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问政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12月1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世界中国学论坛在沪开幕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出席并致辞

中外学者共论“新时代的中国”

本版撰文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第七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开幕。 本版摄影 青年报记者 范彦萍

    中外专家和学者参加论坛会。

本版撰文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本报讯 以“新时代的中国”为主题的第七届世界中国学论坛昨天在上海开幕,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0多名中国学及汉学专家参加论坛活动。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蒋建国出席开幕式并作题为《读懂新时代的中国 共建更美好的世界》的主旨演讲。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出席并致辞。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崔玉英主持开幕式。澳大利亚前总理、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院长陆克文作了题为《新时代的新汉学》的主旨演讲。

蒋建国在作主旨演讲时指出,读懂新时代的中国,要把握好几个关键词,也就是新思想、新论断、新目标和新愿景。他说,中国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学研究要扣紧新时代的中国发展的脉搏。为此他向与会者提出四点倡议——研究好讲述好中国的精彩故事;研究好解读好中国的伟大梦想;研究好阐释好中国的价值理念;研究好传播好中国的天下情怀。

应勇在致辞时指出,按照国家战略部署,上海正加快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成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框架。上海所谱写的时代新篇章,将为专家学者了解和研究中国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生动的案例。相信专家的真知灼见将给上海带来有益的启迪和帮助。

李君如、尼哈尔·罗德里格、罗思义等中外学者代表参与大会演讲。与会中外学者认为,进入新时代,中国为全球发展创造的机遇将会越来越多;中国向世界开放的大门将会越开越大;中国与不同文明的交流将会越来越深;中国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将会越来越大。

世界中国学论坛创办于2004 年,由国务院新闻办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和上海市政府新闻办联合承办,是一个高层次、全方位、开放性的学术论坛,每两年在沪举办一届主论坛。本届论坛是中共十九大闭幕后在中国举办的一次大型国际学术研讨活动,包括开闭幕式、大会演讲和五个平行圆桌学术会议、两个专场会议。专家学者将就“新时代的指导思想”“新时代的平衡发展”“新时代的文化自信”“新时代的制度建设”“新时代的大国外交”等展开圆桌讨论。

嘉宾演讲

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蒋建国

读懂新时代的中国 共建更美好的世界

在第七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开幕式上,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蒋建国做了题为《读懂新时代的中国 共建更美好的世界》的主旨演讲。

他认为,中国进入了新时代,各国更加关注中国将如何与世界相处、如何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一、中国为全球发展创造的机遇将会越来越多。十九大规划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国发展将更加日新月异,将进一步做大开放普惠的市场,进一步做强利益共享的链条,给世界带来丰厚的发展红利,向世界提供更多高品质的“中国创造”,为世界各国创造共同繁荣提供重大机遇。

第二、中国向世界开放的大门将会越开越大。明年11月,中国将在上海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各方开辟中国市场搭建合作新平台。中国首创以进口为主题的博览会,是中国主动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向世界敞开大门的决心。

第三、中国与不同文明的交流将会越来越深。中国倡导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中华文明既拥有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又有造惠于十几亿人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已经为人类文明发展添加包容多元的精神气质,正在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第四、中国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将会越来越大。中国将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努力做好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蒋建国还指出,中国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学研究要扣紧新时代的中国发展的脉搏,努力成为中国的观察哨和建议者。借此机会,他提出了四点倡议:一是研究好讲述好中国的精彩故事。研究和讲述中国故事,对世界认识中国、读懂中国十分重要。一方面,要研究历史的中国,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知道中国“从哪里来”;另一方面,要研究今天的中国,研究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原因,研究中国的发展道路,研究中华文化的与时俱进,研究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和积极贡献,说明中国“向何处去”。二是研究好解读好中国的伟大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前所未有地接近和有信心有能力去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中国将历史性地摆脱绝对贫困并走向共同富裕,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研究解读中国人民追逐梦想的伟大进程,有助于中国学研究谱写更加动人的篇章。三是研究好阐释好中国的价值理念。国家和民族发展没有完全相同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根本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文化精髓相融合、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学研究既要关注中国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更要挖掘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理念和中国价值,让世界从与中国共享“经济发展红利”,走向更高层次的共享“思想理念红利”。四是研究好传播好中国的天下情怀。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天下为公”,憧憬“天下大同”。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中国学要加大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等重大倡议的研究传播,反映中国将自身发展同世界发展相统一的天下情怀、大国担当,为共同建设美好的世界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名誉研究员李君如 

讨论中国学的发展 必须深刻认识“新时代”

论坛上,中央党校原副校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名誉研究员李君如做了题为《中国的新时代和新时代的中国学》的演讲。

他指出,自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中华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毛泽东领导下“站起来”的中国人,唱响了“富起来”的赞歌,现在又吹起了“强起来”的进军号。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十九大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因此,讨论中国学的发展方向,必须深刻认识“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了解今天的中国向何处去,把握十九大后中国内政外交的根本走向。

他指出,同中国内政新思想相一致的,是中国的外交新思想。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已经在多个国际场合阐述过解决国际问题的“中国方案”,这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十九大把这一外交新目标写进了党代会报告,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时的基本方略。迄今为止,世界上各种国际关系理论要么强调大国主宰,要么强调权力平衡,要么强调地缘政治,但是都没有能够有效解决当今世界的复杂问题,既没有解决安全问题,也没有解决发展问题。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寻找利益交汇点、形成利益共同体的基础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新的国际关系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是新时代中国外交追求的目标,也是世界各国共同努力的方向。他提出,要秉持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摒弃传统的以强凌弱的丛林法则,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这不仅是中国在和平发展道路上坚持独立自主和平政策的重要方略,而且对于解决今天面临的错综复杂的国际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因此,要了解十九大后的中国走向,还要读懂十九大关于中国外交的基本方略和新目标。“总之,研究中国学今天的时代使命,必须对新时代的中国及其内政外交走向有这样比较全面的了解。”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