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财经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10月2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寿险业马太效应显著 中保协支招中小险企发展

青年报记者 吴缵超

本报讯 中国寿险业迎来发展黄金期,但马太效应显著,中国保险业协会近期发布了《回归保险本源,中小寿险公司发展之道》课题研究报告,指出在寿险业快速发展的现阶段,大量中小公司生存发展举步维艰。

报告表示,2012年-2016年,我国寿险业原保险保费增长1.2万亿元,七家大公司占比约40%。寿险公司高价值业务的最主要代理人渠道,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其中大公司通过更加成熟的自我发展机制,分享了代理人增员的绝大部分红利,招募到接近90%的新增人力。而从净利润来看,2014年至2016年,中小公司行业利润占比却只有20.14%、23.2%、19.32%。

大量中小公司生存发展举步维艰,具体表现三方面,一是有保费无价值,持续亏损。过去几年部分中小公司依靠资产驱动负债模式超常规发展,经营利润主要来自投资理财业务的短期利差。二是资产驱动负债,难以为继。监管部门重拳叫停资产驱动负债发展模式,赚取短期利差模式不可持续,中小公司生存问题再次凸显,急需寻求新的突破口。三是市场主体增加,竞争加剧。目前国内拥有近80家寿险主体,数量仅次于美国和英国,是日本的两倍;由于公司之间同质化严重,中小公司与大公司之间、中小公司之间竞争激烈。

对于中小险企目前之所以生存艰难,报告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进行了分析。从宏观层面来看,金融业对寿险业的外部溢出性。整个金融体系在某种意义上形成外部溢出力量,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寿险业的经营本质与市场环境,中小公司或主动或被动采取跟随战略,加入了短期理财产品的红海竞争,而偏离保障型的寿险主业。在监管趋严、“保险姓保”的大趋势下,资产驱动负债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从微观层面来看,存在股东期望不理性、战略定位不实际、经营模式无特色、人才机制不匹配、产品属性不支持等等问题。

在提出目前中小险企所面临的困境后,中保协报告在归纳了国外中小寿险公司成功经营案例的基础上,为国内中小险企提供借鉴,例如英国Unum就专注于员工福利保险;一些公司进行销售渠道全面转型,Ergo在比利时的分支机构就关停公司代理人渠道,转而与独立代理人合作;一些公司选择在某一产品领域深耕细作,例如英国近年来成立的Rothesay Life,就聚焦在欧洲专营管理难度和风险都很高的年金业务上。美国保险公司Kanas City Life成立百年以来,始终坚持在美国中部地区经营,成为区域性领先公司。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