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10月2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上海国际艺术节“扶青计划”暨青创周开幕 给青年人机会和平台去展示创意

青年报记者 陈宏

本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青计划”暨青创周,上周末已正式启动。本周内,30多场邀约演出涵盖音乐、舞蹈、戏剧、戏曲、展览、创意集市,多项大师讲座、工作坊等活动,将在上海戏剧学院及沪上多个表演艺术空间连续上演。青年报记者也在开幕当日参观了青创周的上戏会场,青年艺术家们的创意吸引了众多年轻人驻足,而青年艺术家们则表示,他们期待的最大扶持,就是“给了这个平台”。青年报记者 陈宏

青年人演,青年人看

作为艺术节的品牌活动,“扶青计划”已步入第六年,今年 “扶青计划”暨青创周这个青年艺术家的孵化营、原创首演的聚集地持续发力,9部委约作品涵盖了多种体裁,来自海内外的华人青年富有创意地运用多种传统艺术形式,赋予作品崭新的艺术理念。“扶青计划”的委约作品《记忆的味道·大火锅》于20日在马兰花剧场提前亮相,两位“学院派”主创关勃、查文渊再度联手以平实的视角叙述“关怀”,通过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来呈现生活本质的悲欢离合。

10月21日青创周的开幕当天,多部委约作品亦将纷纷亮相,上海越剧院演员忻雅琴携手周倩创作小剧场实验越剧《再生·缘》,尝试用沉浸式戏剧的表现手法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戏曲感观;北京当代芭蕾舞团郑杰的现代舞作品《寂静之上》希望通过舞蹈的动静结合,带领观众共同探寻空无一物的清澈心境。两部跨界合作的作品同样引人注目,中央音乐学院的宋杨邀请柏林现代乐团汉德·威克(Hard Werk)共同创作的新音乐戏剧《饥饿艺术家》,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硕士张凌南也将携手油画家黄赛峰,一同带来别开生面的装置戏剧《空盒游戏》。

这些剧目,包括其他一些创意活动,都备受年轻人青睐。上周六开幕当天,不少大学生告诉记者,她们兴奋地发现,“艺术作品并没有离我们很远,网络上活跃的元素,这里都有,而且变得非常艺术。”

作品还不成熟又有何妨?

沉浸式戏剧这两年颇为流行,去年的青创周,这一形式就在校园里展现,路过的人都有可能成为一部戏的参与者。而在本届青创周开幕当天,记者也在上戏新空间剧场再度看到了沉浸式戏剧。

传统的戏剧,是在舞台上演,观众在台下看,业内称之为“镜框式”,但这次的越剧《再生·缘》却突破了这一形式,整个剧场被改造成了一个共同的空间。演员随时可能出现在你身边,观众也可以选择自己的视角看戏。而对主创来说,只是到观众中间去演戏,并非真正的沉浸式,戏曲本身的魅力并没有被形式所改变。

对于这样的尝试,《再生·缘》的导演张磊感慨地说:“因为有‘扶青计划’我们才敢尝试这样的作品,毕竟它还不是成熟的商业作品,如果没有这个平台,我们可能要等几年之后才会开始去做。是‘扶青’让我有了动力和胆量去创新,用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去呈现传统的戏曲。”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