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城事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11月1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发布《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

将打造6个人工智能创新示范区

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

    上交会展示的未来天使机器人,它是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软件技术研发出的下一代高科技产品。 青年报资料图 记者 常鑫 摄

到2020年,上海将实现人工智能重点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基本建成人工智能人才高地,培育10家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标杆企业……昨天,上海市政府发布了《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青年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上海将着力打造6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区,形成60个深度应用场景,建设100个以上应用示范项目。

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

2020年实现人工智能重点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

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陈鸣波介绍说,上海大数据资源丰富,智慧应用广泛、产业门类齐全,产学研用及人才集聚,这些都是上海发展人工智能的基础优势。上海出台《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主要有几方面考虑:

第一,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人工智能既是增长新动力,又体现基础生产力。从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看,人工智能是新型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将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芯片及传感器、机器人及智能硬件、智能无人系统及软件等为重点的世界级新兴产业集群,到2020年实现人工智能重点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成为新增长点。上海还将大力推进人工智能促进实体经济降本增效,在智能制造、现代金融、商贸服务、现代物流、现代农业等领域深度应用,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实现经济能级优势提升。

第二,加快创新驱动引领发展,人工智能既是科技创新力,又体现社会创造力。当前人工智能正处于技术变革跨入创新应用的重要窗口期,上海将瞄准这一世界科技前沿,聚焦部分前沿引领、关键共性、颠覆性技术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同时,人工智能新技术、新硬件、新算法将在各领域细分行业掀起应用热潮,上海将顺应市场趋势和发展需求,重点支持以人工智能为特征的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工智能人才高地,培育10家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标杆企业。

第三,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人工智能既是满足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供给力,又体现城市竞争力。上海将着力打造6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区,形成60个深度应用场景,建设100个以上应用示范项目;促进人工智能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健康和养老等领域深化应用,局部领域形成示范效应。意见提出,要建设应用驱动、科技引领、产业协同、生态共融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体系,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引领、以制度为支撑,大力培育开放、包容、多元的创新创业生态,进而优化城市综合环境、提升软实力。

五个部分21条措施突出“三个深度融合”

陈鸣波表示,《实施意见》共五个部分21条措施。主要内容突出“三个深度融合”。

首先,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经济新增量。一是推进产业智能化升级提升质量效益。在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汽车等领域,支持企业应用人机协作、数据分析、智能感知等技术实施智能化升级改造;建设一批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引导企业在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各环节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新型高效的企业组织和运营方式。

二是促进产业迈向价值链高端提高能级水平。在金融商贸、交通物流、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等行业,推动智能感知、智能决策、认知计算等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创新,提高产品和服务附加值,改善供给体系质量。上海智能网联汽车已在全国率先起步发展,“全球首款量产互联网汽车”荣威RX5受到市场欢迎;部分三甲医院已经运用智能辅助诊疗、手术机器人等智能医疗技术,有效提升了服务能级。

三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新兴产业集群。优化“一带一区多点联动”的产业布局。打造“徐汇滨江-漕河泾-闵行紫竹”人工智能创新带,建设华泾北杨等人工智能特色小镇。打造“张江-临港”人工智能创新承载区,打造人工智能科研高地和智能芯片/传感器、智能装备/部件产业化核心基地。支持各区基于大数据、云计算、车联网、机器人等基础优势,建设一批智能驾驶、智能机器人、智能软/硬件示范产业园。

其次,促进人工智能与创新创业深度融合,形成发展新动能。一是加强基础科研创新;二是建设创新人才高地;三是激发市场创新活力。目前上海正在组建人工智能发展联盟,集聚了各领域近300家重点企业、投融资机构及科研院所。下一步,将推动全球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在上海建立区域总部、创新中心;支持创新型企业加快发展,培育一批人工智能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同时,依托各类“双创”基地、众创空间,扩大超算、智能云服务、测试数据集、安全应用认证等公共供给,形成一批人工智能“四新”企业集聚示范区。

最后,打造多元主体深度融合的智能生态圈,形成要素新供给。一是加快数据资源共享开放,上海已编制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目录1.7万多条,有26万个数据项,年底前将启动建设全市政务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同时,加快编制公共数据开放重点领域清单,推动气象、电力、燃气、通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开放数据资源,支持企业和公众充分挖掘海量数据的商业价值,促进人工智能应用商业模式创新。二是创造优良的市场和政策环境。目前上海正在开展第一批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和人工智能创新项目的组织遴选,将选择其中技术先进、引领性强、带动面广的重点项目予以持续性支持。

上海发展人工智能有优势也有迫切性

上海没有互联网性质的BAT,《实施意见》出台后,下一个人工智能时代上海与其他城市相比会有哪些具体优势?

对此,陈鸣波表示,目前,全国各个省市在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方面都非常有力,比如中关村、深圳都有聚焦的支持政策。在招商引资或者风投方面的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上海学习,比如深圳的中创投很专业也很活跃。陈鸣波认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一是数据的共享开放,二是生态,三是投融资环境。总的来说,上海发展人工智能有几大方面优势。

在应用方面,上海正在探索把各级政府、各个委办的政务数据都对外开放,数据总量是全国之最。“另外还有有利因素是上海产业基础较好,包括产业自动化,比如上汽等一些工厂的自动、智能化技术,上海是最好的,这是很多AI企业亟需的应用场景。通过政府的引导,形成生态环境,给AI企业带来很大的应用市场机遇。”

在科研基础和实力方面,上海的科研院所众多,“比如,交大的AI学科排名在全球还是可以的。上海的人才资源丰富,据第三方统计,AI科研从业人员占全国三分之一左右,张江已形成AI人才集聚区。”

此外,上海的独角兽企业已经在孕育,“据我们了解有10家左右的独角兽已经形成了影响力,但考验是3年以后这些企业还在不在,这是政策制定的关键。以往,上海的独角兽企业长到一定程度就会被收购,所以我说要向中关村学习,在AI投资方面集全市之力来发力。”

陈鸣波认为,除了有优势,上海发展人工智能也有迫切性,“上海现在的转型,土地、能耗各方面的空间都不大。AI恰恰是转型过程当中的一个巨大契机,是一个好的时代机遇,上海必须要抓住。”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