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09月1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上海写作计划走过十年 更多外国作家对上海情有独钟

青年报记者 郦亮

2017年上海写作计划前天迎来了第一场中外作家交流会,由上海作协主席王安忆和爱尔兰作家科纳·克里顿、保加利亚作家兹德拉夫科·伊蒂莫娃一起参与交流。后两位是上海写作计划的老朋友了,很多年前他们就因这个计划而来过上海。并且让人感到惊喜的是,虽然他们离开上海一段日子,但上海已经成为他们写作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青年报记者 郦亮

今年是上海写作计划的第十届,主题也被定为“写作与写作计划”,有一点梳理和小结的性质。在邀请来沪的8位外国作家之中,上海作协破天荒地邀请了几位曾因上海写作计划而来过上海的作家,如老朋友故地重访一般叙叙旧,聊聊未来。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作家回国后的写作生活基本都与上海密切相关。

爱尔兰作家科纳曾于2009年参加上海写作计划而来到上海。当时他刚经历了失去妹妹的痛苦,人显得很消沉,但是上海这座城市唤起了他对于文学的热情。科纳前天说,在上海的时候,作家们给了他亲人一般的温暖。在上海时正逢他的生日,作家们给他举办了生日派对。王安忆还唱了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送给他。从上一次离开上海回国,已经差不多八年时间了。上海的一切到现在还深深影响着科纳。他前天说,他开始学习中文了,已经将上海的很多元素一步步融入到他的作品中去。科纳六个月前刚刚完成了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写了很久,差不多就是从上海回国之后开始写的。小说的一个重要场景就是一家中国餐厅,里面发生了很多重要的事情。为什么是中国餐厅? 科纳说,他在上海看到很多中国人忙碌工作,深入了解过后与他们产生了共情。

相比之下,保加利亚作家伊蒂莫娃对于上海的热爱更多地体现在译介上。伊蒂莫娃是2012年参加上海写作计划的。在上海,她和王安忆、赵丽宏、孙未等作家成了好朋友。回到保加利亚,伊蒂莫娃开始把中国作家的作品译介到保加利亚。她先翻译了孙未的三部短篇小说,讲生活在上海的年轻人中所发生的故事。作品出版后受到了很多作家的欢迎。伊蒂莫娃有了信心,又翻译了王安忆的小说和赵丽宏的作品,“我最大的乐趣是翻译赵丽宏老师的作品,因为我的翻译让赵丽宏老师的作品在保加利亚被更多读者所了解。”她翻译了赵丽宏的三本书,其中一部诗集《天上的船》在保加利亚重印三次,他们甚至创立了一个文学分享圈,阅读讨论赵丽宏的作品。伊蒂莫娃最近在写一部小说,灵感就来自于赵丽宏的一首诗《你是我的一首诗》。

走过十年的上海写作计划正在结出丰硕的成果。这就是越来越多的外国作家来到上海,迅速地为上海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倾倒,并且不可救药地对上海情有独钟。上海的作家成为了他们的朋友,上海作品被他们译介到国外,上海成为他们作品中的重要元素,上海成为了他们写作的一部分。对于上海写作计划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影响,王安忆说,写作是寂寞的劳动,但换一个空间,在陌生的地方和陌生的作家相互交流,这种碰撞不论对远来的驻市作家还是上海本地作家都是一次新的际遇,“要知道,人们总是漠视身边的事物。此时,上海似乎成为我们共同拥有的秘密,然后共同揭开,再同享答案。”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