和学校连接在一起,打造集合影响力,实现‘质’和‘量’的双重提升。”

“用互联网让教育更有温度”成为与会嘉宾的共识,项目负责人表示,“在尊重科学、尊重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利用互联网开展教育创新,以集合影响力打造社会影响力,助力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正是沪江设立互+计划的初衷。”

据悉,沪江互+计划已经与上海的随迁子女学校广泛接触,未来将利用互联网的连接优势,整合多方教育资源,打造低门槛、大规模、可持续、可复制的模式,让城市流动儿童也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实现健康快乐成长。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