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城事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11月1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2017全国河蟹大赛开赛 “蟹王”“蟹后”重量为三年之最

今年河蟹规格大品质优价格低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全国河蟹大赛,工作人员在向大家展示获得“蟹王”、“蟹后”的两只大闸蟹。青年报记者 施培琦 摄

来自上海、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江西、山东、河南等地近70家单位选送的1800余只河蟹,昨天在上海角逐全国河蟹产业界的“奥斯卡”,经过激烈角逐产生的“蟹王”重量达523.8克,“蟹后”重量达361.0克,分别产自安徽和江西,重量均为近三年来最高。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上海海洋大学第十一届蟹文化节暨2017全国河蟹大赛昨天亮相上海,参赛单位和河蟹参赛数量均创历史之最。此次大赛,以突出河蟹的整体实力和团体优势为主,参赛单位需提供雌雄河蟹各14只,共28只大闸蟹。所有评比参数采用上海海洋大学开发的“全国河蟹大赛评比软件系统”,由计算机在综合参赛河蟹体重、壳长、肥满度和个体差异后打分,从高到低排序来确定金蟹奖。在金蟹奖中由专家根据色泽、气味、口感等性状评选出最佳口感奖。去年“蟹王”和“蟹后”的重量分别为436.6克和353.2克。今年再战,双双突破了纪录。

为鼓励全国养蟹单位推广应用优质种源,全国河蟹大赛还设立了最佳种质奖。全国河蟹大赛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河蟹中的蟹将军、“蟹大伽”的竞技擂台、交流舞台,众多养蟹单位都不远千里齐聚一堂,进行巅峰对决、华山论剑。

据介绍,河蟹是我国养殖地域最广的水产甲壳类经济生物,全国除西藏和海南未养殖河蟹外,其他各个省市区均有河蟹养殖。2017年虽然经历了历史上罕见的长时间高温天气,对河蟹产业造成了一定影响,但由于池塘养殖面积的扩大,全国整体养蟹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水草养护技术的发展和提升,今年的河蟹总产量仍处于较高水平,预计全国产量将超过80万吨,全国蟹源充足,广大消费者可选择的机会多。

除产量外,今年河蟹的整体规格也大于去年,更令人高兴的是今年河蟹养殖克服了天气条件的不利影响,河蟹口感和品质整体得到了提升和加强,不同养殖区的河蟹均表现出规格大、品质优等可喜局面。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今年的河蟹销售价格却远低于2016年。因而,对广大消费者而言,今年是幸福的“品蟹之年”。

上海海洋大学专家介绍,从本世纪以来,按照河蟹的生物学特点和生态学要求,以“种草、稀养、投螺、调水”为核心的生态养蟹技术不断丰富和发展,全国各地出现各具地方特色和水域特点的生态养蟹模式与技术,构建“水下森林”和“水底草原”,形成了养殖水域清澈、养殖池塘水草茂盛,一些养殖地的池塘水质指标与环境已优于外部的水源水,河蟹已处于水产品食品安全等级“金字塔”的最高端。

同时,现在全国各地的湖泊、池塘、河沟等水体都能够生产出一大批规格大、品质好的大闸蟹。这些大闸蟹在外形和内在品质上无法有效区分。因为都是中华绒螯蟹同一个物种,就是在不同的水体中饲养成而已。

目前,上海本地蟹从外观、规格、口感、品质等方面均不会低于全国其他地区的大闸蟹,特别是上海大闸蟹由于采用良种的比例高,其外形的美观度和整齐度较其他大闸蟹要好,比如,上海本土大闸蟹具有“腿长”这一显著的外形特点。由于上海本地蟹产量有限,品质又好,通常是按只卖,一只蟹的均价在60元左右,高于外地的一斤蟹价格,且在10-11月份就销售完毕,所以,市民想吃一口上海本地蟹不仅要抢时机,而且得付高价钱。

[相关新闻]

精准扶贫,河蟹在青山绿水中爬出了金山银山

近年来,以上海海洋大学成永旭、马旭州等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针对我国河蟹产业发展转型需求,甚至将河蟹生态养殖技术用到了对口帮扶上,他们到贵州平塘、铜仁、遵义、陕西黄龙等地,通过驻地指导、技术培训、实地观摩现场指导、技术合作等方式,实现 “一水两用、一地多收”,助力当地生态保护和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在贵州平塘县、遵义和铜仁地区,已推广6000多亩。河蟹在青山绿水中爬出了金山银山,实现了新的精准扶贫。

科研团队告诉青年报记者,早在2012年团队在贵州平塘县进行大闸蟹引进和养殖的试验项目探索时,当年就喜获成功,给农民带来了增收,成永旭教授被平塘县人民政府授予“荣誉县民”称号。随后,学校对贵州铜仁进行技术帮扶,通过组织培训、实地巡回服务指导等,在全市6个区县设立示范基地,使铜仁的河蟹养殖在5年内发展到6825亩,亩产72.72公斤,并在2015年第九届全国河蟹大赛中斩获金奖。

2014年起,成永旭团队对口支援陕西黄龙,积极引导群众养殖大闸蟹,用技术帮助农民实现增收致富、通过扶持特色产业帮助当地脱贫。如今,三年时间,黄龙的河蟹养殖由2014年的二户16亩,发展到今年的养蟹池塘110个,养殖面积425亩,已辐射全县七个乡镇52户。河蟹养殖已经成为该县的产业特色,打造“西北河蟹第一县”成为其发展目标。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