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青年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12月0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首届沪港青年科技创新论坛在沪举行

共享科创机遇 共创美好未来

青年报资深记者 郭颖

本报讯 沪港青年联合科技创新已有20年。青年报记者从近日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的首届沪港青年科技创新论坛上获悉,沪港化学合成联合实验室于1999年正式在中科院上海有机所成立。20年来,在沪港两地科学家共同努力下,沪港实验室已经成为极少数优秀类中科院跟香港的联合实验室之一,培养出多位杰出的青年科技人才。

据悉,1997年,由时任国家科技部副部长惠永正,以及戴立信、林国强、支志明,麦松威和黄乃正5位院士共同发起,并在中科院、国家科技部、上海市科委和香港裘槎基金会的支持下,沪港化学合成联合实验室于1999年1月14日正式在上海有机所成立。

“这个实验室迄今已经培养出3名院士。我们培养的青年人才,已经有49位获得了博士学位。这些青年人才现在有的在高校、科研院所当教授、研究员,从事学术研究;也有在企业当高管的,还有当老板在创业的。”中科院院士、上海有机所所长丁奎岭介绍说,一些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负责这个实验室的管理和运行,他们不拿一分钱,而是无私奉献,每个研究团队都有年轻的科学家,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在这个平台上也做得非常出色,他们有着良好的学术背景,也得到了上海和国家层面的科研支持。

丁奎岭说,实验室自主运行,经费有来自中科院,有来自香港,来自研究所,还有基金会等方方面面的支持,所以它其实是一个集成的平台。“现在海外联合实验室很多,但是这个实验室因为有很强的队伍,有实实在在的研究团队,有经费的支持,有良好的环境,所以,对它的评估始终名列前茅。无论是在世界顶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还是申请专利,抑或是获取各类科技奖项,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丁奎岭透露,目前实验室有很多学术交流,不仅是顶尖的教授,还有青年学生以及学者之间的交流。“最近我们打算实施一个交流计划,用两个月时间,让内地学生到香港,香港学生到内地,加深交流。”丁奎岭打趣道,自己特别喜欢“合成”这个词。“合成跟我们所做的科学密切相关,合成代表着合作、和谐,不仅仅是合,还要成,最后能够做成事,能够出成果。”

据悉,主题为“共享科创机遇、共创美好未来”的本届沪港青年科技创新论坛由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联谊会、沪杏科技图书馆、香港杏范教育基金会联合主办。论坛围绕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香港建设面向国际的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探讨沪港青年如何把握发展机遇、如何应对挑战、践行新时代创新创业之路。

主旨报告环节,5位来自沪港两地的科技工作者分别从不同维度、不同角度讲述了各自创新创业的故事。来自沪港两地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创业者90多人参加此次论坛。

论坛结束后,与会香港来宾前往张江国家科学中心(上海光源)、上海科技大学和相关科技企业孵化器进行参观学习。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