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青年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09月2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中国好作业”收官 评出120名获奖学员

“乡愁”小诗征服“大咖级”导师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本报讯 历时两个多月的2017“中国好作业”公益活动日前画下圆满句号,17道题目平均报名人数为历年之最,最终评出金奖学员10名,银奖学员10名,铜奖学员100名。

今年暑假,由上海教育新闻网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联合主办的2017“中国好作业”活动报名学生总数为23535人次,成功提交作业12059篇。

据介绍,今年的优秀作业太多,导致了导师左右为难。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夏建国布置的题目是《调查小区附近的养老院建设》,这道题的用意是呼吁广大中小学生在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的当下,去关注身边的老年人、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令他欣慰的是,不少同学都因这道题而第一次走进了家附近的养老院,最终提交上来的作业也非常精彩,导致他在评选时颇显为难。其中,就读于上海实验学校二年级的李泠一同学不仅在假期走访了街道的养老服务中心,甚至还分别走访了一家公办养老院和一家民营养老院。“在实际的调查中,李泠一同学以详细的数据、详实的对比,既介绍了目前社会化养老的现状,又提出了社会化养老的困顿,是一篇优秀的社会调查报告。”夏建国表示,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像李泠一一样,关心身边的老人,感恩他们的付出,让他们在迟暮之年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乡愁,是奶奶驼弯的脊背,在灶头间烙饼。乡愁,是爷爷背着镰刀,在田里割麦的背影。乡愁,是爸爸爬上桑葚树,满嘴的黑紫。乡愁,是妈妈烧的饭菜的味道。”今年夏天,这首只有短短四行的小诗征服了“大咖级”导师。诗歌的作者是嘉定区迎园中学八年级的俞思佳同学。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和“刀下留城救平遥”传奇故事的主角,阮仪三导师布置的是一道人文题——《和家人聊一聊乡愁》,虽然提交上来的近千份作业中不乏洋洋洒洒数千字的文章,但他仍然更青睐这首小诗所营造出那份点到即止的意境。“它让我想起了自己的乡愁,我出生在苏州的西美巷,长在苏州的钮家巷,小时候,从巷子的这头向着连接平江路的那头跑,一棵一棵的梧桐树,一棵一棵的榆树,小河上一座接一座的小桥,真是漂亮有味道啊。”

人文行走向来是“中国好作业”的重头戏。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语文高级教师樊阳今年带来的题目是《行走陶行知先生之路》。今年夏天,复旦附中高一学生余嘉荣跟随樊阳循着陶行知先生一个世纪前走过的路,寻找近现代教育的根。“老师问我们为什么陶行知先生开创的传统没有很好地延续? 大家不断地争论着,虽然最后谁也没有说服谁。”余嘉荣在提交的作业中这般写道:“夫育人之路之漫长艰难,非一人之功所能服。若众师生皆进,承中华文化之妙,则途中之险可平矣!”最终,这篇有思考、有内涵的作业被评为金奖。

另据主办方介绍,在今年的十份金奖作业中,有三份来自二年级学生,二份来自一年级学生,获奖选手低龄化的趋势令人欣慰,也发人深省。中国商飞C919首飞机长蔡俊布置的题目《想象五十年后的交通工具》由一位二年级的小朋友摘得桂冠。蔡俊导师希望同学们的思维不要被现状和技术所局限和禁锢,可以尽情地放飞想象的翅膀,大胆猜想。因此,来自闵行区上海市莘光学校二年级的李欣蔓同学在文中尽情地想象了建在地下的高速真空隧道管、太阳能和地热能飞机、高层建筑里的高速电梯和滚式电梯等,令人不得不惊叹小学生大胆而丰富的想象力。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