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青年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09月0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吴子健:品格教育比成绩更重要

    吴子健校长带来第二场讲座,关注全人教育。青年报记者 吴恺 摄

上周日,由团市委、市少工委联合主办的“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名校长公益大讲堂第二场正式开讲。围绕“全人教育面向世界和未来”这一主题,包玉刚实验学校校长吴子健从发展全人教育、传承中华文化、拓展国际视野这三方面与家长作了交流。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整理

主讲人简介

吴子健:包玉刚实验学校校长,上海市九年一贯制教育专业管理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民办中小学协会副会长。具有幼儿园、小学、中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从事教育国际化与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出版专著《教育在哪里》。发表论文数十篇。

注重品格教育和孩子个性全面发展

2010年,我国的教育就提出要培养国际化的人才。最近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的情况下,我们的国家在全球命运共同体中如何凸显政治经济地位?

在这方面,我认为让我们的孩子拥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了解当前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形势,这是非常必要的,也为未来成为领军人物创造条件。

那如何培养在国际舞台上具有领导力的创新人才?我认为条件之一就是要发展全人教育。这方面,我们学校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全面开发智力,注重培养孩子社交和情绪管理能力,树立坚忍品格和积极的态度。

首先,要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体来讲就是阳光、自信、包容、诚信、创新。我们把它定位为五方面:责任、自我管理、反思、尊重和坚韧。如果没有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这样的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和成长。

除了关注学习成绩外,我觉得品格教育比学习成绩更重要。如何培养孩子的阳光、自信?比如一年级新生要进包校,我们会提三个问题:你和别人不一样吗?你有什么不一样?你喜欢与别人不一样吗?从这三个问题当中可以看到,培养孩子的阳光、自信,就从他进校第一天开始。

在孩子的品格教育中,家长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在我们学校,有一个故事妈妈团队,由家长们组成,每个星期自费到外面学习,排练故事剧本,到学校课堂中进行演出。我们的外籍家长,也组织了“品格老爸老妈”团队,通过参与学校各种活动,对孩子们进行品格教育,

家长还自己组织了名为run-A-Way的自行车俱乐部,传统项目是骑行两湖三岛,包括野外徒步等,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体魄,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考察。

所以我说,家长对孩子的品格教育,不完全是通过言语表达,而是要共同参与,要有行动的。

在培养孩子的国际视野、国际能力方面,很重要的一条要加强体育锻炼。在我们学校,我们小学部平均每天运动时间是90分钟,中学部每天运动的时间达到120分钟,家长很支持孩子运动。

此外注重孩子的艺术培养,在包校每年都有英语大剧或中文大剧,只要孩子有艺术方面的能力,希望上台演出,都有舞台展示。另外还有辩论、科技等舞台让孩子展现。

我想,发展全人教育,不仅体现在品格方面,也体现在对孩子个性的全面发展方面。为孩子们创设更好的条件这点也非常重要。

提高语言能力需要大量阅读和理解

无论是送孩子出国进一步深造,还是在国内培养孩子在国际方面的能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传承中华文化。

我们研究过,我们的国际课程和上海课程,无论是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还是课程的内容、方法,有很多都是相同的。

从PISA考试来看,虽然孩子们获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他们的创新能力,尤其阅读理解能力还需要提高,这也是我认为对孩子们进行国际化教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就如我们学校两位学生写了《光明与黑暗之书》。八年级时,两名孩子提出要写一本小说,反映的是19世纪普法战争的历程。这场战争中,法国是正义的一方,德国是非正义的一方。所以,这本小说的名字就是《光明与黑暗之书》。这本书通过对两个士兵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整个战争的历程。

为什么这两名孩子会写小说?一是受人文课影响,我们的人文课教学并不是让孩子死记硬背,而是把所有的历史事实、历史故事,都通过校园网展现给同学,让同学通过阅读了解每一个历史事件。

因为我们知道,历史的事实,评估不完全一样,让孩子自己进行判断,孩子非常感兴趣,决定写这本书。决定写书的过程中,他们也进行讨论。

如何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另外有个例子,曾经有家长跟我交流,担心孩子的英语和学校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是否要给孩子报名英语补习班,让孩子多看英语。

但孩子不同意,因为他原来就读的小学中文非常好,他想继续认真研究中文。一段时间以后,他慢慢感到,中文提高的同时还是要学好英语。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这和学校老师在整个教学当中,如何让孩子阳光自信分不开。老师在上课前会和他讲,“某某同学,你上课觉得老师哪方面没有讲到的话,请你下课后提醒我。”这对孩子的鼓励是很大的。

我想,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不仅老师要有这样的理念,家长也应该有这样的理念。上补习班可以,但更关键的还是要让孩子通过大量阅读,通过理解来提高自己的能力。所以在我们学校,在整个传承中华文化方面,我们非常重视阅读和理解的培养。

如高中阶段,我们把四大名著作为必读科目,高一读到高三。虽然每次阅读的要求不同,但是同学们通过名著阅读,不仅了解了名著当中所深含的中国文化内涵,而且对于语言能力的提高也很有帮助。

高中后出国留学对孩子成长更有利

要拓展国际视野,首先要对国际化人才做一个定位。我认为国际化人才要具有国际化的意识和胸怀,有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视野和能力,而且要达到国际化水准,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层次人才。

这方面,大家最关心的是中国家庭如何培养孩子的双语能力?我说,培养孩子的英语能力,首先,并不是单纯上一些语法、单词课就可以解决的,要通过广泛的阅读来理解。第二,孩子学好英语,首先还是要学好中文。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才是学好双语的关键。

我们学校倡导一个沉浸式的双语教育环境,所有的图书馆都是开放式的,孩子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阅读。每个孩子的阅读能力不同,为此我们把所有的英文图书,按照难度分成等级,老师和孩子通过交流,给他们定等级。比如一名孩子的英语阅读能力是三级,我们就给他推荐二级的读物。若要深层阅读,会为了生字等查字典。通过查字典了解词的含义,也培养对文章内涵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阅读兴趣。

学校老师每个星期都会和学生交流,看他的阅读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分级阅读的办法,现在也已经引入了我们学校教学中,在小学部,我们对中文教材、中文图书也进行了分级,根据孩子们的能力推荐读物。

有家长说,在我们学校从来没见过英语教材,英语教研组长是这么说的,“我们学英语,就像学骑自行车。你学自行车的时候,你会先了解自行车的具体构造吗?一般来讲,我们肯定是先学怎么骑。”

所以我觉得,培养孩子双语能力,第一就是学好汉语,第二就是要有大量的阅读和理解。此外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也很重要。

另外,去国外学习也是有压力的,需要孩子具备良好的创新性的学习能力,具备均衡发展的能力,具备优秀的双语能力,具备坚韧的意志品质。这方面家长也要有一种正确的观念,培养创新型的国际化人才,仅仅有知识还远远不够。

在这里,我也想回答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什么时候送孩子出国留学好?建议在国内读完高中出去。因为那时孩子整个中国文化根基很扎实了,和父母的感情关系也更加亲密。如果父母能够陪同孩子出去读书,那高中出国也是可以的。因为国外高中是从九年级开始,也是一种计划。

总体来说,孩子什么时候出国最好?还是要根据家庭的经济情况,孩子的语言能力、自理能力、品格和各方面最后决定。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