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11月1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知名作家入驻高校如何双赢?

走上讲台也不要忘了写作初心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最近,著名作家毕飞宇到浙江大学当教授的消息不胫而走。据青年报记者了解,毕飞宇此次到浙大只是担任讲座教授,而他的本职工作是南京大学教授。知名作家呈现出被各大高校“瓜分”之势,当教授已经成为很多作家的职业选择。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毕飞宇到浙大当讲座教授据说是受了好朋友许钧教授的邀请,许钧也是一位作家兼翻译家,过去曾为南京大学教授,去年到了浙大当教授,代表作就是翻译了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毕飞宇当“讲座教授”,顾名思义就是时不时地到浙大开开讲座,讲讲文学。如果不跳槽的话,他已经没有机会成为浙大的正式教授,因为他在2013年已经成为了南京大学的教授。毕飞宇到南大当教授也很合理,因为他是江苏人。

这几年知名作家加速流向高校。毕飞宇的江苏同乡苏童,2015年成为北京师范大学的“驻校作家”。这也不奇怪,因为北师大是苏童的母校。与此相似的还有莫言。莫言是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几个月后的2013年成为北师大教授的,执掌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并且也成为山东大学讲座教授。

除了这几位之外,王安忆在复旦大学中文系已经当了十几年教授了。阎连科和刘震云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当教授。王蒙、贾平凹、二月河、叶辛等作家也早在几年前就担任高校文学院名誉院长、院长等职。

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对于高校来说,知名作家现在是如此抢手,以至于很多人不得不一兼多职。就像这次毕飞宇在保留南大的教授之职外,又在浙大当起了“讲座教授”。而他的母校扬州大学在几个月前也成立毕飞宇研究中心。作家当教授很汹涌,以至于有人感慨,知名作家也就那么几位,差不多都被各大高校“瓜分”完了。

作家当教授之所以如此火爆,是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双赢的举措。首先对于作家而言,有不少作家原本是自由职业者,现在当了教授,进入体制,生活上也就有了保障。同时一些知名高校的平台也有利于作家了解社会,加强自己的影响力。对于大学而言,好处也是不言而喻的。北师大在莫言获得诺奖几个月后就将其聘为正式教授,这对于北师大的声誉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提振。当然,作家当教授和普通学者当教授的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作家可以将最新的写作经验带到学校里来,有理论,更有实践。所以作家在学校里教创意写作的很多。虽然很多作家公然宣称,作家没有办法通过教学来培养,但他们确实已经教出了不少作家。比如现在活跃的青年作家甫跃辉和张怡微,都是王安忆在复旦大学的学生。

事实上,作家进高校当教授有其传统,民国时很多著名作家都在大学里任教,最有名的莫过于鲁迅。鲁迅在很多学校都教过书。所以,这股知名作家进大学当教授之风,可以被看作是传统的延续。

但是也有人表示了担心,毕竟现在的大学已经和过去发生了很大变化,固然是相对清静的,但也不乏追名逐利,勾心斗角之事的发生。所以作家要想在大学既教书育人,又坚持写作,还不为外界纷扰所动,这是需要一点定力的。如果随波逐流,身陷名利场而不能自拔,那还不如不当教授。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