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版:乐业·故事

上一版   

 

2017年12月0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好人”刘显保:来沪打拼21载 坚守公益15年

善做“公益” 甘当“好人” 获满“荣誉” 勇担“责任”

青年报记者 陈晓颖

    刘显保为孤老修理电器。本版摄影 青年报记者 施培琦

    刘显保平时业务繁忙,求助电话不断。

从老家来沪打拼21年,刘显保就坚持做了15年公益。“一开始哪知道什么是公益,就想着到附近小区,不收服务费给居民修修家电。”43岁的刘显保说起这段公益长跑,带着谦虚与谦和。这份坚守背后,是15年来在闵行区23个社区的“家电义诊”。据不完全统计,刘显保和他的志愿服务团队累计便民维修了近19万件家用电器,累计让利于民180多万元。

青年报记者 陈晓颖

独身闯荡申城  获取“家电维修专业证书”

1996年,刚高中毕业的刘显保离开安徽老家来到上海打工。来到上海滩的刘显保只有力气却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技能。当时的他只找到一份外出安装空调的工作。刘显保上门服务,每天需骑二三个小时的自行车。有时他回到住处已经是凌晨一两点。整日奔波在外,加上吃饭没有规律,刘显保一度累得胃出血,倒在路上。住院期间,躺在病床上的刘显保左思右想:“再不能这样工作下去了,否则钱还没有挣着,自己就会先累倒。”他又想要在上海这个充满机会的大城市闯下去,“唯一的出路就是学技术!”

出院后,刘显保利用晚上空闲时间参加家电培训班,学习家电维修。经过三年学习和操练,他先后取得了制冷技术6级证书和电子5级证书,还拿下了空调、电脑等专业维修方面的其他相关证书。1998年,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刘显保被“春兰”空调售后服务部录用。

成为正式员工后,刘显保开始大显身手。闵行区一家酒店的三匹空调修了10多次却总出故障。刘显保分配到此维修任务,便判定是压缩机出了毛病。酒店老板同意更换压缩机,空调马上就开始制冷了。由于刘显保维修技术好又能吃苦耐劳,他成了“春兰”的骨干员工。领导也很快把刘显保从初级维修工一下子升迁为高级维修工。同行维修不了的空调,他一经手,大多马到成功。

自寻创业突破 开设 “家电维修公益店铺”

刘显保小时候在父亲工作的校舍寄宿。当时父亲为感谢同事送孩子衣服和文具,常常给单位同事们义务磨刀。“将来你有能力时就要去帮助更多的人。”父亲的言传身教在刘显保的心里扎了根。公司的器重并没有令刘显保沾沾自喜。不甘心一辈子打工的他带着打工6年积攒的两万多元启动资金,于2002年开设了家电维修铺。2002年3月,刘显保的小店“落户”在航华新村的一个菜场里。

开店一个多月,刘显保发现在菜场“深藏”的维修店并没有多少生意。为了扩大客源,增加生意,他决定要主动出击。

“只收材料费,免收服务费。”刘显保主动找到闵行区航华一村三居委书记张之健,提出在小区为民服务,免服务费维修家电的想法。“修家电,你能行吗?”张之健最初抱着质疑态度对刘显保说,虽然社区每个季度都有为民服务日,也欢迎有志愿精神的人加入,但刘显保若没有金刚钻,也无法揽这瓷器活,甚至有些担心他是黑心商贩,把小区居民的电器拿去偷换零件或是坐地起价。

“张书记,你让我试一下。保证圆满做好。”刘显保用诚心得到了机会。他在航华一村立起了第一块小黑板:“早上9点-11点小家电维修活动。只收材料费,免收服务费。” 刘显保迈出了志愿之路的第一步。

免费的事能靠谱吗?是不是三无商贩啊?看到这个黑板,社区居民纷纷议论起来,对这个“吃力不讨好”的活动并不信任。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部分居民拿家里坏掉的电器来修。这些“第一个吃螃蟹”的居民收到自己送去维修的电器——嚯,和原来一摸一样,还不收服务费和小配件费!这可把居民乐开了花,连忙向刘显保致谢。当天就在小区居民间消息传开了,小刘不但真能修好,价格还便宜。当天,社区里不少老人拿着修不好或修不起的小家电排队在小黑板前排起了长队。

刘显保和两名员工从早上8点半忙到了晚上。“看到居民拿着修好的电器笑逐颜开时,我就干劲十足。”刘显保回家一算账,虽然这次电器“义诊”不但一分没赚,还倒贴了一千多元材料钱,但看到居民们拿着修好的电器满脸笑容地离开,刘显保感到值了,而且刘显保的家电维修牌子也“一炮而红”。

这次“义诊”解决了很多居民的问题,但有些家电得了“慢性病”,容易反复出现问题,一次“义诊”难免修不好,刘显保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些家电。“怎么半导体修了还是吱吱吱地响?”几日后,张之健接到社区居民反映,忙找到刘显保。刘显保得知后二话不说,马上安排入户免费维修。第二次维修半导体,刘显保不推诿不拖延的表现得到了张之健的肯定,也获得了小区居民的信任。小区居民饭后的话题里出现了刘显保,讲着他花3个月时间找到原始配件终于修好用了30年的收录机;只用其他维修店10%费用就恢复原形的等离子电视;普通维修店说“丢了吧”,他却耐心修好的“红灯牌”双卡式录音机。大家都欢迎他长期进入社区做志愿。没想到这家电“义诊”一做就是十五年。

刘显保的小黑板也成了社区的“老朋友”。他逐渐和附近的社区签约,保证每个小区每个月都有固定的“显保服务日”。上午九点到十一点,刘显保都会和自己维修部半数以上的员工一起到龙柏、航华地区的各个小区轮流设摊,提供便民服务。他也靠着初心与经历,获得了中国好人、全国优秀农民工、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优秀志愿者、上海家电服务杰出贡献金奖以及闵行区道德模范、“凡人·民星”等荣誉。

心系孤寡老人 创建“家庭电路档案”

在小区做定点维修后,刘显保和团队还主动进入困难家庭、孤老家庭免费提供洗空调、洗油烟机的服务。航华二村有位曾老太太身体不好,电视机、洗衣机时常出毛病,但因为家里经济困难,没钱维修换新。刘显保每次上门修理,都是象征性地收些材料费。

3年前的一个冬日,刘显保在江川街道服务时,突然观察到一位孤老家中电路老旧。“冬天用电取暖高峰,电路老化极易引起火灾。”刘显保劝说该家庭寻找专业人员更换电路后,他关心起了更多弱势群体的用电安全,联合小区建立了独居、纯老、孤老家庭“家庭电路档案”。3年来,刘显保为60岁以上居家老人用电、用气安全档案,提前发现安全隐患,保障特殊老年家庭的生命财产安全,共有2000多户老人受益。他说:“能帮,我就多帮些。”

5年来,刘显保和他的志愿服务团队累计便民维修了近19万件家用电器,累计惠民利民达180多万元。在别人看来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刘显保认为,能为社区居民和老年人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得到他们的信任才是最重要的。“居民们把邻居、朋友,甚至单位里的电器都介绍过来修,现在三分之一以上的企业业务都是居民介绍的。”刘显保从居民的信任中感受到温暖,也给了他很大的动力。他说,只要“显保家维”存在一天,他们的便民服务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从2002年的一块黑板到如今的23块小黑板。他的志愿范围在15年间扩大到了23个社区。他的公司也从只有5名员工到现在的68名员工,人人都是志愿者。刘显保承诺:“服务增量不减质。”

2015年,入党第六年的刘显保被推选为七宝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联合党支部的首任书记。他觉得自己的责任更重了。当然,他也有了召集能力,帮助更多的人。作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党支部书记,他将覆盖范围内的16家社会组织“联结”起来,搭建“公益汇”平台。心理咨询、社区服务、婚姻家庭、花艺等各类社会服务“穿针引线”般在社区串联成珠。同时,刘显保结合自身15年来举办各类公益志愿服务项目的经验,经常性地开展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培训活动,帮助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更精准地提供便民服务,更加积极有效地承接居民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工作项目。随着“显保家维”志愿服务品牌影响力的不断加强,刘显保所带领的社会组织也逐渐走出七宝,为闵行更多街镇的居民带来便利和实惠,日益成为社区党组织开展社会治理、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