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脸谱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12月0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女球迷首次现场见证球队夺冠

“申花是冠军” 22年伴我成长

青年报见习记者 蔡创

    11月26日,上海申花队夺得本赛季足协杯冠军,球迷朱超在现场激动不已。青年报记者 张瑞麒 摄

“申花是冠军”,这是申花女球迷朱超在这周上班时,每个同事见到她就会喊的口号。然而朱超只能用微笑一一感谢,因为在看比赛的过程中,她的嗓子已经喊得沙哑。

从1995年9岁时第一眼在电视上看到申花队比赛,再到如今现场亲眼见证申花夺冠,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22年,而朱超也终于可以以这个冠军为节点,回头看看球队的变迁,以及自己的成长路。

青年报见习记者 蔡创

“我第一眼看见申花是在1995年,当时电视里正在放球队夺冠颁奖的画面,算是在自己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吧。”

尽管距离申花夺冠已经过去几天的时间了,但朱超那股兴奋劲依然没有过去,“这两天每天晚上做梦都会笑醒,第一个晚上醒来后还以为夺冠只是梦,现在可以真真切切地确定‘我们是冠军’了。”朱超一边给同事们送咖啡一边说道。

作为一名申花球迷,在球队夺冠后的第二天,朱超便给全办公室的十几个同事每人买了一杯星巴克咖啡,尽管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开心”。

有多少痛苦就有多少开心,对于这句话,朱超可谓是感同身受。时间回到周日晚上的那场足协杯决赛,当时距离比赛结束还有10分钟,申花2:3落后,不过只要将这个比分保持到终场结束,申花便可凭借客场进球多的优势捧得冠军。此刻,之前一直喧闹的申花球迷方阵却突然安静了下来,“那时大家已经开始用祈祷代替加油了,而我甚至都已经瘫在座位上了,以至于旁边的保安都不禁问我:‘小姑娘,没事吧?’因为这个赛季经历了多少磨难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这个冠军对我们球迷来说真的是太重要了。”

而申花本赛季之所以遭遇了如此多的困难,朱超自嘲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劳”:“只要我去现场看的比赛,申花都是非平即负,以至于每当赛前有球迷看到我来了,都巴不得赶我走。有时候跟客场的时候连球员见到我都调侃我说,‘完了完了,这场比赛赢不了了。’”尽管这些都是玩笑话,但眼看球队在联赛一步步滑向保级圈时,朱超终于开始“迷信”了起来,“每场比赛之前,我都会去祈祷。”此外她还发现只要她在赛前理发了,那么球队比赛都赢了,然而这也导致了原本有一头修长黑发的她如今连辫子都很难再扎起来,不过爱美的她还是找到了一个“偷懒”的方法,“现在我每次不剪后面了,只剪刘海,这样就不用担心到时候我成假小子了。”

尽管在外人看来,朱超的这些行为有些难以理解甚至是幼稚,但在她看来,这些都是源于从小开始对申花的热爱。

“我第一眼看见申花是在1995年,当时电视里正在放球队夺冠颁奖的画面,算是在自己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吧。”与其他大部分球迷不同,朱超爱上申花并不是因为父母,反倒是恰恰相反,她的父母并不是十分热爱足球,“当时父亲由于长年在外出差,母亲身体也不好,而且他们觉得一个女孩子去看球总是不太好,所以整个学生时代,自己都有没有踏进过虹口足球场一步,每当比赛日经过球场外面时,听见里面传来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时,内心的心潮澎湃很难按捺住。”

不过这种悸动在2007年终于可以得以释放,“当时马上就要毕业已经开始实习了,也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第一件事便是买了球票进去看球,至今难以忘怀申花进球后,场内的那种开阔和震撼的场面,整场比赛也没怎么看球,脑子处于缺氧的状态。”

“看申花已然成为了一种习惯,就跟吃饭睡觉一样。而且对于我来说,看球就是一种放松,我并不觉得远征客场是一件很累的事。”

自此之后,朱超的看球情结便一发不可收,一开始先是每个主场都会去看,到后来开始随队远征客场,今年已经跟随了10个客场了,“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去客场河南了,当时出于时间和金钱的考虑,和朋友订了两张硬座票,但一上车场面着实吓了我一跳,当时过道和厕所都已经挤满了人,等我们好不容易找到座位坐下后发现座位下面还躺着人。”鉴于行动不太方便,朱超做了一个决定,在车上坐了15个小时没有上厕所。

其实,这只是这几年来朱超远征的一个缩影,“这几年下来,遇到过的困难数不胜数,比如有时候回来已经是凌晨了,大巴在人民广场把我们放下来后,我们就在路边坐着一直等到首班地铁再回家,因为那时候刚工作不久,没什么积蓄,舍不得打车。”

有很多人会问,像你们这些随队远征的球迷,不用上班吗?作为一名正常的上班族,朱超的解决方式就是尽可能地在平时多加班,“像那些在周中的比赛就没办法了,如果是在周末的话,我在周中就会申请和同事换班,或者提前把工作做完。而且领导也十分开明,知道我要远征,也一般不会在周末安排我工作任务。”

远征客场除了时间之外,金钱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据朱超粗略一算,一年下来,至少需要花费3-4万的开销,“对于我们来说,既然把周末的时间都交给了足球,那么自然在逛街买衣服上的时间就要少了,因此购物的费用的就省了下来。”而每一个赛季结束又是申花最忙碌的时候,“因为从现在开始我要拼命开始工作、攒钱,明年有亚冠比赛,我还要随队出国,到时候机票钱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苦中作乐,是很多像朱超这样的女球迷的真实写照,“申花已经陪伴自己20多年了,早已成为一种基因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之中,看申花已然成为了一种习惯,就跟吃饭睡觉一样。而且对于我来说,看球就是一种放松,我并不觉得远征客场是一件很累的事。”

“我和我老公是因为申花而结缘,如今我女儿也是申花球迷,可以说我们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球迷家庭。”

正是因为朱超的坚持,也让她因为申花收获了很多美好的东西。其中最让她的开心的事,便是自己6岁的女儿,和她一样如今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申花球迷。

“我和我老公是因为申花而结缘,如今我女儿也是申花球迷,可以说我们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球迷家庭。”

尽管女儿只有6岁,但审美能力似乎大大超过她的年龄,“耿晓峰好帅”,这是她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主要是有一次耿晓峰抱过她,所以现在只要看见他的照片我女儿总会这么说。”如今朱超的女儿可谓是申花队员中的开心果,“像李帅、吕征和邱盛炯等都抱过她,其他队员看见后也都会逗逗她,不过为何会唯独觉得耿晓峰帅,我也不得而知。”

也许是经常与这些队员打成一片,朱超女儿的身上也早已被打上了申花的烙印,“今年主场打延边富德的时候,我们让她去做了一次球童,结果到了赛前她突然哭着说为什么不是牵穿蓝色衣服队员的手,我们告诉她你这次牵的是客队队员的,下次再让你牵申花队员的,她就听话了。”

现在,朱超每次去主场看比赛前,都会抱着女儿绕着虹口足球场转一圈,感受一下比赛氛围,然后由婆婆带女儿回家,自己再进去看比赛。“因为孩子现在太小了,现场会很吵,我怕她受不了。我觉得先让她有这种印象比较好,对足球的喜欢是可以一代代地传承下去的。”朱超说道。

“我身边有很多朋友随着年纪的增长慢慢将重心转向生活,不关注足球有一段时间了。但这次听说夺冠了,他们又来和我一同庆祝,说仿佛又回到了青春年少的岁月,这就是申花对于这座城市的意义。”

从年少步入而立之年,尽管年龄和身份都发生了变化,但不变的是对于申花的热爱,“有没有想过,也许在十年、二十年之后,将来某一天你会不再前往球场观看申花比赛? ”

听到记者的这个问题,朱超毫不犹豫地回答:“只要申花这个名字一天在,那么我就一定会在每个主场去现场看比赛。”对于朱超而言,现在的看球早已成为一种习惯,“现在很多球迷都会说申花是我们的信仰之类的话,但我不会把它说得多么神圣,我只是会默默地用行动支持,每年的主场套票坚持买,每年客场远征坚持跟,每个周末有申花的陪伴就足够了。 ”

“申花还是那支申花,不管它的人员有多大变动,但球队的气质还是在那里,这就决定了俱乐部本身的地位。我相信,至少在‘蓝血人’的心中,申花已经并不仅仅是一支球队的名字,它让夺冠当晚互不相识的人,能够在同一时刻,呼喊同一个名字,唱响同一个乐章!”

“就我个人而言,爱申花对于现实的意义,就是一个人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不畏艰难,永不言弃,这才是竞技体育对我们普通大众的意义,因为生活不是童话不会永远站在顶点,能在困难时刻挺过来,这份爱才价值连城。”朱超说道。

而申花这次夺冠,同样唤醒了身边不少老上海人的青葱记忆,“我身边有很多朋友随着年纪的增长慢慢将重心转向生活,不关注足球有一段时间了,但这次听说夺冠了,他们又来和我一同庆祝,说仿佛又回到了青春年少的岁月。”朱超说道,“所以我说基本每个上海人的内心中都有着申花情结,尽管有的人将这种情愫暂时掩盖了起来,但某一天被外界因素所刺激到时,这种情愫就会喷涌而出,这就是申花对于这座城市的意义。”

征集小人物

如果你的身边有绝不渺小的小人物,如果你有不凡的凡人故事想与大家分享,请与本版联系:qnbxiaorenwu@sohu.com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