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08月3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青年品读文学经典大赛启动

推广海派文学 发掘评论好苗子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文学评论人才梯队建设促进上海文学繁荣发展。

本报讯 与25部经典相遇——2017-2018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昨天宣布启动。由上海作协旗下的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发起、主办,萌芽杂志社、上海作协云文学网协办,上海作协华语文学网承办的此次大赛,也是上海发掘文学评论新人,进行评论人才梯队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届大赛是举办的第二届,第一届在2015年举行时就吸引了大量青年人参与,也发掘了不少文学评论的好苗子。本届大赛所品读的经典作品,均由上海作协近几年编纂出版的《海上文学百家文库》里选出。这个文库共131卷,汇集了200余位近现代在上海生活工作过、并留下作品的重要作家的代表作。

第二届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从文库里挑选了25部经典文学作品。其中有不少是名家名作,比如鲁迅的《野草》中的《好的故事》,巴金的《寒夜》,张爱玲的《金锁记》,也包涵比较冷门却富有意味的作品,比如郁达夫的《迷羊》,刘呐鸥的《方程式》和钱钟书的《猫》。这些作品的免费电子阅读版本即日起在华语文学网上公布,海内外可以用华文写作的在校高中生,在校大学生,以及25周岁以内的青年学子(含研究生)从中任选一部作品精读,据此撰写一篇具有独立见解的书评,便可以此来参赛。

大赛主委会主任、上海作协副主席、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孙颙表示,举行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目的有两个。一是推广海派文学。海派文学在现当代文学史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是占据了半壁江山,许多文学名家在此留下了著名的作品。应该让社会知道,上海所有的不是那些打打杀杀的《上海滩》,上海也有着非常独特的文化底蕴。其二,是发掘文学评论新人。上海近年开始进行文学评论人才阶梯培养,老一辈的评论家如吴亮、程德培之后,现在已经出现了第二梯队人才,以上海作协创联室副主任李伟长、《上海文化》副主编张定浩、《思南文学选刊》杂志副主编项静等为代表。第二梯队的年龄均在40岁左右。而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所要关注的就是三四十岁更年轻的评论人才。

大赛中评委会副主任、上海作协华语文学网总编辑刘运辉介绍,大赛获奖者将被列入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青年评论人才库,作为评论人才梯队对象,通过指派专家辅导或者专门定期轮训等方式,进行重点培养,并提供平台重点推出优秀评论作品。本次大赛获奖作品将在上海作协华语文学网发表。

 

 

青年报