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09月0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首批参与“中本贯通”试点项目的中职生今秋上大学了

122名学生入学上应大、二工大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刘春霞

    中本贯通班开学典礼放到大学来开,有助于学生身份的自我认同。受访者供图

在今年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招收的4630名新生中,有82名“特殊”的学生,他们是3年前考上“中本贯通”教育培养的试点班学生,通过上海市教委和学校组织的转段考试后成为该校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的本科生。同样的,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今年招收的新生中,“中本贯通”的学生也有40名,他们将于9月16日到校报到,正式开启大学生活。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刘春霞

中本贯通架起职业教育立交桥

今年,上海首批参与“中本贯通”试点项目的中职生就读本科,他们将和其他新生一起,开启全新的大学生活。可以见到,职业教育的立交桥正变得触手可及。

2014年,上海市教委发布《关于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的通知》,上海正式启动“中本贯通”试点。根据方案设计,中职生毕业后,可通过转段考试升为本科院校就读。“中本贯通”学制一般为七年,参与试点的主要是技术技能型专业。

当时,第一批参加“中本贯通”的院校就有5所。其中,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原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与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上海石化工业学校两所中职学校联合开办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与上海工业技术学校联合开办机械工程(数控技术)专业。

目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已有4个学院的5个专业参与中本贯通的招生,在多年的中本贯通教育改革实践与合作过程中,与6所中职校密切配合,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一套培养模式。该校教务处处长周小理教授表示,目前该校中本贯通培养模式试点专业在校生已达547人,学生数量在上海市高校名列前茅。

在人才培养上,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打通、融合本科与中职的培养模块,实行七年一体化培养,实施“实践-理论-实践,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例,该校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周义锋介绍说,在中本贯通中我们真正实现了“3+4”贯通培养,高校和中职学校一起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23门贯通课程的课程标准。同时,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专家教授还以学科前沿讲座、听课、上课、讨论等诸多形式参与前三年在中职学校学生的教育教学。

中本贯通学生并非一定能升入本科大学

事实上,中本贯通专业的学生并非在三年中职学习后就一定能升入本科大学学习,必须通过转段考试。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由文化课考试(上海市统一考试)和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组织实施的技能水平测试组成,文化课成绩占50%,技能水平测试成绩占50%,技能水平测试由专业理论考试和专业技能考试两部分构成。

今年首批转入本科阶段学习的82名同学就是通过了这样严格的转段考试,与新招收的2017年中本贯通186名学生,在9月一道参加了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举行的中本贯通学生开学典礼。

杨滟匀是松江七中毕业的学生,她的理想是做一名有过硬技术的工程师,今年她的中考成绩是563分,可以就读区重点中学,最终她还是在父母的支持下选择了中本贯通,今年9月入学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3年后转段考试通过将成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本科生。她认为,“通过这条路的学习,既懂技术又有理论,这样量身定制的人才培养路线,可以保证自己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应用技术人才。”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校长陆靖表示,中本贯通的学生不同于一般的中职学生,也不同于一般的本科,试点开始时就是要求本科大学的校长必须到开学现场,而今年我们则把开学典礼放到大学来开,这是学生身份的自我认同,体现一体化培养。

其实,在3年前首批“中本贯通”试点时,时任市教委副主任陆靖,作为既是当时政策的制定者又是当前的政策执行者,他感触良多:“中本贯通是近年来上海中招的一大亮点,在培养具有本科知识水平,同时具有高超技能的一线应用型人才,满足企业实际的需求之外,还能在校企间的合作中找到新的亮点,这就要求本科院校和中职院校自新生入学起就要通力合作,共同规划学生的发展轨迹,打造现代职业教育精英培养的全新模式。”

据介绍,根据实际教育教学情况,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今年在现有6个独立的贯通培养试点领导小组、工作小组以及专家指导委员会的基础上,由大学与6个中职学校以及相关行业、企业共同组建了“中-本贯通教育培养联合体”。该致力于搭建协同合作平台,创新工作机制,集中各方智慧与力量,确保中本贯通育人目标的实现,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一线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

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校长戴国平说,学校中本贯通培养的是社会与行业紧缺的懂施工、能设计的园林工程师,“我校与上应大一起设计了风景园林专业七年一体化的培养方案,在中职阶段侧重园林施工技术,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到进入上应大本科阶段则侧重园林设计,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能力。”

亲历者说

学校

首批学生100%升入大学让学校信心大增

上海石化工业学校首批“中本贯通”学生今年100%升入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让学校对“中本贯通”的模式充满信心。

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化工科科长邵喆介绍说,学生在学校的三年间,无论是课程学习方面还是考工通过率以及班级精神风貌方面都表现不错,由于是第一批,学校在他们身上也是花费了很多心思和时间。

“他们在学校学习的课程既有语数外这些公共基础课,也有学科专业基础课,此外还有专业课,因为是第一批,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一直在慢慢摸索,如何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分配时间上找到更恰当的比例。”邵喆表示,为此,学校从校领导到科室都很重视,在“中本贯通”学生的学习时间方面给予了更多的保障。“由于担心他们到了大学后,公共基础课可能不如高中生扎实,我们也特地保证了语数外基础课程的教学时间。”

邵喆坦言,首批学生100%升入大学让学校对“中本贯通”的模式信心大增,“对(教学)经验的积累有很大的帮助,无论是上课的内容、上课的时间分配上,都更胸有成竹了。”不过,他也表示,每届学生有各自的特点,学校还是会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现实情况,拿出具体特别措施,及时调整策略,“总的来说,语数外和专业基础课程在摸索过程中会慢慢总结出一些规律。”

学生

学习过程比预想的好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上海石化工业学校140化学工程班的毕业生汪思懿正作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7级新生参加军训。三年前,当家人得知“中本贯通”开始试点时,强烈支持她选择了走“3+4”的中本贯通道路,为此,她甚至放弃了进入市级示范性高中的机会。

“当时家里人觉得这是一条很好的道路,7年时间出来后文凭和其他大学生是一样的,但学到技能可能多的多。”汪思懿说,家里人的观念是,不管是考好的高中还是好的大学,最终的目的都是就业找到好工作,而中本贯通“3+4”的模式,可以让她在学精专业的同时工作能力也得到提高。

汪思懿坦言,在进入上海石化工业学校之前,因为社会上的一些言论,她也一度以为中专的学习氛围不太浓,“但到了学校才发现,学校是把最好的师资力量、设施资源给了我们,学校也一直跟大学开会研究,到底要怎么给我们上课,并与大学做各方面的交接。”

在自己的努力和学校的培养下,三年时间内,汪思懿不仅系统学习了公共基础课和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还通过了认识实习、中级工考证、化工装置运行等实践类课程的学习。她认为,中本贯通的学习过程比自己之前预想的还要好。“与读高中的同学相比,我们的语数外基础可能不占优势,但实践方面肯定有优势。因为专业早已经定了,所以对于以后的就业方向会比较明确,不会像高中生那么迷茫,他们只是想方设法把分数考高,然后选个比较好的专业,而我们是在已经明确的专业上学精学好。”

看着首批师兄师姐全部顺利升入大学,上海石化工业学校150化学工程班的华奕舟对于明年自己的升学也信心大增:“有学校的师资力量做保证,只要自己认真努力的话,明年升入应技大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华奕舟说,与“高中+大学”的道路相比,“中本贯通”出来后同样都是大学生,“但我有7年专业基础的沉淀,找工作时在技术上会更有优势,对于接下来的转段考试信心很足。”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