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青年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09月2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华东师范大学召开实践育人成果展示会

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纳入学分体系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本报讯 昨天下午,华东师范大学举行“走向一流——实践育人成果展示会”,总结近两年学校实践育人工作的成果与经验,探寻通过实践育人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一流高校一流学科建设之路。在成果展示会上,《社会实践:中国社会观察与体验》课程与《华东师范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护照(试行版)》正式发布,这也意味着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正式纳入学分体系。这在上海高校中还是首例。

完善实践育人体系

2017级新生起,学校教务处、学工党委、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将联合建设《社会实践:中国社会观察与体验》必修课。

青年报记者获悉,《社会实践:中国社会观察与体验》面向全体本科学生开放,共计2学分,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公共必修学分。这是上海地区高校首次将社会实践列入本科思想政治理论公共必修学分,逐步实现在大学本科阶段的全覆盖。

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寒暑假实践项目课程环节、日常实践项目课程环节、网络课程环节、线上讨论课程环节四个课程块面。课程力求实现社会实践与思想引领相结合、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实现实践育人面向本科学生全覆盖。

课程指导学生围绕事关党和国家发展的主题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会公益、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回归社区、回归乡土,观察社会,了解国情,体验社会角色,针对具体社会问题,提出改良或解决方案,服务社会发展。

校团委书记朱文佳表示,通过实践育人,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实践中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文明素质和解决问题能力,逐步实现全方位、全员、全过程、全环境实践育人。

发布社会实践护照

同期发布的《华东师范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护照(试行版)》,是华东师范大学实践育人的又一举措,也是上海地区高校首次尝试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整合党史教育资源,打造红色教育平台。

社会实践护照整合了上海地区57处具有革命教育意义的红色景点信息,引导大学生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党史、国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成长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在护照内页,还有为学生设计的各条社会实践路线图。学员自主在课余时间选择《护照》上的实践基地,参观调研,形成实践基地学习体会,作为成绩评定的参考依据。

根据上周教育部公布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华东师范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校党委书记童世骏表示,在建设“双一流”进程中,学校更应继续推进挥实践育人工作,在实践中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激发学生创新潜力,传承大学精神价值,树立远大理想目标,落实价值、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任务,倡导求真、明善和审美的终身追求,培育有敬业精神、实干能力和家国情怀、全球意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关新闻]

华师大学子担纲世博会中国馆志愿者分享经历和感悟

昨天的华东师范大学实践育人成果展示会通过“理想信念:存高远之志”、“知行合一:修德才之道”、“服务社会:育家国情怀”三个篇章的项目分享展示了学校通过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综合素质,服务社会发展的历程。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杨庆媛、国际关系与地区研究院史琳分享了他们参与阿斯塔纳世博会中国馆志愿者工作的经历和感悟。在为期90天的志愿服务过程中,中国馆志愿者团队共接待游客60万人次,师大志愿者团队向游客们讲述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传播了中国故事,展现了中国魅力。习近平主席同哈萨克斯总统坦纳扎尔巴耶夫共同参观中国国家馆时,向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介绍“这是我们的中国志愿者”,令所有师大志愿者感到无比自豪。

2017暑期,华东师范大学共有300余名学子,26支实践队伍奔赴江西革命老区,开展“教育扶贫,青年在行动”暑期社会实践,实践教育扶贫,助力老区发展。来自社会发展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和经管书院的三位同学作为代表,讲述了实践队伍依托学科特色优势开展暑期爱心活动,参与实地考察调研,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实践历程。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