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09月15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丰巢科技收购e栈

快递柜行业竞争再次升级

青年报见习记者 洪伟

本报讯 就当顺丰旗下的丰巢与阿里旗下的菜鸟物流的信息分享争端淡出公众的视线之后,丰巢就又有了大动作。9月13日,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以6.3亿元出售非全资子公司深圳中集电商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的78.236%股权,全部出售给深圳市丰巢科技有限公司。

快递柜行业再次整合

丰巢科技创立于2015年6月,由顺丰、申通、中通、韵达和普洛斯投资5亿成立。今年1月丰巢科技拿到了新的一轮25亿元A轮融资。目前,丰巢科技在74个城市已经设下了6万组快递柜,每天处理包裹数量400多万件。

中集电商成立于2014年12月,目前已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投放约1.4万组“中集e栈”快递柜,日均包裹处理量近80万件。这笔收购主要目的,是将e栈的快递柜资源纳入到丰巢下,增加丰巢快递柜的体量。两家公司组合起来,总共快递柜的数量将达到7.4万。

丰巢科技方面表示,以后丰巢和e栈在人员、资源、后台系统的整合上面会有一系列动作,会依据现在团队能力、系统整合难度来分阶段实施。

在整合后,丰巢科技仍然不是快递柜行业的第一。根据三泰控股7月份的公告,其子公司成都我来啦(速递易运营方)引入了新的投资方中邮资本、驿宝网络和亚东北辰后,速递易获得了中国邮政旗下2.1万左右的快递柜,使得其拥有的快递柜总量还是超过了收购e栈的丰巢科技。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丰巢科技收购中集电商的同时,丰巢科技的主要股东顺丰控股与中集集团已经在多维度进行合作。9月13日,顺丰控股、中集集团同时发布公告称,双方已经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展战略合作。顺丰控股子公司顺丰速运有限公司拟在多式联运、快递、“一带一路”与中欧班列、铁路、装备、技术、商业等领域开展合作。

盈利模式尚未清晰

虽然行业的整合速度在加快,可是目前整个行业仍处在烧钱拼规模的阶段,具体的盈利模式仍未清晰。

据顺丰控股公告,2016年度,丰巢科技营业收入为2254.59万元,营业成本高达2.28亿元,是营收的十倍有余;2017年上半年,丰巢科技营业收入为8241.77万元,营业成本却高达2.47亿元,营业亏损额高达2.1亿元。同时,根据2016年三泰控股发布的业绩报告显示,三泰控股因速递易等业务亏损超12亿元,亏损额同比扩大3245%。

值得注意的是,顺丰对丰巢科技的持股在减少。根据8月份的顺丰公告,顺丰以9.52亿元向明德控股或其指定的第三方转让丰巢科技15.86%的股权。本次交易后,顺丰持股比例从30.86%变为15%,顺丰称将维持这一持股比例。按照顺丰控股CFO伍玮婷解释称,这是考虑了顺丰的财务,以及丰巢科技后续投入会继续上涨,让丰巢科技更独立。

而为了增加收入,速递易计划花更多的资源去做寄件业务。按照速递易的计划,除了本身拥有的快递柜外,其预计今年将在快递柜上新增3万套寄件边柜,以及新设10万跟邮筒相近的小黄筒。

有行业观察人士表示,对于任何一家快递柜公司来说,现在谈盈利都是很困难的,根本不存在盈利的机会,现在快递柜公司首先应解决市场份额问题。20万组投放量将是快递柜公司实现盈利的一个数量节点,这意味着一天的快件投放量可以超过200万,并会产生大量的交互,在这个数量下快递投放的议价权将由快递公司转移到快递柜,快递柜公司才有可能实现盈利。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