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在行动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10月1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全国义仓日”公益活动在23个城市举行

“义仓文化”创建睦邻友好社区

青年报记者 陈诗松

本报讯 在“故事分享亭”大声说出邻里之间的温暖故事、众人同食百家粥、捐赠一个物品帮助他人,参与投壶游戏、齐心共绘“义仓”长卷……近日,由壹基金支持、义仓发展网络发起的义仓文化公益推广活动在上海、成都、洛阳、西宁等23个城市举行,上万名参与者通过富有中华传统文化韵味的丰富活动,体验义仓“创建睦邻友好,守望相助的社区”的文化内核。

邻里故事温暖传情  

当天,近50名市民走进设在奥克斯广场上的故事分享亭,分享自己与邻里之间的温暖故事。“古时每到秋分,各家都会拿出丰收的土产和食品招待客人,现代社区中虽然没有以农事相连的走社,打动人心的却是邻里之间互助的关怀和温暖。故事分享厅为人们倾诉和感恩邻里之情提供了最好的机会。”义仓发展网络秘书处张利君说。

秋收时,农家割新稻,新米饭要先祭献逝去的祖辈才能召集家人共同食用。城市社区远离乡村,但邻里分享让秋分有了更多新意。在义仓日活动的前一天,主办方特别向热心市民募集了“一勺米”,并在活动当天用募集来的“百家米”熬制成“百家粥”,分享给众人。张利君表示:“一勺米百家粥虽简单但难得,体现了义仓文化中自助、互助的内涵。”

义仓的核心理念是邻里互助,而与此相矛盾的是,现代人工作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鸽子笼”般的独立门户让邻里之间距离遥远,“远亲不如近邻”在很多社区成为一句空话。为此,主办方特别开展了“现代义仓,重拾渐行渐远的邻里情”主题论坛,邀请社会学界、公益界的代表与传统文化研究者、基层社区工作者、媒体工作者共同讨论义仓文化在促进睦邻友好社区建设方面的优势和挑战。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主任刘飞、壹基金项目副总监李健强,传统公益文化研究者杨若虚、义仓成员伙伴代表徐进、社区居民代表韦桂英分别阐述了各自观点并与现场市民互动交流。

义仓文化源远流长 

除了上海会场,义仓文化公益推广活动在西安、郑州、西宁、重庆等23个城市同时开展,每一座城市都推出了与本地文化特色相融合的活动主题,如杭州借“秋分”节气开展了以“秋”为主题的“公益寻踪秋意,义仓轻催时光”活动,邀请青少年、爱心企业和爱心机构一起传播义仓文化,设置竖蛋、运粮、彩绘簸箕等游戏,拉近邻里关系;西安的活动以“千年义仓,古今相承”为主题,着重探寻关中义仓文化遗迹,探讨陕西义仓文化的现代传承;洛阳将义仓文化带进十所中小学,开展义仓文化宣讲;青岛则开展义仓文化活动周,持续7天举办义仓文化体验活动。

张利君介绍说,我国义仓文化源远流长。自隋唐起,一些村民从自家拿出稻谷放在村中的“义仓”里,帮助贫困家庭的孩童用“义仓米”去上学,遇灾时各村社则用“义仓粮”开办粥厂,赈济灾民。现代义仓的探索始于2010年,起步于成都,是对我国传统“义”文化的发扬和延续,倡导社区居民定期的、非现金的小额捐赠,帮助社区内低收入、负担重的困难家庭,尤其是孤寡老人、残障人士家庭等。

受助家庭可以通过成为爱心志愿者等形式成为爱心家庭,因此“义仓”中没有绝对的受助与施助,每个人用自己的方式参与社区建设,并在“义仓”中感受到尊重和平等,而“义仓”的最终目标是构建起社区的参与式互助体系,促进社区融合,建立睦邻友好、守望相助的和谐社区。截至目前,现代义仓已覆盖全国16个省49个城市的1000多个社区,101家社会组织在各地推动在地义仓探索,参与义仓学习网络的机构和个人更多达400余家。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