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青年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09月1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120名00后参与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复评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本报讯 小学生带来“环保肥皂盒”课题研究、可变色安全晴雨伞,初中生已经利用机器人、3D打印技术关注起农业科技。

在日前举行的2017年“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推选活动复赛评审上,参与答辩的120名中小学生几乎每人都带着发明作品、专利论文。关注生活是这些“00后”科技创新的源泉。

“00后”设计机械手助力农场采摘

“我跟着爸妈去采过几次杨梅,采摘时要站在梯子上,我又有点恐高,就想到了这个发明。”复评现场,初二学生顿量面对四位评审,一边展示自己发明的人机协作型杨梅采摘助力机械手,一边说着发明缘由。

这个机械手由采摘执行模块、观察系统和电源系统三部分组成,用到了晾衣叉、微型摄像头、不锈钢铝合金小锯片、电机等,一些关键零件还用上了3D打印机。

顿量介绍,在采摘杨梅的过程中,她知道了如今的杨梅采摘大多数还是靠手工完成,效率很低,不少果实只能烂在枝头。“何不让杨梅采摘机械化呢,既可以节约劳动力,又可以提高杨梅采摘效率。”

那时候,顿量还是初一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她去查找了相关资料,发现市场上已经有了果品采摘手,多为手动采果器、夹头式采摘手等。顿量决定设计一款人机协作型杨梅采摘助力机械手。创新点之一是在机械手末端装了采摘摄像头,手持部分又有微型显示器,对果实的观察角度从树下变成了树枝上,能观察得更清晰,“我让外公在山楂树上做过实验,挺好用的。”

整个设计加制作只花了顿量一个多月的时间,喜欢思考的她觉得创新发明已经融入了她的生活,“目前我觉得机械手还有显示器偏重、视觉干涉等问题,正在研究二代机器。”

不少创新发明作品都源于生活

这一由上海市少工委、上海少年科学院开展的2017年“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推选活动于今年六月启动,全市中小学生通过学校推荐和个人自荐两个渠道,申报2017年“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

截至6月底,共收到来自全市15个区185所学校推荐的308名“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候选人,经过材料初评,共评选出小学组80名候选人,初中组40名候选人入围复评。

复评共分四批次开展,每位复评选手面对四位评委,有5分钟时间陈述课题。评委结合课题和综合科学素养提出各项问题,并根据选手的回答综合打分。主办方介绍,今年更侧重选手的综合科学素养,参与评审的条件也不局限于有科技作品和论文,参与过机器人比赛、创新比赛的学生也可以参加。

虽然条件放宽,但青年报记者现场看到,绝大多数学生都拥有自己的创造发明,不少创新都源于生活。小学生组中就有学生带来可变色安全晴雨伞、“自由手”残疾人鼠标,五年级的赵思颖还根据学校生活所需发明了“我的双层收纳课桌”。

主办方表示,今年的推选活动最终将推选出30名科技精英成为“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