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城事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11月1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消保委开展智能扫地机器人试验

“偷懒”、“不认路” 性能差异明显

青年报见习记者 钟雷

    现场进行扫地机器人测试,发现很多机器人并不是很“聪明”。青年报见习记者 钟雷 摄

近年来,智能扫地机器人逐渐走入市民家中。“智能防跌落”、“图书馆级静音效果”、“沿边清扫不放过墙角”……各式宣传标语让消费者目不暇接。近期,市消保委对市面上的智能扫地机器人开展了比较试验,以期能给消费者的选购过程“指条明路”。试验结果发现,不同品牌扫地机器人间的清洁能力差异明显,其中,“SDG扫地狗”、“TOMEFON”等品牌的硬地板除尘能力和边角除尘能力尤为不理想。

青年报见习记者 钟雷

除尘性能差异大

本次比较试验主要通过线上线下等渠道购买了25件智能扫地机器人样品,涉及iRobot、科沃斯、戴森、米家等25个品牌,价格在1088元至7999元不等。本次试验参照国内和国外相关标准的测试方法,对25件智能扫地机器人的清洁能力(硬地板除尘能力和边角除尘能力)、规划能力(覆盖率)、单次充电有效清洁面积、灵活行走(防跌落能力、越障能力和通过能力等)、环保特性(噪音和灰尘排放)进行了测试。由于在试验过程中有3件样品因故障等原因而无法完成全部测试项目,本次试验仅对22件样品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硬地板除尘能力测试是在标准的硬地板房间的中央区域均匀散布一定重量的灰尘,使样品在其中自动进行清扫(设置为最佳工作模式,如自动模式或智能模式等)不超过15分钟,结束后计算被样品吸收的灰尘重量比例,即为硬地板除尘能力。结果显示,22件样品的硬地板除尘能力最高达94.9%,最低仅为22.8%。

边角除尘能力结果显示,22件样品的边角除尘能力最高达88.9%,最低仅为14.5%。带边刷且边刷与吸尘口距离适中、有边缘清扫或沿墙清扫等工作模式的样品边角除尘能力较高。值得注意的是,“SDG扫地狗”、“TOMEFON”两品牌的产品在这两项检测中均位列倒数前三。

4款产品“不认路”

规划能力测试是在20㎡的房间中模拟家庭环境,摆放桌、椅、柜、沙发、家电等物品,使样品在其中自动进行清扫不超过30分钟,计算样品的清洁头运行所覆盖的面积占房间总面积的比例,即为覆盖率。结果显示,22件样品的覆盖率最高达90.4%,最低仅为37.4%。防跌落能力测试是将样品分别放置于10cm和15cm高的台阶上,使其运行不超过10分钟,观察其是否会跌落或卡死。结果显示,有4件样品分别在台阶上出现卡死,其中1件从10cm高的台阶跌落。

由于智能扫地机器人一般需要较长的充电时间,因此消费者普遍期望充满电后的智能扫地机器人能够尽可能清扫到更多的面积,以便一次性完成对整个房间的清洁。本次比较试验测试了样品的单次充电有效清洁面积,即让样品充满电后在20㎡的房间中多次进行清扫直至电量耗尽。结果显示,20件样品的单次充电有效清洁面积最高达97.6㎡,最低仅20.2㎡,而“Lexy莱克”、“Haier”品牌下的产品该项目测试结果均小于25㎡。

噪音方面,测试显示22件样品在运行时本身发出的噪音在60.2-77.5分贝之间。据专家介绍,85分贝以上的噪音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75分贝以上的噪音已会影响人们的正常交流。

据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清洁技术学会负责人熊开胜介绍,此次比较试验所参考的指标均非强制性标准。考虑到扫地机器人产品升级换代很快,摄像头、雷达等设备的运用让部分过去的标准“有些过时”。他透露,目前新版标准验证工作已经完成,今年12月,有关部门将启动版本升级方案,届时将进一步完善测试办法和要求。

[消费提示]

1、一般来说,规划式清扫、带滚刷且吸尘口宽的智能扫地机器人清洁能力较强。消费者可根据家庭中沙发、茶几、柜、床等物品底部距离地面的高度选购适宜尺寸的智能扫地机器人,但不可盲目追求超薄,因为高度过小的智能扫地机器人往往吸尘效果不佳。

2、为了更有效地吸尘而又避免对智能扫地机器人或其他物品造成损坏,消费者在使用智能扫地机器人前应先整理房间,如将地面上不宜被吸起的小物件、容易缠绕的绳或线、被触碰后易翻倒的物体等移至扫地机人不会接触到的地方,在需要保护的物品前放置隔离栏(如虚拟墙等)。

3、消费者在日常使用时应注重对智能扫地机器人的清洁和维护。每次使用后需及时清理集尘盒,定期清洁感应探头,以及过滤网、边刷、滚刷等配件,并结合使用频率及时更换配件以保持良好的吸尘效果。如长时间不使用应关机存放,可每3个月至少充电一次以免电池因过放受损。

4、消费者遇到使用异常时应及时联系售后客服。在日常使用过程中,若发现智能扫地机器人运行时的行走速度明显减缓、行走路线明显不合理、覆盖区域明显减小、充分充电后可清扫时长明显降低等问题时,应及时联系售后客服。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