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下一版   

 

2017年09月2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扶青计划 让青年艺术家作品更多渠道“走出去”

青年报记者 陈宏

众所周知,一个艺术节想要将自身打造成拥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平台,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可或缺,尤其是在培养青年艺术人才方面。因为拥有“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并持续将他们的作品输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正在往这个方向迈进——经过多年精心经营,它已经拥有了众多输出青年艺术家作品的渠道,而且进行了行之有效的输出。

■A13

本报讯 众所周知,一个艺术节想要将自身打造成拥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平台,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可或缺,尤其是培养青年艺术人才。因为拥有“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以下简称“扶青计划”),并持续将他们的作品输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正在往这个方向迈进——经过多年精心经营,它已经拥有了众多输出青年艺术家作品的渠道,而且进行了行之有效的输出。昨天,青年报记者也就此话题采访了艺术节中心负责人和青年艺术人“出海”所乘“航母”之一的美国亚洲协会全球表演艺术与文化策略总监。

输出渠道众多且有效

昨天,艺术节中心在上海戏剧学院宣布,今年的“扶青计划”暨青年艺术创想周将于10月20日-28日登场,届时,将有9部委约作品,以及30多部邀约作品在上海戏剧学院、马兰花剧场、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等场地竞相亮相,一大批大师讲座、工作坊和展览等活动,也将纷至沓来。

艺术节中心总裁王隽告诉记者,“扶青计划”创办以来,经过不断努力,在越来越多的舞台作品和领域中都能看到历年“扶青计划”委约艺术家的优秀作品,并吸引更多的青年才俊加入,“种子效应”初见成效。

而这两天,美国亚洲协会全球表演艺术与文化策略总监Rachael Cooper也来到了上海,一直在看入围的一些作品的创作过程。她告诉记者,她与上海国际艺术节已经合作了好几年,会将一些优秀的青年人作品带到美国去。艺术节中心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这个协会是美国和亚太地区最具有影响力的亚洲政策研究及教育文化机构,其宗旨在于促进美国与亚洲之间的民间交流,增进美国及亚太地区民众、领袖和机构之间的相互了解。

她说,推动这些艺术作品走出去,能够丰富立体地展示中国文化,而不仅仅是文学上的中英文互译那么简单,“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戏剧实验和彩排来呈现人物的形象与角色之间的互动,例如唐朝的人物形象,他的肢体动作、道具等等,都需要通过不断的戏剧实验。目前,我对中国的经典人物形象已经了解得比较多,比如,中国还有四大美女的典故,这些都会越来越国际化。”

青年艺术家敢想敢实验

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也许并不成熟,但充满了锐气,今年的作品也不例外。本届委约作品有不少作品立足传统艺术的传承,或借鉴现代表达方式,或通过多剧种融合,或利用视觉媒体,将采用现代视角,不同的解读方式颇能引发现代人的全新思考,且不乏聚焦社会现实的作品,具有令人回味的思辨属性。

“‘扶青计划’对于中国来说很重要,尤其是激励中国青年艺术家敢想敢实验,他们可以创造全新的表达,为中国戏剧加入新鲜的思维。例如,艺术家们可以在演奏琵琶的过程中加入肢体移动或者科技的元素。‘扶青计划’为青年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包容的环境,实验创作的过程中,他们有时候成功,有时候失败,但其实失败是很好的体验。”Rachael说。

她也透露,自己坚持亲自到上海来,现场观摩他们的创作过程,也是因为,“作为一位美国的制作人,我要思考的是,如何让它们在美国的语境下同样发生作用。”因为,“扶青计划”巨大的力量在于促进艺术与文化,人与人之间的共鸣和理解,“这不是做生意,它有关文化艺术交流的共鸣,以及人文分享。”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